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周蕓
【摘 要】小學口語交際訓練是思考力、觀察力、組織語言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型訓練,為寫好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石。從興趣入門,穿過情境的長廊,依據精彩的素材,懷揣自信,一定能達到口語交際的巔峰。
【關鍵詞】興趣;情境;依據;交際信心
大家都知道口語交際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看似簡單卻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它重在口語的表達,也就是讓學生“說”出自己想說的內容,這種說的表達還直接影響到作文的成功與否,更是學生的思維與書面知識之間聯系的紐帶,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口語交際要有聲有色,就要重“說”,至于用哪種方式說,如何說到“點”上,那就是口語的命脈所在了。在此,從近幾年的語文教學中,結合學生的表現,淺談一些粗略的看法。
一、興趣是最大的老師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口語交際應重視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感態度。”從中不難看出學生參與的興趣是學習的根本基石,是情感投入的原始出發點,曾經有一位心理學家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的興趣之火。”某種程度上的求知與表達欲望是每位學生心里都有的,我們要以學生平時喜歡或接近學生生活的方式來使興趣萌發。在口語交際中循序漸進地引誘,激發學生心底那種欲出又止的熱情,即興趣。只有他們有內容,想表達,這樣才能達到用心學習,努力學習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學習就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更是一種樂趣了。在口語教學中,有計劃地采用直觀或提高學生表達欲望的教學手段。如:帶點兒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稍微輕松快樂的導入形式,展現直觀形象的教學效果等,全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得到良好的效果。
二、情境烘托表達欲望
在日常的口語交際中,盡量地使學生些生動形象的內容,極富感染而有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饒有興趣地融入到說的表達訓練中去,有機地結合觀察、思考、想象,這樣通過思維組織出來的語言才會如潺潺流水,流淌在青山綠水間。如四年級第三單元的“口語交際”要求學生把自己搜集的有關大自然給人啟示的資料,自己了解到的有關發明創造的事例或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的啟示,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和同學交流。教學前,我簡單地創設情境,請擅長書畫的同學在黑板上題寫活動主題:“自然的啟示——綜合性學習成果匯報會”,配上簡單的背景圖畫;推薦學生主持人,準備開場白與串聯詞,交流時,先分小組人人發言,特別關注與指導不善于說的同學,并請能說會道的同學當好“小老師”,作好示范。在匯報中,聽的人可以向臺上的同學請教提問,發言者可以當即回答,也可講完后解答,老師與同學適當地作補充,形成臺上臺下的互動交流。這樣,創設情境激起同學們的表達欲望和交流興趣,效果可想而知。
當然,這種辦法并不是唯一的,有時候單憑精心設計的直觀圖片往往激不起學生的強烈興趣,其中一項重要原因是生活中沒新身體驗過,距離現實很遙遠,導致談論不多或無話可說。所以要想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滔滔不絕地表達,這與學生親身去體驗和參與,這樣才能形成直接的對話,引導思維集結逐漸展開形成話題。俗話說:“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
生活不僅是一部讀不完的書,而且是一部集超容量與多樣內容為一體的好教材。教師適當地生活再現生活中的個例,結合多彩多樣的交際情境,讓學生進行口語訓練,這樣將呆板的課堂知識與生動形象的表演、游戲、競賽結為一體,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進行口語訓練,氣氛就十分的活躍了。教學“怎樣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時,我首先設置“場景”與學生進行無拘束的談話。當別人有事來找你的父母親,當時父母又正好不在家。這時候你會怎么做?可能會有兩種情況:一是熟人,二是陌生人,可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人,談談自己的做法。讓學生經過充分的討論后上來表演,教師加以指導,有效地做到如何有禮貌地對待?又如何地文明用語?這樣就鍛煉了交際能力。學生有了直接的生活經驗,演過的和沒表演過的同學都會想把當時的心情和表演的過程傾訴給別人,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的,全都積極參與,好一派沸騰的景象!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傾聽或說話的機會。
教育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兒童的天性就是富于想象。教師要銘記這一特點有的放矢地創設情境,使學生的形象思維更為清晰、更為廣闊,從更深層意義上點燃學生想象的導火索,相反地也可喚醒孩子腦中與其相關事物,為再創新設立了長遠的階梯。因此,在口語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找機會大膽發揮想象,拓寬思路,進行發散思維,各抒己見。并適當地給予肯定和鼓勵,使學生有了表達的積極性。這樣有利于發展學生海闊天空的想象力。
三、口語的源泉——依據
(1)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中的文本大都配有相關而又人性化的插圖或小飾圖點綴,可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利用好這一類資源,有助于挖掘學生潛在的語文能力。給予學生充分的觀察與想象,因為觀察后隨之的有序地口語表達是培養邏輯思維的重要途徑。這樣無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和表達力,教師在指導時,要按慣例指也圖上畫了什么,是怎樣的,接著展開相應的想象有關的情節,最后引導賞讀介紹圖畫的有關語句。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豐富了學生的想象,集中地展示語言與內容的完美過渡。
(2)聽故事是小學生的一大愛好,特別是那些富有趣味的故事,就更加受人歡迎了。只要教師懂得對癥下藥,講述給他們聽,并有所要求:要專心致志地聽,頭腦中回想講了一件什么事兒,以及印象最深的環節。教師講畢學生討論簡單地復述故事的精彩環節。這樣學生在聽中養成了一心一意,思維高度集中的好習慣。
(3)閱讀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又一重要途徑。有機地結合教材各方面的特點,有選擇地積累優美的語言,使學生的詞匯積累更加的豐富,模仿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朗讀是我們平時語文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經常使用的一種訓練方法。
學生所學習的語文教材是經過名師和專家嚴格篩選和組織而成的,是學習和運用語言的典范。教材中的語言是那么精確、含蓄,那么凝練、耐人尋味,那么生動、感人至深,是那么富有思想性和邏輯性。在此,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春天的甘露”,讓學生通過朗讀,口語的幼苗茁壯成長,進而形成準確、流暢的口語表達習慣,通過訓練,讓學生的付出在這片“肥沃的土壤”上盛開美麗鮮艷的花朵!
四、評價樹立口語信心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感態度。”明顯要求教師要從積極向上的角度去肯定學生,激勵每位學生交際信心,具體做到:
(1)對成功的學生要有欣賞的眼光,讓他們充分感覺成功就要有強烈的表達欲望,及時對于發言表示肯定與祝賀,切身體驗成功的快樂。
(2)對沮喪的學生要有鼓勵的眼光,保住他們的尊嚴,在口語交際中,難免會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出現這類問題,要加以鼓勵,并鼓動其他同學為之鼓掌或投去激勵的目光,這樣,就避免了因回答失誤而受到打擊,有損自尊的現象。
(3)對自卑學生要有呼喚的眼光,使他們發現自己在老師眼中還是非常地有口語表達的機會的,暖暖地感覺老師時刻在關注著,并不曾被人看不起。
總之,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每一位語文教師責無旁貸的任務。我們不僅僅停留在課堂、學校,還應當延伸到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為我們的學生的一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