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摘要】新課程理念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而每個學生的能力在不同方面存在差異,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發展,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個體差異 學習需要 新課程 能力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65-01
我國基礎教育正迎來一輪又一輪的改革,新課程理念越來越重視學生能力培養。教育學中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有八種,每個人的能力都是這八種智能不同的組合結果。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幾乎每一個人都是聰明的,只是聰明的范疇呈現差異。因此,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應當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我們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去面對課堂、面對學生。下面,結合我的教學談談幾點見意。
一、關注學生的實情,了解學生的需要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是具有鮮明個性的、充滿活力的個體。因此,真正的教學應該從關注學生的實情,了解學生的需要開始。教學時,盡可能和學生探討學什么,怎么學,達到什么樣的結果。從而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主動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則要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想想學生想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據他們的學習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靈活的安排每一個教學環節。同時,還應特別關注學生間的學習差異,從而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更有效的方法,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教師要永遠滿含期待地對待學生,善待學生。切實從學生的內心需要出發,尊重學生,更多地欣賞和鼓勵學生,讓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
二、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
新課標強調數學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給予他們一定的自主權和責任感。自主學習活動表現為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責任。如果學生意識不到學習的責任,不能把學習跟自己的生活、成長、發展有機聯系起來,這種學習就不是自主學習。只有當學習的責任真正地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學生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真正的自主學習。
三、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采取研究的態度”。數學課是一門實踐性、個性化的課程,教師是永遠代替不了學生的。正如梨子是酸是甜,只有讓學生親口去品嘗,他們才有真正的發言權。因此,數學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探究能力的培養。
探究性學習是學生通過類似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探究方法的學習運用,從中感受探究的樂趣,體驗情感,豐富經驗,培養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首先,教師要相信學生有能力自己學習,進而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其次,要拓寬探究的范圍,溝通課內外,融合學科間,讓探究學習深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第三,要重視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體驗中保持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形成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科學態度。
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既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又是一個難點。在數學教學中大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時代賦予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的神圣職責。教師應轉變觀念,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切實地落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把“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逐步變為現實。
四、創造情境教學,使學生輕松地學習
情境教學是一種教學藝術的再創造,它能激起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去,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和掌握知識,陶冶情感,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媒體功能,為學生創設一個鮮明、生動、充滿詩情畫意的情境,使學生的感知處在興奮狀態,從而強化學生的感知過程,啟迪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愉快參與。同時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從一定意義上講,學習的過程就是質疑、釋疑的過程。在教學中,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更應該是學生的權利。教師要鼓勵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他學習需要的問題,以平等、公正之心善待每個學生提出的問題,保護他們提問的熱情、興趣和勇氣。
總之,我們要改變以往的學生觀,用賞識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改變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的標準,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差異,善待學生的差異,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最終使得每個學生都能成才。
參考文獻:
[1]許潔英.教學中學生個體差異研究——從適應到超越[D].蘭州:蘭州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8.
[2]韓華球.現代課堂教學中學生個別差異研究的特點和趨勢[J].課程&教學研究,2000.
[3]曾繼耘.論差異共享的課堂教學策略[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7.
[4]程向陽,周鴻敏.論學生差異資源的教育學價值[J].理論探討,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