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慧 楊曉娜 延曉艷
“聽”是英語學習中的四項技能之一,它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是學習英語一條基本原則,因為沒有聽,就沒有說,用英語交流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實踐,勇于探究,尋找提高小學生的聽力能力“涓涓細流”。
一、營造氛圍,以境“促”聽
(一)用英語組織教學,讓學生感知語境
環境能熏陶人,直接影響人的成長。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盡量避免用漢語講述,從問候、評價到布置作業等,遵循“由易到難、逐步深入,語速由慢到快”的原則,持之以恒地用英語授課,并借助豐富的體態語言,使學生們的聽力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二)創設教學環境,讓學生體會情境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倡導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語言學習活動。創設良好有效的教學情境,能有助于學生在模擬的生活情境中理解知識,鞏固知識,從而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優化形式、以趣“促”聽
現代心理學之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中,讓他們善學、樂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
(一)游戲激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說:“小學生生來是好玩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在英語教學中,游戲教學簡單易行,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在游戲中,學生的注意力容易高度集中,接受知識輕松,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
(二)歌曲激趣
眾所周知,音樂、歌曲以其優美的韻律、快樂的節奏吸引和打動學生的心弦,讓原本枯燥的英語詞句在美妙的歌曲、輕快的節奏中進入孩子們的頭腦。這種愉快的心理體驗,能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使他們在接受啟蒙教育的最初級階段形成積極學習的心理定勢。
(三)故事激趣
故事是兒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動、有趣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的故事最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故事為載體,進行生動活潑的英語教學,無疑是明智的選擇。在教學中,教師可創編一些學生熟悉喜愛的成語或寓言故事,促進學生的聽力。
三、強化目的,以能“促”聽
聽的能力不是片面單獨存在的,而是和多種能力并存的,因此,在進行聽力訓練的時候,要明確目的,將聽能與其他技能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綜合技能。
(一)聽――說
“聽說”是一種耳-腦-嘴共同協作的語言訓練活動。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的時候,首先要千方百計讓學生聽懂,然后讓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說。
(二)聽――做
“聽做”主要用于訓練祈使句的教學中。它要求學生在聽懂或他人信息的基礎上,做出正確的反應。這種教學方法生動有趣,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聽――讀
要有效地提高聽力,除了多聽,還需多讀。讀包括朗讀和閱讀,朗讀有助于改進語音、語調,增強語感,閱讀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的活動,多閱讀,對提高聽力技巧有很多好處。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常將聽讀與閱讀進行有機的結合,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聽――寫
“聽寫”是培養學生聽力的一種基本方法,也是檢測學生英語聽力的一種手段。就小學生而言,聽寫訓練應從字母、單詞入手。
四、注重評價,以情“促”聽
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小學生學習外語會呈現不穩定狀態,產生階段性差異的變化。當他們初始接觸英語時,在心理上會產生較強的新奇感,對英語充滿學習興趣,學得也快。但這種本能的求知欲很稚嫩,隨著知識水平與心理要求差距拉大,一旦知識滿足不了心理要求,它們之間產生的矛盾就會引起學習外語的情緒變化。教師要根據學生階段性差異變化,適當評價,多表揚鼓勵,保證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及自信心。
總之,小學生英語聽力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聽力氛圍,以促動學生聽的興趣為主導,以培養學生的聽的技能為航標,點燃學生“愿”聽的欲望,開啟學生“娛”聽的大門,提高學生“能”聽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