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職生的英語學業水平普遍呈現明顯的“低水平、無興趣”現象,他們渴望中職英語課堂是可以參與體驗,充滿快樂的。筆者將在本文通過對中職英語活動化教學的定位、活動設計原則和方法以及評價體系的論述,呈現中職英語活動化教學是如何用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精心設計的各項活動中培養英語應用能力,提高場景應變能力,從而提升中職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中職英語 活動化教學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100-01
近些年來,中等職業學校,尤其是鎮級辦學層次的已成為名符其實的無門檻招生。大部分學生入學英語平均成績只有三、四十分,水準只相當于初中一年級水平。在筆者學校新生入學一份調查問卷結果看到:初中階段“應試教育”中那無休止的單、多選英語練習導致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視英語學習為一種負擔。他們非常渴求在中職的英語課堂能給予他們參與體驗、得到快樂的感受。
中職英語活動化教學就是旨在通過給學生提供一個使用目的語言的環境,用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各項活動中學習語言交際,培養英語運用能力,提高場景應變能力,促使他們在相互影響中自主學習,學而有用。
一、中職英語活動化教學的定位
中職英語活動化教學是一種“在活動中激發興趣、引出疑問、引起思考、引導創新,最終實現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在活動中完成學習目標”的新型教學觀和教學形式。中職英語活動化教學著眼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強調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素質整體發展為取向。其根本目的是跳出傳統的知識本位,教師中心和以傳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的桎梏。中職英語活動化教學把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融會于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去完成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實現自我價值,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悅之中步入英語學習的殿堂。
二、中職英語活動化教學的活動設計原則和方法
(一)聯系學生生活、設計交互性活動
語言教學的實質是交際,在日常的英語教學工作中,我們應努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根據中職學生生理、心理特點,需要我們教師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資源,利用實物、圖片、影音材料、身體語言、表情動作以及多媒體軟件等手段,創設講解、操練和運用英語的情景,讓學生在用中學,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學習“飲食、旅游、商務”等主題活動教學中,我們還可以結合專業特點,依托當地經濟特點,開發外資企業、合資企業、翻譯服務公司、進出口公司等作為實習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參與廣交會、農博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去星級酒店做涉外服務生,讓學生當導游介紹當地的旅游景點及文化飲食,推薦學生做英語培訓機構教師的小助教活動等。這樣就可以學“生活中的英語”,在生活中用英語。
(二)發散學生思維,創設創造性活動
知識經濟的來臨,迫切需要創新人才,而創新能力是創新人才必備的能力。為此,在開展英語活動化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一個單元內容或是內容同類的幾個單元為設計主題,設置各種生活或工作職業場景的教學活動,開展職場英語摸擬情景活動教學:如影視主題、運動主題、飲食主題、購物主題、社交主題、旅游主題、就業面試主題、商務主題、產品介紹主題、商業廣告等。此外還包括英語文化背景知識主題活動,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由過去的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例如:在學習Manners in different countries這個“社交主題”時,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制作中外社交禮儀趣味PPT和“中外文化”英文小報,培養學生學會采用多種方式途徑收集資料如上網下載、上圖書館查閱、調查訪問等,并能對各種資源進行篩選、整理、分析。此外,通過小組采訪、拍攝,相互協作,再利用QQ空間、微博或專題博客等形式延伸“中外禮儀使者”活動。學生在類似的研究性學習過程中不僅獲得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還促進團隊合作和創新意識的鍛煉。
(三)結合校內外活動,拓展延續性活動
根據艾賓浩思遺忘規律顯示,如果所學知識得不到及時的鞏固,所學知識的遺忘速度就很快。因此,單靠課堂教學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我們開展多種英語活動來營造學習英語氛圍。同時通過這些集興趣特長、學習應用、實踐提高于一體的專項活動,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處處皆英語學習的平臺。此外,在信息時代環境下,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他們利用現代化手段,創建自己的英語學習博客或英語學習論壇,與老師、同學在課后實時拓展交流。如此一來,學生就會把語言視為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
三、中職英語活動化教學的評價體系
中職英語教學新大綱倡導能力本位理念,加強學習策略指引,實施多元教學評價, 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中職英語活動化教學的實踐研究也促使我們對學生的評價不再是傳統上的“一考定江山”的模式,而是面向全體學生,采用多維度的考評激勵辦法。
(一)改革傳統的考試形式
《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考核要考慮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注重考查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兼顧策略、情感和學習態度等。為此,中職英語活動化教學在考試的過程中,也一改傳統的單純語言知識的考核,而是設計出貼近學生生活或未來職業場景,賦予學生具體的角色或工作崗位任務的試題,同時改變單一的筆試考試形式,降低“以認知能力考核為中心”的“應試式”評價的標準,提高“以職業崗位應用能力測試為主體”的“應知式”評價的比例,例如考核方式有“英文聽打、職場表演、產品介紹、圖片描述、即興演講”等技能操作活動與興趣特長相結合的分層多元化的考核形式。
(二)側重學習過程評價方式
中等職業學校招收的學生集中來自各初級中學的“尾巴”,呈現出學習基礎差、行為習慣差的現狀。針對此現狀,中職英語活動化教學更側重分層評價、活動成果展示評價、加分評價、預支分數評價、累積積分晉升評價等多維度評價形式。例如學生主動到需要運用英語的崗位兼職、實習;積極考取相關英語專業技能證書等等行為,只要得到家長、企業、社會的驗證和證明,學生都可以得到相應的學分和物質獎勵。這些評價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特長發揮,重新樹立特別是薄弱生的信心,形成了動機與成功間的良性循環,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
“教無定法,教必有法。”中職英語活動化教學還原了學生的需求,呈現出“課堂前奏活動化—教學過程活動化—課堂拓展延伸活動化”的教學模式。英語活動化教學引起了中職師生教與學的深刻變革,教師不再是“滿堂灌”的主導者,而是和學生一起設計活動、探索新知的“學習同盟”;中職生則從英語活動教學中獲得了學習的尊嚴,發現了自身的潛力,找到了自我學習的目標,品嘗到英語水平逐漸提高的喜悅。
參考文獻:
[1]田慧生,李臣之,潘洪健.活動教育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楊莉娟.活動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當代教育科學,2007(2):36-40
[3]朱孝平.職校生需要什么樣的課堂教學[J].中國教育報,2010,9.
[4]劉偉清,江愛云.《揚活動風帆,啟科研之航》[M].香港: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1,7.
作者簡介:
江愛云(1979-),女 ,廣東人,文學士、碩士,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職英語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