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47-02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本,以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從課程基礎性、實踐性、時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課程基本理念,突破和超越了科學本位的觀念,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在嘗試使用新人教版《物理》的實踐過程中,筆者領悟到,必須重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方式,新的教學方式要充分激發并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思維,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創造快樂氣氛,以學習方式的改變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究,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對此,本文談幾點粗淺看法:
1.構建“自主式“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要求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全面改革。為此,全國各地結合實際摸索出了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論是洋思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還是太谷的24字教學模式,其實都主要采用的是”自主式“教學方式,“自主性”教學方式適應各種物理課程類型,它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具體程序為:學生自學質疑→自我檢測→合作交流→展示點撥→鞏固訓練→拓展延伸,各個環節都凸顯學生的自主性,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同伴交流合作研討問題的能力。它的顯著特點:利于學生對學習的主動參與、自我控制、自我探索,使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學習進程,以獲得積極的學習情感。
2.構建“開放式”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合作性
新課標要求改變課堂教學強調個體“機械接受“現狀,倡導”積極主動接受“與親身體驗、獨立自主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取決于教師“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取決于教學過程中的開放程度。“開放式”教學方式適應于新課標下的初中物理各種類型課堂,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開放式教學方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通過學生主體的主動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師的幫助下獲取知識或科學結論,其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極大地激發,思維的獨立性,研究技能和創新精神得到更好的發展。
開放式教學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合作性。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不教。現在倡導的“小組學習”、“兵教兵”其實就是“開放式”教學方式的體現,正所謂“優秀學生學會,不如給別人講會”。開放式教學改變了學生“等、要、靠”的被動情形,學生在這種教學氛圍中自己探索,思考,體驗,為其終身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開放式教學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與合作性。美國教育家羅杰斯提倡“圓桌教學”即打破講臺與課桌的界限,師生間平等,民主的探討問題,師生之間彼此平等、和諧融洽地教和學。在開放式這種教學環境中,教師不再是“權威”,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教師應善于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鼓勵和肯定學生的發言,使“一言堂”的教學方式變為活潑、生動、積極的探究式教與學,從而更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構建“引導—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的創造性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在物理課程中,實驗和科學探究有著緊密的聯系,從科學探究的角度看,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初中階段,為了更好地完成實驗教學目標,更應側重于“引導—探究式”教學方式。
引導探究式教學方法含有發現法教學方法的成分,本質上屬于發現式教學方法,它保持了發現式教學法有利于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有利于發展學生能力和培養科學態度等優點,同時改進了發現法耗時長、不經濟的缺點。引導—探究式教學更強調在教師的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活動(兩個重要的要素:一是學生自主探究,二是教師指導下)。它的一般程序為:引導—探究—整理—評價。新人教版《物理》中,有很多教學內容都要采用引導—探究式教學。例如: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探究磁生電;探究液體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等。
新人教版《物理》強化了課程內容與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課程內容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調查與實踐,更有利于教師實施創新教學,也為引導—探究式教學方法是實施創新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它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
4.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豐富物理課堂提供了技術條件,應大力開發和使用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是物理課程的學習更生動、活潑、直觀、豐富多彩。
但在使用時要有選擇,不能濫用。物理教學離不開現實的物理情境。但是,現實條件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內容都做實驗,也不可能讓學生做太多的現場參觀,因此,切合實際的音像資料是十分必要的。音像資料的選擇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可以收集學生難以見到的、有重要意義的現象以及展示科學技術發展等方面的實況錄像,如衛星發射、風力發電、山村水磨、激光手術等情境的錄像。還可以展示課堂上難以完成的實驗錄像資料,如用水銀柱測量大氣壓、觀察海波的熔化和凝固等。音像資料不宜過多。音像資料的主要功能應是幫助學生接觸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