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通常會鼓勵營銷者“膨脹”自己的品牌,讓自己的品牌看起來盡可能高大上,這樣才能讓自己在全球化市場中顯得重要、可信。人們似乎覺得,如果你是一家大型企業,你必須很成功;而如果你很成功,那么大多情況下你會一直保持增長。
規模很重要。但是它并不總是按照我們之前以為的方式在起作用。
我的觀點是,你的企業規模事實上并沒有你戰略思想的廣度和深度重要。
一家企業能夠長得大而美自然好。強大、自信、有競爭力、有資源,并且聚焦于實現企業的愿景。但是最大的企業并不總是最聰明的,也不一定像他們自己認為的那么可靠。全球經濟危機提醒我們,不管是企業的歷史或是規模,都不能成為讓企業免于衰落的免疫丸。有時候,品牌越大,跌得越嚴重。
如果你的企業現在是市場的小魚,能做些什么?
如果你是一家小企業,你所在的行業已經被一家強大、受人尊敬的大型企業所控制,那么按照現在的行業玩法,你永遠不能打敗這家企業。因為大型企業的火力比你強、火速比你快。這時候你可以尋找一些方法表明一種震撼性的態度,引起別人的注意和興趣。這樣的方法可能是以小勝大的關鍵。
成為一個有態度的品牌,能夠讓品牌有機會獲得更大的關注和尊重,贏得更高的市場地位。與周圍的大企業玩家們相比,小企業品牌可以通過打造一個更聰明、更好玩、更具有回報性和互動性的品牌形象,以此提升自己的市場份額。
競爭力基本原理(Competitive Radicalism)
事實上,所有品牌圍繞著競爭力基本原理,都可以歸于以下四種類型之一。企業要讓自己脫穎而出,必須讓自己能夠扮演其中一種角色。
1. 成為龐然大物(Monster)——這是整個世界都不容忽視的品牌。
2. 成為創業型企業(Upstart)——讓所有人都迫不及待要去挖掘其消息并且爭鋒相告。
3. 成為巨大的創業型企業(Monstrous upstart)——形成一種品牌崇拜,盡管其規模較小,但因為它表明了自己的震撼性態度,聚集了一個忠誠的粉絲群體。
4. 成為初創型龐然大物(Upstart monster)——已是知名的品牌,但是孜孜不倦地自我挑戰和創新。不斷打造有影響力的品牌項目,展示自己強有力的品牌形象,或許與規模相關,或許不相關。
總之,要格外重視你的購買者和競爭對手,否則終將被市場的浪潮所淘汰或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