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奕珂 高春惠子 石志鴻
摘要: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詩經》中就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之類的有關核桃雕花的留傳。而核桃雕花興盛于明清時代,通過一個個小小的核桃來展現人們的信仰和文化,所以核桃雕花工藝不僅是一件精美的民間藝術品,還展示出人們在歷史中對宗教的信仰和當地的風土人情。由于每個地域,每個時代人們所使用的材料和雕刻的內容不同,因此又分成各個流派的核桃雕花工藝。而在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長河中,東岸核桃雕花工藝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
關鍵詞:核桃雕花;民間工藝;藝術價值
一、起源
在豫北大地的河南駐馬店,出現了許多及具有當地民間藝術特色的民間美術,包括打鐵花和重陽節等一大批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東岸核桃雕花工藝名列其中,此民間工藝興盛于明清時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然而此工藝是怎么興起于駐馬店,并逐漸煥發自己的光彩呢?這與他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密不可分的。首先,自古以來,在我國民間,人們都認為“桃”有驅鬼辟邪的作用,用與“桃”有關的材料制成的掛件,擺設和家具等都被人們了賦予了更具有深層次的內涵,特別是在古代因為戰亂紛爭而動蕩不安的時代中,人們對美好安定的生活的向往都會寄托在一個個小小的桃核中,因此我們會發現隨著時代的變遷留傳下來的民間藝術都會有極高的人文價值。所以人們會尋找一些能寄托他們美好愿望的物美價廉的物件,而美觀又便宜的核桃雕花就落入了人們的眼中。在駐馬店許多山里都會種植桃樹,人們發現桃樹上的桃核木質十分堅韌,沒有年輪,不易破碎,成本低廉,桃核幾百年不會損壞,核雕品更是把玩得越久越漂亮,但桃核硬度極大,所以帶給手工藝人的雕刻難度很大,要想雕刻出一件精美的核雕作品,需要很長時間的功夫才能雕成一個。而且,不是什么時候的桃核都能進行雕刻,只有到秋天的野生山桃核才適合做雕刻。其次,1核桃雕花工藝集中在駐馬店的上蔡縣的幾個鄉鎮,以上蔡縣東岸鄉的柴莊、大蘇莊、小蘇莊和小袁莊為盛,這幾個鄉鎮是歷史上周邊縣市周口至汝寧大道上的一個重要交通要塞,因此當地的人員流通密集,經濟繁榮,對東岸核桃雕花工藝的發展和對外流通傳承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發展
東岸核桃雕花工藝的發展狀態可以用波蕩起伏來形容。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核桃雕刻也隨之變化,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他的發展過程:
①此傳統民間手工藝興起于明清時期,在當時的手工藝品還停留在以昂貴的金銀等材料時,大部分普通百姓無法消費,因此他們找到了以野生核桃為原料,在此上面雕刻出十二生肖、古錢、蜂窩、猴頭、盤絲、壽星老等圖案,作為飾品來佩戴,在當時十分盛行②到了上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因為東岸核桃雕花工藝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在上蔡縣已經出現了許多核桃雕刻專業村,在柴莊村最為興盛,幾乎家家戶戶從事這個極具特色的民間手工藝,在這個時期核桃雕花在這里最為繁榮。也涌現出一批批工藝精湛的藝人,逐漸分成多個流派。東岸核桃雕花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海龍記得他的祖父曾經只用一把雕刀就能雕刻出精美的圖案。③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追求美,可選擇的方式逐漸變多,雖然有許多人開始重新關注核桃雕花工藝,但更多的來自西方工藝品及飾品的沖擊,核桃雕花并沒有完全發展。④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民間手工藝的重視,藝人對內容和形式的不斷創新,使得東岸核桃雕花工藝枯木逢春,從無人問津到絡繹不絕,其中不乏來自世界各地的愛好者前來購買,使東岸核桃雕花工藝煥發新的生機。
三、現狀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不再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會購買一些飾品等奢飾品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因此目前市場上有許多工藝品可供我們選擇。但是經過我們的走訪和調查問卷發現雖然人們越來越重視民間的手工藝品,但是現代流行手工藝品仍是主流,特別是在年輕群體中大多數消費者還是會購買現代流行飾品。因此,我們針對此問題來調查發現有以下幾點影響著目前的市場:
①首先是目前的市場的量決定了消費群體的購買方向,在商及及店鋪中發現民間手工藝依舊很少,這就影響著人們對他的關注度。②核桃雕花工藝本身的工藝現在也影響著他的市場,此工藝目前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雖然是一個小小的核桃雕刻,也要經過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每道工序都凝集了藝人的心血。但是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雕刻出精細的圖案,大多藝人制作粗狂,所以這讓一部分粗狂的作品無法在市場中立足,也就得不到人們的重視。③民間手工藝品雖然另有新發明和引進的電進鉆、打磨電機等制作機器,其刻畫雕鑿工藝主要仍有手工操作完成。所以有時無法滿足市場的需要,這也與現代工藝品形成一定的差異,但這同樣這也是手工藝的優勢,每一件作品都包含著藝人的思想和情感,具有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獨一無二。
四、結語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人類智慧的結晶,一個個構成了各個民族,各個地域特有的文化,而這個文化并不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他得以支撐這個地域的信仰。東岸核桃雕花工藝就是這樣的,其中不僅蘊含了人們對審美的表達,還在一個個小小的核桃中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所以在這個方面,他不單單是一件民間工藝,更是一個載體,而這個載體影響而形成人們的精神支柱。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重視民間手工藝,藝人也在努力的將手工藝的藝術美,生活美,勞動美相互結合起來,手法和內容上也在大膽創新,但是一味的追求技術而忽略了藝術也是不行的,有的一味追求“小”和創新而忽略他的本質和藝術價值,要有思想,所以,我們在民間工藝品中依舊要努力追尋他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