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鯨
【摘要】高校學生社團是高校學生組織的重要組成元素,而學生社團的文化建設不僅僅是社團建設的核心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建設
高校學生社團是高校學生在自愿的基礎上,根據自身興趣和愛好,并按照一定的章程開展自主活動的群眾組織。高校學生社團通過各種方式,把志趣相投的同學聚集在一起,突破了院系、班級甚至學校乃至地區的界限,開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發揮他們在某方面的特長,滿足和豐富了學生的大學生活。所以高校社團的文化建設在引導學生適應學校生活、走向社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成才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管理制度與時代脫節
高校管理部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重視學生社團的管理,但是在信息化、數字化迅猛發展的今天,社團文化也在日新月異的演變和發展。社團中隨即會出現一些新變化、新特點和新趨勢。一些高校的管理部門很難以適應這些突如其來變化,不能相應的出臺一些新的管理辦法,使得社團文化的發展失去了航標,影響了社團文化的健康發展。
2、重數量發展忽視質量的提升
學生社團的文化建設是需要一定的規模和基礎。有些學校就學生社團總數偏少、社團活動人氣不旺等問題大力擴增社團數量和社團活動,忽視了對社團設置的優化和人員的篩選,導致社團的文化活動質量低下,濫竽充數,給人一種“烏合之眾”的負面印象。
3、資源的投入的先天性不足
長期困擾社團文化建設的一個問題就是社團活動的場地與經費的短缺。一個社團要生存和發展,要在文化建設中起關鍵作用,外界對其的支持與幫助時必不可少的,其中資金和活動場地的支撐必不可少。除了少部分大型的活動能夠得到學校的支持,大多數活動都只能自籌經費,甚至經常會因活動場地的限制無法大施拳腳。資源投入的不足,嚴重制約了高校社團文化建設的整體性發展,使得社團的文化建設出現頭重腳輕的局面,極度的不平衡,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使得社團的文化生態遭到了破壞。
4、缺乏專業性的引導
由于高校社團的文化建設的主要群體是學生。學生在理論知識的儲備、活動組織和策劃經驗等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的,社團活動的層次和水平很難達到期望的水平。“所以專業性指導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尤其的在學生的體育類、文藝類和學術科技類等活動中顯得尤為突出。”[1]社團的文化建設若缺少了相應的專業性指導作支撐,文化建設就有可能方向和重心,甚至會在學生群體中出現不良的影響。
二、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建設的對策
1、與時俱進,完善管理體系,健全管理制度
有研究是這樣定青年組織的:“無需外界特定指令而由三個及其以上的青年經相互之間頻繁的交流溝通自發成立、自主發展、自我運作,其結構功能日趨復雜化,并與外部環境保持持續聯系的特殊青年群體或青年組織。”[2]高校學生社團也是這種青年組織,社團基本上都是校團委組織和管理,其他職能部門也應該加強對學生社團的有效指導工作。學校黨委、教務部門、科技管理部門以及學生管理部門等相關職能部門都應該為學生社團的文化建設給予幫助和支持。高校團委在積極承擔學生社團管理和指導工作的同時,要注重新媒體在管理工作中應用,建立起動態的學生社團信息管理平臺,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社團文化發展的狀況,并在管理平臺上發布相關信息,有目的和針對性的對學生社團的文化建設進行思想上的引領和實踐上的指導。
2、社團文化建設要堅持數量與質量同行方針
在社團的文化建設上,既要有一定的規模也要注重質量的提升,應該采取數量約質量同行的文化建設方針,對學生社團所舉辦活動要提出較高的要求,在人員的招募上也要有一定的準入標準和準入機制。高校可以根據自己的辦學條件和優勢,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各類社團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切實把社團的文化建設帶入專業性強、學術功底過硬和社會貢獻大等有思想、有特色能為校園文化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和在學生群中產生可持續且積極影響的優秀社團。
3、加大對社團的投入與支持,平衡社團文化生態,穩固社團發展
首先在空間上學校應該為社團的管理和發展給予充足的資源,要設置社團專門的活動場地。在設置場地的同時要考慮到各類的社團的性質和特點,精心打造和設計社團活動的活動設施、器材、布局和景觀,為社團的文化建設提供良好的硬件環境。其次在社團經費的投入上可以采取科學的管理辦法,一方面,在加大資金的投入同時,建立起科學的社團文化建設考核和獎勵制度,“為學生社團創建一套制度嚴格、職責分明、獎賞適度、公平寬松、適應個性發展、適應社團組織特征的優良制度,是社團得以發展壯大,形成社團文化內核的基石。”[3]對在社團文化建設中有影響力、有創新理念和有良好口碑的社團進行適度的獎勵與宣傳。另一方面,應該鼓勵和調動各類社團主動尋求社會的資助,例如社團可以尋求校友、企業或社會公益組織的幫助,與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建設社團文化,將社團文化的建設與社會實踐融合,達到雙贏的效果。這樣不僅可以使得社團文化建設達到一種生態上的平衡,也可以保證社團走向健康、積極和穩定的發展軌道。
4、建立專業性指導的介入機制,重視社團文化建設的廣度與深度
雖然各類高校都有其辦學特色,但豐富資源的擁有是高校共有的優勢,社團與教師之間可以建立起積極互動的交流平臺,也可以把一些專家或者學者配備到相應的社團,對社團進行專業性的指導和管理,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教師深入學生群體,了解學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舒緩了學校團委的管理壓力,使學校團委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社團文化建設中來。把各類教師納入社團專業性指導機制中來,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能最大程度激發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增加了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的機會,對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有著良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專業性指導的介入能使社團文化的建設在廣度和深度上大幅度提升,極大的促進了社團文化建設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付琳.新時期高校學生社團建設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3(5).
[2]何躍,馬素偉,易炳翀,施康震.淺析新時期共青團組織在青年自組織建設中的作用[J].青年探索,2010,(1).
[3]文秋林.高校社團文化建設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