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謝小兵
【摘 要】教案是教師對課堂上所從事的教學活動,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所要達到目的的總體規劃,是備課成果的集中反映和總結。教案書寫標志著教師備課的程度和質量,體現一個教師對教育事業的責任感。課前充分熟悉教材,認真備課寫教案的工作做與不做或做得好壞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關系極大。精心撰寫教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教案;教學質量;備課成果
教案是教師對課堂上所從事的教學活動,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所要達到目的的總體規劃,是備課成果的集中反映和總結,并使其文字化和格式化[1]。按照教案進行教學,可以保證教學的科學性、目的性和計劃性,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2]。下面就如何撰寫教案談談筆者膚淺的體會。
一、把握教學大綱
明確教學目標、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是教師備課的指導性文件,教材是教師備課的主要依據。因此,我們首先必須刻苦鉆研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真正領悟其實質。全面熟悉教材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要以總的專業培養目標為方向,以本學科的教學大綱為準則,以教材內容為尺度,以學生的實際知識技能為基礎來作出決策。課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是通過師生教與學的共同活動來完成的。能有效地控制和調整整個教學過程,對于保證教學質量和評價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精讀教材,博覽多學
一個教師只有在平時刻苦讀書,廣閱文獻,獲取知識,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才能為撰寫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要認真鉆研教材,熟悉教材內容、學懂弄通,要掃除教材中大大小小的“攔路虎”。對于每一個章節中的知識點,特別是對于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應該有深刻的領悟。同時應經常瀏覽醫學期刊,了解本專業知識的新動向、新進展,這樣才會對教材內容有一個透徹的了解,寫起教案就會得心應手。筆者喜愛從報刊、圖書資料中收集與教學有關的各種知識,作為教學卡片和讀書筆記,以豐富自己的知識,擴大自己的眼界。《學記》寫到:“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吸收營養。
三、了解授課對象
撰寫教案不僅是準備教學內容和方法,而且要了解教學對象,熟悉學生的基本情況。課堂講授是教師講和學生學的雙邊思維活動。教師的講起著主導作用,然而這種主導作用的發揮最終要通過學生的學來實現。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注意研究學生的學習規律,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前期相關課程掌握程度、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課堂紀律等,掌握了這些情況,在撰寫教案時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時就有了相應的依據。
四、保證教案格式完整
(1)一般項目填寫:時間、班級、學科、課程與章節內容、課型、學時數、授課方式、上課地點等。
(2)教學目的和分級要求:簡要注明大綱要求掌握、熟悉、了解的內容。
(3)重點與難點:注明課時重點和難點內容。
(4)教學內容、方式及講授時間安排:這是教案的主體部分。應簡明扼要的列出授課章節內容的框架,以及每項內容的講授時間。時間分配應突出重點和難點。還有本課與其他課程或已學的基礎知識的聯系,教具媒體的使用和操作設施配置,本次所用的教材、版次,主要參考書。
(5)本課小結,復習思考題:如果課程不是一次完成,應列出下次課的預習要點。
(6)實施情況:通過課堂教學的實施對教案進行檢查,如重點內容是否突出,難點內容是否講透,有無拖堂,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教輔手段是否合適等,都應予以注明以備下次授課修改教案之用。
五、教學方法恰當
傳統的授法的優點在于集中、省時、高效,缺點為學生是被動接受。完全“填鴨式”的教學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嘗試了啟發式教學。
(1)事例啟發。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病例導入式教學,如在胃癌的講授之前,先介紹一個病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思考,聯系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2)提問啟發。如良、惡性潰瘍的肉眼鑒別是教學難點,在授課過程中采用先讓學生對照良、惡性潰瘍的圖片,比較并回答兩者之間的異同,再由老師總結;在一問一答之間實現了師生的互動,強化了學習效果。
(3)目標啟發。如在慢性胃炎的講授中,首先提出目前診療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目前對慢性胃炎的診斷存在兩種相反的情況:一方面僅根據病人主訴有上腹不適而沒有明確胃炎證據的情況下,醫生就輕易地診斷為“胃炎”;另一方面慢性胃炎病人絕大多數無明顯癥狀,因而沒有得到有效的診斷和治療。學生對現狀的認識使其更有興趣去學習疾病的本質,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六、提高教案的時效性
教案的時效性很重要,在教學中要想始終保持和提高教案的時效性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有些教案在內容安排上,往往是將教材的內容照抄了事,側重于一般情況的介紹而缺乏對規律性的研究;注重對事件的一般性說明而忽視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研究。教案實際上也是一種學術研究的成果,不過它是一種動態性比較強的成果,必須根據形勢的發展,不斷加以更新和提高。一本教案完成后,只能算課程教學告一段落,應對教案中涉及到的理論、知識和觀點等要堅持進行跟蹤研究,并根據不斷變化的形勢和情況來考察和審視教案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為了保證教案的時效性,最好應根據不同性質的教案制訂定期檢查和修編的計劃。
七、影響教案質量的主要因素分析和對策
少數教師對教案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一是對教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投入精力不足,簡單照搬和克隆教材,沒有融入自己的教學思想,沒有針對授課對象的特點,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沒有進行深加工、精加工,導致教案質量不高;二是認為可以以電子幻燈替代教案,理由是電子幻燈也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方法。這些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撰寫教案是培養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教學基本素質的重要途徑,是整體設計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電子幻燈不能充分展示教學程序設計、時間分配、媒體與教具使用、教學方法的應用等。這需要引起教務管理部門和教研室主任的重視,通過各種教學活動,澄清思想認識上的誤區,并嚴格把關年輕教師的教案。
總之,教案書寫標志著教師備課的程度和質量,體現一個教師對教育事業的責任感。課前充分熟悉教材,認真備課寫教案的工作做與不做或做得好壞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關系極大。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寫出一份高質量的教案。
參考文獻:
[1]包桂花,包同力嘎,包明蘭.正確認識教案及編寫教案.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18:181-182.
[2]周玄毅.互動式教學應始于互動式教案——以本科基礎理論課程教學實踐為例.中國大學教學,2009,7: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