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紅
【摘要】閱讀自古就有“教育之母、學習之本”之譽。對于閱讀者來說,閱讀既是一種學習和吸收活動,同時也是一個思考和加工的過程,主要是人們對于所讀內容進行感悟、領會和應用。由于心智發育的規律性以及語言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小學生掌握的英語知識較少,語言感知和表達能力也存在欠缺,因而他們的英語閱讀能力相對較差,一些小學生甚至存在英語閱讀的障礙現象,為課程教學和學以致用活動形成了挑戰和壓力。換言之,小學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課程實踐活動的當務之急。本文立足于小學生英語閱讀現狀分析,結合自身的實踐與體會,就如何提升培養小學英語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分析,試對此作出拋磚引玉之論,期望能夠收獲一些商榷和指正。
【關鍵詞】小學英語 學生能力培養 閱讀教學途徑 實踐與思考
理論和實踐同時表明:在學校教育中,以語文和英語為主的“雙語”課程教學特別需要活動環境的有效支撐。如果“光學不用、學用脫離”,勢必是一種事倍功半的狀態;與之相反,如果“有學有用、學用結合”,則會在理論聯系實踐之中贏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傳統意識和應試教學及其慣性力量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小學英語課程普遍存在著“重知識教學、輕能力培養”的不良現象,直接地導致了“高消耗、低收益、低層次化發展”的運營狀態。如何才能切實有效地改變這種現狀呢?筆者認為,加強英語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一條無可比擬的重要途徑和成功通道。這是一項知易行難的的實踐性課題。本文結合小學英語教學實踐,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此作出簡要性闡述。
一、簡要解析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的主要現狀
通過校園觀察和專項調研中分析發現:小學生由于剛剛開始接觸學習英語知識,英語學習能力相對低下,尤其表現在英語閱讀和表達能力等方面確實存在一定的困惑,在歷經最初的激情之后英語學習情趣也逐步趨向冷淡,甚至出現被動和消極化的不良現象。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小學生模仿母語學習的方法,更多地依賴予死記硬背和強制記憶來掌握英語課的學習內容,并且在閱讀課文時,同樣習慣于采用中國式思維的英語閱讀方法,難以擺脫母語的一味干擾。由于掌握的單詞數量有限,許多小學生一旦遇到冷面孔的英語單詞單詞,他們的閱讀耐性就會受到相當的挑戰。再加上文章中包含的民風民俗和習慣用語等表達形式,小學生在短時間內很難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因而會容易產生對英語內容的誤讀、怕讀和慢讀現象。這就要求執教者必須想方設法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從而積極有效地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影響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相關因素分析
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相對低下的重要原因并非單一,除了自身生理機能和薄弱基礎之外,還與其它一些相關因素密不可分,比如語言基礎、閱讀方法以及閱讀內容等。這些都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一)學情的限制,言語基礎薄弱
小學生心智發育不全、生活閱歷膚淺且實際認知不足,加上他們的學習英語時間較短,還沒有進行比較系統深入地英語學習,所以在開展英語閱讀過程中還不能很好地理解閱讀內容,對信息的接受存在被動、不準確現象,因而對信息的解讀和感悟也就會難免產生錯誤與不足。再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英語教師依然沿襲“用普通話套講八股文”的傳統教學模式,還是堅持“以教為主、霸教弱學”的應試教學做法,只把學生當做聽眾,只是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口語化訓練教學,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普遍得不到及時鍛煉,這也是造成言語基礎非常薄弱的重要原因。
(二)學習興趣較淡,英語閱讀缺乏有效指導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小學生沒有良好的英語運用環境,這也就使得他們在交流程中獲取的信息十分匱乏,因而對于存在歧義或者難于理解的內容容易造成誤讀誤解的情況。對于難于理解的英語閱讀材料,小學生們經常出現理解的偏差,也會斷章取義,對其表示內容理解不夠清晰透徹。英語閱讀中的困難是非常多的,英語閱讀難度系數的增加使得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也是始終提不起來,甚至許多小學生逐步地討厭甚至畏懼英語閱讀,這些都會為他們的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制造了不少障礙。
(三)英語閱讀內容和數量上的影響
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還不完全科學和健全,課程教學模式也存在許多不當之處,許多學校由于客觀條件的制約還不能實現“雙語”教學,學生沒有足夠的閱讀材料和英語學習環境。另外,對于小學生可讀材料在內容設計上卻又單調乏味,無法激發學生英語閱讀的內驅力。換言之,在英語可行性和實用性閱讀材料的選擇和內容設計上,難度系數偏高,無疑存在不小的阻力。這些都使得小學生對英語閱讀活動敬而遠之。
三、對新形勢下提升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路徑探究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對于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來說,需要教師在正確診脈的基礎上對癥下藥,采取有目標、有針對性的應對之策和正確合理的路徑才能實現優質高效的教學。在新發展形勢下,不僅學情發生了變化,教學內容和英語閱讀的材料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所以教師在培養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過程中一定要緊扣英語學習內容,采取適當的英語閱讀方法,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如此一定會提升他們的英語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以激發情趣為抓手,積極有效地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活動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唯情趣一族”的小學生而言,他們缺乏相應的責任意識和自控能力,他們對于“情趣”二字存在著相當的依賴性。如何激發學習情趣卻是一個實際操作上的難題。以情趣為表象的非智力因素屬于人的一種內在驅動系統,雖然不能直接地參與學習過程,但是它往往會發揮著無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英語閱讀的興趣較淡,主要是英語閱讀的材料較難,英語閱讀的內容很難理解,甚至有的英語閱讀材料沒有較高的閱讀價值。有鑒于此,英語教師在考慮現有學生基本英語閱讀情況下,引導并幫助小學生能夠選擇適中的英語閱讀素材和實用的英語閱讀內容,并通過閱讀比賽、看電影閱讀等豐富多元的閱讀形式開展閱讀學習活動,以此幫助小學生不斷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二)以師生互動為平臺,積極有效地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活動
客觀公正地說,英語閱讀訓練是一項比較枯燥的課程學習活動。尤其在小學英語傳統教學過程中,英語閱讀無非就是“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學生自己朗讀”“學生相互對練”等幾種形式。在新課程教學和素質發展形勢下,教師要本著“以生為本、素質為重、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努力通過各類途徑和方式,積極開展“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為培養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源源不斷地注入活力。一方面教師要認真及時地了解學生英語閱讀情況,以增強培養活動的目標性和針對性;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把所遇到的困難及時地反饋給老師,以求在第一時間內獲得老師的解答和幫助。如此而為,不僅有利于提高小學生英語閱讀的自信心,又能不斷地提升英語閱讀活動的效能。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同樣需要老師給予正確有效的指導。首先是對小學生英語閱讀內容的指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英語認知水平普遍較弱,這就決定他們的閱讀內容要簡單易讀,所以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讀物選擇的指導,避免學生在不良選擇英語閱讀物中帶來的一系列弊端。其次是閱讀材料理解與應用的指導。無論學生自選還是教師幫助選擇英語閱讀材料,由于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會良莠不齊、強弱不一。因此,更加需要英語老師的積極引導和互動促進。
(三)以培養習慣為追求,積極有效地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活動
俗話說:“規范出產真品,習慣造就成功。”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即使小學生擁有了量的積累,卻未必或者難以獲得質的提升。比如,小學生英語閱讀的行為未必規范科學,他們的閱讀方法未必正確合理,閱讀效果未必持久有效等。所有這些,都可能會阻礙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作為閱讀活動的組織者、主導者和施教者,小學英語教師應當本著戰略指向和戰術指導的發展意識,注重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習慣的養成和閱讀品質的打造,為培養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打下堅實性基礎。如遇到不認識的單詞不要急著問別人,要么聯系前后文內容和相應的語言環境,自己自己動手查字典解決;對于一篇文章的精華部分要反復閱讀,也可以進行抄寫、記錄、體會和感悟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最好能做到自行復述和有效講解。
綜上所述,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項與時俱進的實踐課題。教師應勇于實踐、善于創新、全力施為,為之貢獻出應有的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車尼青.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探討[J].考試周刊,2013(21)
[2]吳漢云.提升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對策分析[J].祖國,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