趙玲玲
【摘 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科和內容的目標來確定教學的基本思路,如果思路偏離目標,整個課就錯了方向,根據教學的目標和基本思路找訓練重點和最有用的訓練內容,因此我們的教學實踐設計每一個環節,選擇每種材料,采用每一種教學方法都要圍繞著目標來實施。
【關鍵詞】科學試驗 幼兒 目標 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212
幼兒科學實驗是幼兒園科學教育方法之一,指教師或幼兒按照預想的目的,設想和利用少量的材料,用簡便的方法進行演示或操作,對周圍常見的科學現象加以驗證的活動。
科學實驗有一定的趣味性,它能讓孩子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讓孩子理解一些簡單的科學現象和知識,培養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以提高科學教育活動的水平。如何讓幼兒在科學實驗中獲得快樂呢?我認為:
一、抓住目標培養探究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科和內容的目標來確定教學的基本思路,如果思路偏離目標,整個課就錯了方向,根據教學的目標和基本思路找訓練重點和最有用的訓練內容,因此我們的教學實踐設計每一個環節,選擇每種材料,采用每一種教學方法都要圍繞著目標來實施。
如執教《有趣的管子》這一課,觀察的對象是管子,這一課的主要目的:“引導幼兒考慮觀察方法”,“并不單純地為了獲得管子的用途這一知識”,前者是主要教學目標。因此,這一課我的教法大致是:讓幼兒回憶“一根直管可以讓球從這一頭道另一頭的玩法”——回憶是怎么玩的,結果怎么樣——再到怎樣讓球拐彎——最后利用拐彎來解決問題——讓幼兒確定明確、具體的觀察目標進行觀察實踐——同時給于實驗驗證其性質等一一對比、總結兩種感知的不同情況和結果,體驗到只有帶著明確具體的目的去感知才是觀察,才能真正做到準確、全面、細致。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方法來解決問題,獲得知識都值得我好好學習。
二、悉心啟導,教給幼兒探究方法
讓幼兒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自主探究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讓幼兒“卷入”科學的發現過程,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把學習主動權教給幼兒,就是在教師精心的設計之下,盡量放手讓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按之去進行探究活動,最終了解一些知識,學會一些技能。在幼兒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中,培養其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自主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
如執教《奇妙的保護色》,首先教師以游戲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到草地上捉蟲子,后看孩子們找到了幾種顏色的蟲子?該送回哪個家?進行重點教學。課中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引導幼兒自由探索各種動物是怎樣利用顏色來保護自己的。
這樣學生了解和知道更多的學習方法和知識獲取的途徑,為探究學習不斷走向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鼓勵幼兒學會記錄與反思
將觀察、實驗結果隨時記錄是一件復雜而艱難的事情,但對幼兒的發展是極有意義的,在活動中幼兒的想法往往是瞬間即逝的,而將觀察、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幼兒就可以將他們的想法進行逐步的實驗,還可以將他們的想法與實驗結果進行對比,這樣幼兒便逐步學會了反思。這也是科學課所力圖培養的一種能力。
因為僅僅對實踐進行操作是不夠的,幼兒需要反思一下操作的經歷使他們得到了哪些結論,以及在操作中哪些地方出了問題,或可以有所改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幼兒時做好記錄。執教老師都能大膽讓不會書寫的幼兒利用符號來進行記錄,讓她們有鍛煉的機會,既得到了鍛煉,又獲得了經驗。
四、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比較持久的感知活動,是人類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對兒童而言,思維活動常始于觀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觀察不僅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之一,它始終貫穿于科學探究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教師們都能正確指導幼兒進行觀察,教給幼兒一些基本的觀察方法,使幼兒意識到:觀察不僅是用眼睛去看,還要善于運用自己的多種感覺器官去認識物體的一些特征和性質,如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舌頭嘗、用手摸等,從而提高幼兒觀察的有效性。執教老師有的讓幼兒看一看,有的讓幼兒摸一摸,有的讓幼兒嘗一嘗,方法多種多樣。
五、尊重幼兒獨特的個性體驗
在心理學中,體驗通常表示人們在經驗獲得及行為變化過程中一系列的心里感受、情感體驗、認知頓悟、反省、內化等心里活動。
有學者指出:"體驗是以親身經歷、實踐活動為基礎,又是對經歷、實踐和感受、認知和經驗升華,這種升華是對感受的在感受,對認知的再認知,對經驗的再經驗。"在科學實驗學習的體驗中是指幼兒個體在科學活動中通過行為、認知和情感的參與,獲得對科學事實與經驗的理性認識和情感態度。
體驗伴隨著每個幼兒的成長過程,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幼兒只有在參與中去體驗成功、體驗挫折、體驗合作、體驗質疑、體驗挑戰,才能健康成長。
我們不能用成人學習的方式去固定孩子的思維,不需要孩子的思維和我們一樣具有科學性和規范性,兒童畢竟是兒童,他們有自己的認知方式和感性體驗。
如果我們剝奪了幼兒的這些體驗,用我們成人的思維方式和理性體驗去教導孩子,科學勢必在孩子的眼里失去獨有的色彩,從而降低幼兒的探索欲望。雖然在幼兒的感性體驗中,由于受到幼兒的年齡和認知基礎的限制,幼兒的認知、理解與表達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他們的表達還不科學不規范不完整,但正是這些不完整和不規范構成了充滿童趣的少兒科學世界,成為他們認識世界、探索科學、走向未來的基礎。
總之,我認為在科學實驗課教學中,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確定目標,指導探究,做好記錄,培養觀察能力,尊重幼兒,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幼兒自己探索,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在快樂中獲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