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
摘 要:小學生數學抽象思維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小學階段數學學習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建立好抽象的邏輯思維,會影響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進行論述,希望為小學生數學抽象思維的培養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抽象思維;培養
1.小學數學抽象思維的重要性
抽象思維又稱為邏輯思維,是學生形成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學思維方式,建立抽象的思維。抽象思維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快速的形成邏輯思考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有效地掌握數學與其他知識的聯系,為高年級數學學習打好基礎。抽象思維的形成需要從小學低級年開始培養,抽象思維的培養是學生認識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一條捷徑,是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更是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關鍵所在。
2.小學數學教學中抽象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
(1)數學教學應試化,忽視抽象思維的構建過程。雖然新課程改革一直強調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但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仍舊是以應試化教學為主,在教學中比較忽視學生抽象思維的構建。
(2)不注重數學邏輯思維體系和知識框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數學邏輯思維體系和知識框架的研究,在教學中缺少體系,機械的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沒能將知識點比較系統的連接起來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學習的知識點比較分散,不利于抽象邏輯思維的形成,這也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
(3)數學教學模式千篇一律,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多向拓展。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多向拓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強調學生做題的數量,強調學生反復訓練,學生都是在比較被動的情況下學習,沒能將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分析、總結,沒有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體系,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拓展,嚴重的阻礙了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
3.小學數學中抽象思維培養的策略
(1)運用形象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漸學會從形象理解到抽象思維。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學生習慣于通過具體的事物來感知規律,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時候,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把現成的解題方法或者公式直接灌輸給學生,這樣表面上看起來是走了捷徑,讓學生直接以理性和抽象的方式來解決數學問題,實際上學生并不理解數學原理和解題思路,只是被動記憶。教師要把抽象的數學問題,變成具體的事物,讓學生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數量、長短、大小進行主觀認知,并理解其中的數學關系,這樣才能逐漸建立起抽象思維的思維邏輯,要讓學生知道數學是用來解決具體問題的,是對具體規律的總結和抽象。
(2)幫助學生做好新舊知識的連接,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逐步發展抽象思維。其實抽象思維的構建過程,也是一個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學生從理解個位數字的加減關系到理解乘法、除法以及多位數字的復雜運算,都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逐漸發展過程,思維的厚度和抽象性也不斷增加,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的知識框架和基礎,充分運用學生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來啟發學生,鼓勵學生對舊知識進行深化和升華,引出新知識,最好是讓學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和新思路,而不是簡單照搬固有的解題技巧。
(3)鼓勵學生采用多種途徑解決問題,開拓思路,鍛煉思維的邏輯性。數學學科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具有廣泛的運用價值,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并采用邏輯清晰的思維方式來統籌和優化,會節省大量的時間,迅速地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也是數學抽象思維的重要性所在。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不要只是把例題和固定的解題思路教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在掌握了一種解法的基礎上,再嘗試用其他方法來解題,并對各種解法進行對比,選擇最優解法,從而提高歸納和分析能力,開拓思維,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另外,通過一題多解,學生的思維方式會不斷進行切換和轉化,避免單一思維模式的僵化,是一種很好的思維鍛煉形式。在這樣的思維轉換過程中,學生會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和程序,變得更有邏輯性,抽象思維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抽象思維的培養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提高認識,不斷在教學過程當中加強對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只有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有機地結合起,和諧發展,才能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學習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孫騰飛.淺論小學低段學生數學抽象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上旬),2014(05).
[2]楊明亮.結合實際生活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12S).
(作者單位: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中華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