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情是人類美好而神圣的情感,更是大學校園一個永恒的熱門話題。從80年代的大學生“禁止談戀愛”,到90年代的“不提倡,不反對”的默許方針,再到現今社會廣泛爭議的大學生是否可以結婚的討論。對于大學生戀愛問題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了倫理道德等深層次的問題了。大學生現行戀愛觀當中的不少價值取向和道德缺失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考。本文旨在通過對大學生案例的調查和分析,對大學生戀愛觀中存在的種種現象進行道德評析和倫理審思,探求大學生戀愛問題的處理及思考。
【關鍵詞】大學生戀愛 處理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180-02
一、案例概要
2009年6月2日下午17點,我接到宿管的電話,說戴健(25棟419房07國貿2班)跟祝馨(26棟223房07日語1班)在25棟樓下打架,情況有點嚴重。我趕到現場時看到祝馨抓住戴健的衣袖不放,戴健的臉和手被祝馨抓得滿臉血痕。我和祝馨的輔導員楊小勇共同詢問原因,了解到他們之間是男女朋友關系,現女方要分手,男方不愿意,就打起來了,整個過程戴健沒還手。還了解到他們開始交往一年多,女方一直接受男方贈送的貴重禮物,其中包括一個價值8000多元名牌gucci包等,男方說共用了他6萬多元,女方說兩萬多元。在過程中,女方強調:“老師你們看看,他長的那么丑,我怎么會喜歡他?”男方就反復的說女方有找他,怎么會不喜歡他,她提出要買的東西我都滿足了,她也接受了。后來我們就問戴健為什么不肯分手?是為了想拿回錢還是感情上的問題?戴健回答不是在乎所花的錢,是對她還有感情,不想分手。后來我單獨把戴健留下談話,對他進行了批評教育,要他冷靜下來,好好處理這件事。
事情繼續發酵:
(一)6月4日早上
6月3日23:27分戴健上女生宿舍踢了祝馨一腳。11點我接到保衛處的電話,說祝馨報案戴健上女生宿舍打了她,要調查情況。于是我馬上帶戴健到保衛處,戴健的當時情緒很激動,說晚上10點去見祝馨,祝馨打了他兩巴掌,當時在場的還有王明(祝馨前男友),王明走后,他一時沖動就上宿舍去揣了祝馨一腳。后經輔導員和保衛處的老師的教育后他慢慢冷靜下來認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違反了學校的紀律,影響很不好,態度非常誠懇地主動承認了錯誤。在過程中粱錦威反復說祝馨收了他很多禮物,他花了6萬多元,還說祝馨曾寫下15000的欠條說還錢給他,欠條各執一份。最后說如果祝馨能還他欠條的錢他就不再糾纏了,當時保衛處的李洋老師就說盡量讓楊少勇做女方的工作。
(二)6月4日14:00點
戴健給我打電話說6月4日凌晨2:00王明打電話給他要他賠償打祝馨的湯藥費2000元,還說不賠就要報復。6月4日中午他打了個電話給王明,王明接到電話就問他錢準備好沒有,還約到萬通超市附近寫下欠條。戴健要求向保衛報告,15:30分他下課后我將他帶到保衛處,保衛處讓其寫了經過并簽字。在保衛處找王明調查情況后,我到保衛處了解情況,看到了王明親筆簽字寫的經過,承認自己威脅戴健的事情并指出是祝馨指使的,但說欠條不見了。而祝馨寫的經過是自己重頭到尾都不知道這件事情。
(三)6月4日晚上19:00
戴健的家長及祝馨的母親到了學校,保衛處的李洋老師、雙方家長和輔導員一起坐下來商談如何處理談這件事。李洋老師介紹了整件事情的經過,說學校對戴健和祝馨、王明都會有相關的處分,除此之外雙方家長可以商量達成協議。祝馨的母親表態:雙方談戀愛是你情我愿的,欠條的錢是不會還的,但祝馨接受的禮物剩多少就還多少,會經過輔導員轉交,她自己帶女兒去檢查身體,也不需要對方賠湯藥費,會去教育孩子,還說不敢跟小孩的父親說,怕他父親會有不理智的行為。戴健的父母明確表態:欠條的錢他們不要了,什么事情也不追究了,只要求不要傷害到戴健的安全,自己回去會好好教育孩子。雙方都希望能和平解決事情。
二、背景分析
這是一起典型的大學生戀愛糾紛:求愛不成、物質糾紛、前男友的介入、升級到肌體沖突……
(一)家庭因素
祝馨的母親是一名教師,父親做生意,很少關心女兒的情感問題,只是盡量滿足獨生女兒的各種物質需要。戴健的家庭父母基本沒有和孩子做過關于感情方面的溝通,不太注重小孩心理的變化和引導,家庭經濟條件也不是非常好,性格容易對事情看的重且看不開。家庭環境造成了學生耐挫力較弱。大學生戀愛自主性強,約束性差。情感性強,理智性弱。這種戀愛的不成熟性,加之他們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穩定,他們心理素質普遍較低,出門求學,遠離父母,對新環境容易產生不適應感,特別是新生,容易產生寂寞、孤獨感。
……
(二)學校因素
大學生在共同的校園里學習、生活,促使他們在戀愛問題上表現出明顯的從眾趨向。一部分大學生在群體氛圍的影響下,不少本不打算談戀愛的,為表現自己并非無能,也盲目效仿,尋求異性朋友,他們在戀愛問題上表現出盲目攀比和從眾心理。另外,受逆反心理影響,往往把學校關于提倡不談戀愛的方針視為“禁欲主義”,把老師的規勸看作是“干涉自由”,把對他們進行愛情與道德教育看作是思想僵化、保守,由此產生種種心理對峙。
大學生處在青春期,追求浪漫,個性沖動,在戀愛上也有很明顯的表現。一是對自己的感情缺乏審慎思考,憑感覺做出草率決定。一般只交流對學習、人生和社會的看法,追求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追逐浪漫的愛情色彩,而很少或根本不涉及結婚、建立家庭等實質性問題而使戀愛理想化、浪漫化。二是情感強度大,不易控制,理智分析能力容易受到限制,有時候還有可能沖破理智的防線。三是情緒波動大,自控力差。感情一旦開始就久久不能平靜,即熱戀中的人常常處于激動、興奮的狀態,然而一旦失戀就長久地沉浸在痛苦中,難以自拔。認為生活沒有意義,學習沒有了動力,甚至產生輕生念頭。……
(三)社會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在帶給中國經濟繁榮發展的同時,西方的一些思想也隨之涌入,影響著當代大學生。有部分大學生受資產階級 “性解放、性自由”的影響,認為戀愛應重過程而不必過多考慮結果,很少考慮家庭、外界等因素,崇尚自己做主,對戀愛極不負責任,把愛情視為游戲。特別是近幾年來,網絡文化中的垃圾信息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產生誤導作用,大眾傳媒對戀愛、性的夸張描寫和渲染,也刺激著大學生,對他們的戀愛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大眾審美文化的傾斜和人文精神的失落,深深震撼著校園文化氛圍,為大學生戀愛觀的偏離創造了 “適宜的生存土壤”。自新《婚姻法》調整結婚年齡以后,社會上早戀、早婚現象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加之近年來,媒體對大齡女青年,特別是高文化層次的大齡女青年擇偶難的報導,對大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
大學生價值觀念的變化。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型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完善,引起了人們價值觀念的深刻變化。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向,部分大學生價值觀念中的消極因素影響了他們對人生的態度和行為。由于缺乏明確的奮斗目標,又在異地讀書,相對以前受父母約束少,精神上無所寄托,在這種閉鎖、壓抑的精神狀態下,容易產生尋找異性朋友,彌補精神空虛的需要。
傳統道德淡化。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念日益開放,傳統道德逐漸淡化。雖然中國傳統文化及倫理道德對大學生的影響較深,但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大學生對戀愛的態度也比以前開放了許多。少數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持理解和寬容的態度,傳統的貞操觀在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中逐漸淡化。這種對兩性關系的放縱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影響,特別是對女性身心健康的損害。
三、解決機制
案件發生后,我主要從以下方面去解決:
及時向領導匯報,得到了領導的支持與指導;
充分與學校相關部門配合,在解決該事件的過程中,祝馨的輔導員楊小勇、保衛處的李洋老師的積極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加強思想引導工作;正確引導戀愛中的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彼此間以誠相待、忠貞專一。要引導他們戀愛應格調高尚,行為端莊,一方面教育他們文明戀愛,給別人以清新愉快的感受。一方面要引導他們合理的處理好學習和戀愛的關系,把戀愛化作激勵機制。
通過與家長充分溝通,取得了家長的理解與配合。
四、事件處理結果
通過系列的工作,學生雙方都認識到了錯誤所在并和解,為對學生的錯誤行為進一步教育并起到警醒其他同學的作用,經領導審批,對戴健、祝馨、王明三位學生做出了記過處分的決定。
五、工作反思及啟示
我認為,在遇到本案事件后,對待大學生戀愛問題要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制度建設和管理
規范大學生的戀愛行為,首先從法律的角度幫助學生提高認識,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大學生應該意識到,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僅是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法律的要求。其次,要制定規章制度,規范大學生的戀愛行為。要求大學生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同時,也要遵守關于戀愛方面的規章制度和公共道德,提倡中華民族傳統的自尊、自愛、含蓄的戀愛美德。避免和減少大學生戀愛中出現問題,還要加強管理,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引導學生把精力用到學習上來。對于已經談戀愛的大學生要有針對性地定期找其談話,交流思想,對他們提出嚴格要求,防止不良現象的發生。
(二)重視對新生的教育引導
新生在新環境適應中有很強的可塑性,要利用新生入學教育的有利契機,對新生進行及時的理想、道德、人生觀、戀愛觀等教育。通過正面的教育引導,幫助他們盡快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擺正學業與愛情的關系,使他們走進校園之后就有一種責任感、緊迫感。通過正面的教育引導,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性道德觀,明確什么樣的性意識、性行為是符合我國社會道德標準的。只有正確地、全面地理解了愛情,大學生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情感寄托。
加強青春期有關知識教育。加強大學生青春期有關知識的教育、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是高校不容回避的一個重要課題。高校可以通過宣傳、講座等形式幫助學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及保健,讓學生了解有關的性知識,正確看待有關性問題。開設指導大學生們正確處理好戀愛與學業、戀愛與身心健康、戀愛與人格塑造等方面的輔導課,以及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的健康知識教育。這種教育既是健康教育,也是道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擺正心態,樹立健康、健全的性心理,正確處理愛情、學習、生活、同學之間的關系。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就是要強化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我們要改變以往校園文化單純滿足學生的娛樂等低層次的功能,要使大學生通過參加校園文化活動豐富知識,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一定的物質環境和精神氛圍,使生活在其中的每個成員在思想觀念、心理因素、行為準則、價值取向等方面與現實文化發生認同,從而實現對人的精神、心靈、性格的塑造。 (四)正確引導
注重輿論引導。首先,要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鼓勵他們 “學業在先,戀愛在后”,大力宣傳和表彰努力學習、積極工作的典型,引導他們把主要精力投入學業。其次,要正確引導戀愛中的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彼此間以誠相待、忠貞專一。要引導他們戀愛應格調高尚,行為端莊,一方面教育他們文明戀愛,給別人以清新愉快的感受。一方面要引導他們合理的處理好學習和戀愛的關系,把戀愛化作激勵機制。
加強心理輔導。沒有心理咨詢老師來疏導,得不到及時清理、舒緩,這種困惑就會越積越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正常發展。加強心理咨詢工作,引導學生合理表達感情,學會感情的轉移和升華。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失戀,加強大學生戀愛挫折教育,使大學生學會理智駕馭情感,學會分析原因,積極轉移注意力與情緒,及時走出失戀的心理陰影,重新規劃生活與未來。同時,對個別因戀愛問題引發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的學生要進行單獨輔導,避免惡性事件的發生。
總之,對大學生戀愛問題引導教育的好壞,是關系到學生能否健康成長,順利成才的重要方面。作為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我們應重視這項工作的意義所在。
作者簡介:
陳慧(1980.2-),女,輔導員,本科,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