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芳
【摘 要】從分層合作教學的優勢出發,對其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分層合作教學;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應用
分層合作教學,主要是從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出發,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由各層次的學生組成多個研究性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教學的一種現代化教學組織形式。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分層合作教學的優越性更加明顯,也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一、分層合作教學的優勢
分層合作教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分組實驗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強調學生身體動覺智力和視覺空間智力的發展,重視目標的完成水平以及學生能力的差異性,在相對適宜的學習條件下,激發學生的潛能,因此,分層合作教學具有情感性的特征。其二,在分層合作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自主選擇相應的實驗目標和實驗材料,通過組內異質,可以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同時也可以正式小組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另外,分層合作教學不僅重視對學生情感、認知以及技能目標的提升,更重視對學生團隊精神與合作精神的培養。其三,在初做生物實驗中,應用分層合作教學,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層評價,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實驗能力,激發其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
二、分層合作教學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1.小組成員的多層次結合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異質小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主要是以小組成員的合作性活動為機制,以小組目標的實現為標準。通常來講,小組成員包括4~6名在性別、個性特征以及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異質性的學生組成,在小組內體現出個體的差異性,小組之間則形成大致的均衡性,以方便小組之間可以在相對公平的前提下,展開競爭與交流。教師應該對從學生的實驗能力出發,將其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層的學生具備良好的生物知識以及理解能力,學習的積極性強,同時實驗動手能力或者實驗觀察能力強;第二層的學生對學習比較認真,生物基礎知識和實驗能力一般;第三層學生生物基礎較差,缺乏相應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然后,按照相應的比例,進行實驗小組的劃分,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在小組之間展開公平的競爭,促進全體學生實驗能力的提升。
2.生物實驗過程的分層合作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大量的分組實驗,其中比較典型的,能夠對學生實驗能力進行培養的實驗,是利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這里以此為參考,對實驗過程的分層合作策略進行討論。在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教師應該從教材內容以及大綱要求出發,確立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一是基礎性目標,確保學生能夠明確實驗的目的、方法、原理以及基本的操作步驟;二是提高性目標,確保學生能夠通過實驗操作,掌握相應的實驗技能;三是拓展性目標,注重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同時能夠將實驗涉及的方法應用到其他相關實驗中。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該嚴格要求,確保每一個實驗小組都能夠完成上述三個不銅層次的目標,在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認識到,只有小組其他成員達成了學習目標,自己才能夠同樣達成相應的目標。這樣,小組中的成員可以相互幫助,通過集體討論、分工協作的方式,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在小組中、在實驗中的位置,并為了達成實驗目標而努力。
3.生物實驗效果的分層評價
在實驗中,存在著許多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教師應該排除其中的客觀因素,結合試驗結果,對學生個體差異所引起的實驗效果分層進行考察,看到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能力提升。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該注意評價的相對性與絕對性,在小組中,采用相對性評價,以小組成員之間存在的差異,作為衡量實驗效果的標準;在小組之間,則應該采用決定性評價,確保其與預定的標準相一致,達到標準就可以判定合格。可以采取競爭評價機制,適當提高標準,嚴格要求,激發小組之間競爭的動力,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之中。另外,應該注重評價得公正性,不能僅僅以實驗成績為標準,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實驗態度以及實驗能力,針對實驗效果不佳,但是態度良好,能力有所提升的學生,應該進行鼓勵;對于成績良好,但是對實驗重視不足,或者不愿意幫助其他成員的學生,則應該嚴肅批評,使其認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實驗教學作為初中生物教學的關鍵環節,在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教師的重視。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應用分層合作教學,能夠實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社的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全體學生生物實驗能力的共同提升,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于如娟.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分層合作教學的實施[J].學園,2014,(36):131.
[2]劉敏.分層合作教學在初中生物分組實驗教學中的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4,(1):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