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顧和總結現代分子生物學的教學模式,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改革的實踐等方面進行了多層次、多方位的審視,初步形成了一套適應獨立學院本、專科生的現代分子生物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關鍵詞】分子生物學 教學改革 獨立學院
【基金項目】武漢東湖學院2013教研項目(2013-25)。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168-01
分子生物學是生命科學中最為迅速并具有廣泛影響的前沿學科,它促進了生命科學其他學科的發展,使得人們能夠更快速、更準確的進行生物品種改良和生物活性物質的生產[l]。筆者結合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要求,采用互動、啟發、討論式等先進教學方法[2],培養具有較強的獲取知識和處理知識的能力、創新意識和開放的頭腦的復合型人才。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迅速發展,其新理論、新技術層出不窮,增加了本學科教學的難度[3]。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和提高分子生物學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諸多方面的改革,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熟悉教材,精選教學內容
當前在分子生物學理論教學中,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教學內容和很多學科的內容相互聯系、互相滲透,二是課時少而內容多。為了使本學科與其他課程的知識緊密銜接而又避免重復,合理取舍教學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把握兩個原則:
第一,淡化與其他學科重復的內容;第二,側重學生所需要的必備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知識。如:DNA的結構、復制、DNA的損傷修復等知識點既是分子生物學的內容,也是生物化學、分子遺傳學等課程中的主要內容。對于這些學過的知識可做簡單的復習,并在此基礎上將知識向更深、更高層次擴展,既增加了新知識,又減少了學科間內容的重復,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4]。
2.多種教學法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分子生物學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大多按照一本教材講授,學生被動聽講,很少開展與本學科相關的新進展的專題講座[5]。而在我校新的教學培養方案中,明確提出每學期至少邀請5位學術帶頭人就所研究內容及最新研究進展做專題講座。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們逐漸形成了互動式教學的教育模式。這種教學方式有以下幾個優點: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提高學生的興趣,在講授一個新內容之前,常提一些引人入勝、有助于思考的問題,比如實驗技術研究法部分的講解,首先提問學生《侏羅紀》中恐龍的誕生過程和最后的孤雌生殖的原因——從琥珀中蚊子的血液提取得到恐龍不完整的DNA,殘缺的部分再用青蛙的DNA補上;《蜘蛛俠》中主人公是怎樣獲得發射蜘蛛絲的功能——蜘蛛血液中的DNA與人DNA整合的結果;《逃出克隆島》中科學工作者是怎樣通過人造子宮克隆完整的生命有機體;《阿凡達》中如何創造屬于自己的阿凡達等問題,這些與生活、專業相關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開展研討式教學。教師在講完現代分子生物學1-4章的基本理論后,把第5、6章——分子生物學研究法(上)(下)兩章提前一個月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就現代分子生物學的各種研究方法課后查資料,然后舉行專題討論會,由分組學生上臺講述自己的論題和見解,并舉例說明此方法在科研或醫學等相關領域的應用,其余同學提問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
(3)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課堂討論中無論是講解的同學或者是同組其他同學都必須進行認真的準備才能參與其中。這樣就迫使同學不但要掌握教材中的內容,而且還要參閱課外書籍同時要對相關內容有較深刻的理解,這樣無形中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6]。
(4)通過競爭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年輕人都具有極強的競爭意識,這樣各組之間自覺與不自覺地會產生競爭。通過正確的引導使這種競爭化作學習的動力,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的理解及掌握都非常有效。
(5)促進教師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生物教學效率的必要措施之一。在教學中合理的穿插具有趣味性、新穎性和啟發性又帶有熱點問題的知識在相關教學內容中作為點綴和啟迪。同時在教學中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常常可以把原來抽象難懂的知識變得具體化、形象化,從而化難為易。
3.提供參考書目,開拓學生視野面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給學生指定參考書及一些參考文獻,這樣既使學生的知識體系得以完善,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科學研究需要正確的思維,教師應正確誘導學生去進行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要鼓勵學生去用自己已有的知識開拓新的知識領域,吸收新知識。
參考文獻:
[1][美]斯坦菲爾德等編著;姜招峰等譯.全美經典學習指導系列之分子和細胞生物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2]吳云漢,張世敏,姚占芳.微生物學課程的改革與實踐初探.微生物學教學研究與改革[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3]劉新光.多方位改進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理論與實驗教學[J].廣州醫學院學報,2001,19(1):75-76.
[4]王秀盈.破譯生命天書——人類基因組序列草圖誕生記[J].世界知識畫報.2000,11:26-31.
[5]謝安邦.高等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59.
[6]張雪洪,胡洪波,林志新.加強生物類專業本科生的數學與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012,2(2):23-25.
作者簡介:
唐紅楓(1980-),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