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梅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為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學習創設了一個特定的環境,更為自主學習的實施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自主學習主體參與課堂教學模式保證了現代教學技術的有效應用,拓展了學生的學生途徑,使學生的學習更具開放性和自主性,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又能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就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途徑和方式進行實質性的研討。
關鍵詞:自主學習;素質教育;終身教育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元認知監控的學習,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自主學習需要教育者反復、耐心、詳密、周到的引導和幫助,加強對學生的責任心、意志力和恒心等的歷練,并保持持久性和相當的自控力。自主學習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來選取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從而充分體現了學習的個性化,不但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的個性也得到充分發展,而個性的發展是創新精神的前提,所以自主學習更有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
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是指利用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等,支持學生的個別化學習,促進學習者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合作與交流以完成學習活動。專家認為:21世紀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學習的人,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一個至關重要且刻不容緩的研究課題。
二、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有的學生沒有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他們認為考上大學就可以松懈了,可以享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大學生活,選擇專業不是自己的興趣,僅是家長的意見,所以一進大學就沒有認真學習。有的學生不知道要怎樣學習,沒有目標、沒有計劃,在中學都是被動地學習,到大學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要主動去學,他們就變得無所適從、不知所措了。對為什么學習、學習目標是什么,沒有清晰的概念,制定的計劃和目標也沒有指導性和可行性。有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中學時有老師和家長天天督促學習,到了大學,靠自覺、靠自主管理,他們看到同學玩,自己就控制不住也要去玩,有的時候玩起游戲來就忘了時間,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娛樂時間。有的同學沒有學習策略,不知道如何利用圖書、網絡等資源去查閱相關知識,不知道課后如何整理筆記、如何分析筆記知識點的價值,不知道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圖表。
三、信息技術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途徑
(一)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模式,教師要轉變觀念,努力實現教師自身的角色定位,成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主持人、召集人和觀眾,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的搜尋者、策劃者和設計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精通本學科知識和了解本學科前沿動態進展的先行者、倡導者和學習者;教師不能把現代信息網絡資源只簡單的當成尋找教學素材的來源,也不能把計算機多媒體作為教學用具及其工具性伸延,而應把計算機網絡技術逐漸轉變成學生受中的紙和筆,并最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轉變教學觀和學習觀是適應現代信息技術互動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這種模式轉變的需要,更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
(二)構建網絡教學平臺,共享教學資源。網絡教學資源包括:(1)供學生學習的網絡資源。課程標準、教學設計、電子教案、網絡課件、教學錄像、模擬錄像、精典案例、視頻錄像、虛擬資源、學生生產實訓實習視頻、習題庫、試卷庫、案例集等,學生可通過網絡課程平臺中的這些豐富教學資源進行自學。(2)指導學生學習的網絡資源。課程簡介、教學設計、授課計劃、考核方案和實踐知識模塊共五板塊。(3)展示課程成果的網絡資源。教改科研成果、服務社會成果、創新創業成果,共三個板塊。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專業行業相關的創新創業和服務社會的意識。(4)課程互動的網絡資源。主要有新聞通知、就業招聘、在線測試、論壇交流、網上答疑,共五個板塊。供教師發布相關信息、學生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學生的想法隨時與教師進行溝通討論,對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在網上查收,并及時地進行回復。
(三)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分層次教學和教學互動。教學設計時,應根據學習情境要求,靈活將課程放在多媒體教室、實驗室、實訓室、工作現場、圖書館等地進行。演示型教學模式 這是一種以輔助教師講解為目的開發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演示的模式。自主型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嚴格地講是以學生為主體開發的多媒體軟件。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是實質意義上的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因人施教。抓好教學組織:布置任務→接受任務→尋找答案→確定最佳方案→訓練鞏固→評價、準備遷移等六步。第一步,布置任務,將精心設計的工作任務布置給學習小組;第二步,小組接受任務,探討完成任務需要的信息及獲取信息的途徑與方法,確定時間及人員分配,制定計劃,注重小組團結協作共同完成;第三步,尋找答案,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尋找教材、實訓指導書,查找規范標準與任務相關過程等信息;第五步,訓練鞏固,根據實際操作和討論,進行反復練習,鞏固提高技能;第六步,評價、準備遷移,主要采用小組互評、學生自評和師評的方式進行評價,形成以能力為核心,以過程為重點的考核評價體系,實現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為生產性實習做準備。
(四)布置學習任務,明確學習目標。布置學習任務就是在教與學之間建立了一個共同目標。布置的任務要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出發點,以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主觀愿望,以完成教學任務為最終目標。任務是由教師給出,所以教師應該了解學生有沒有足夠的能力理解。在課堂教學中,“任務”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對高職學生使用任務驅動法,首先分析教學目標,然后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學生現有知識結構和水平的基礎上設置任務,在任務中適當融入要掌握的知識點,注意分散重點、難點和前后的聯系,針對不同的學生確立不同層次的目標。任務的難易程度要適當,太難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太簡單又使學生覺得沒有意思,所以要促使任務與學生的實際水平匹配,最后通過學生獨立或者小組協作完成。
(五)注重學習策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大學生要充分利用開放的學習資源、自由的學習時間,采取能夠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和手段,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要掌握靈活多樣的學習策略,注重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自為能力、自律能力。堅持學習的五個環節:課前預習、上課聽講、課后復習、按時完成作業、課后反思小結。教師要指導學生抓重點、難點,指導學生收集、加工、整理信息,指導學生針對不同的知識采用不同的學習策略,指導學生拓展學習,加強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周麗霞.以發展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J.吉林教育,2009(03)
[2]孔祥文等論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08)
[3]宋玲玲.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