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皓
【摘 ? ?要】新課標改革以來,各個學科的教學面貌也隨之發生改變和更新。學校和授課教師在面對新時代的教學要求時,一方面要改變過去狹隘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要不斷完善自身,用知識武裝自己,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豐富與充實課程教學內容。從而為我國培養出新時代的專業人才,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心態投身到現代化建設中去。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歷史 ?綜合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017
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之下,學科老師的課程教學往往能夠直接反應課程改革的要求與內容。其中高中歷史學科,在承接初中歷史教學成果的基礎上,需要歷史老師以全新綜合的視角對高中生開展課堂教學。綜合性教學模式,是近幾年許多學科老師都在摸索和應用的教學方法,一方面它需要授課老師能夠全面、系統的掌握課本教材的內容和考察的知識點;另一方面還需要授課老師以開放的教學觀念指導學生走出校園、走出課本教材,鍛煉和提高自己的學習探索能力,拓展相關的學科知識,培養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所以,高中歷史老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除了要不斷充實自身的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教學技能,還需要站在學生的學習立場,幫助學生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步驟,指導學生在綜合性教學的模式下,豐富歷史知識,提高解答歷史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對歷史的探索與求知的精神。筆者認為,開展高中歷史的綜合性教學,可以分以下幾點來實現。
一、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趣味
傳統歷史課堂的教學,主要是依賴老師對課本教材的講解與分析,所以往往會出現枯燥和復雜的教學效果,老師的教學收效甚微,學生陷入無味的上課狀態,繼而失去上課的興趣。所以,從內容上來講,高中歷史老師需要不斷豐富教學知識點,嘗試舉一反三,從而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首先,高中歷史老師要在課本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將相關的知識點串接在一起,方便學生的記憶。一般情況下,高中歷史教材是對歷史事件的再現,考慮到年代的久遠以及學生對古代或外國知識記憶的困難,往往需要老師借助其他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知識,并加強記憶。例如,歷史老師在教授古代農民起義類的知識時,通常可以借助各個朝代的史料記載、學者文章等資料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們在聆聽老師搜集到的資料后,對歷史事件中的人物、時間、起因、過程、結果、影響等,比教師單純對課本上的知識敘述,要更加深刻理解與記憶。
其次,歷史老師還可以通過歸納與聯系相關的教學內容,豐富課本上的單一歷史事件,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意識到歸納與思考的重要意義。歷史老師一方面要以橫觀的視角向學生們講授某個朝代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知識;另一方面還要以縱觀的視角引導學生學會聯系各個朝代的經濟、政治、文化等之間的關系。以一種全局的視角學習和了解高中歷史內容,豐富歷史內容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印象,進而打破過去單一的教學模式。
二、改變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
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高中歷史老師的綜合性教學還需要考慮到教學方式的變化。隨著科技教育的興起,多媒體等信息工具越來越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老師一方面可以借此增強教學的表達效果,另一方面還能夠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所以,高中歷史老師要借此改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活動參與的積極性。
首先,相較于傳統的黑板教學和老師對課本內容的講讀教學,綜合性教學中,歷史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教學工具,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多元以及歷史事件的重現。老師可以通過歷史圖片的放映、歷史影視的播放、歷史視頻的記錄等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方式中,真切地感受到歷史發生的過程與情境,繼而能夠以歷史的觀點看待歷史事件。同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的提問,提高教學的效率,盡量規避學生在多媒體教學中出現課堂秩序的紊亂和學生課堂筆記記錄的缺失。
其次,在綜合性教學中,歷史老師還可以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活動參與能力、歷史思考能力。一般情況下,考慮到歷史學科的互動性,歷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除了開展基本的歷史知識問答等活動外,歷史老師還可以在學生之間開展互問互答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歷史活動中,了解自己歷史知識的盲點和優勢,繼而能夠做出相應的提高和完善。與此同時,歷史老師也能夠借此活動清晰了解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
三、鼓勵學生課外知識拓展
除了課堂教學以外,歷史老師的綜合性教學還包括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走出課本教材,進行課外歷史知識的拓展。讓學生在發現與探索的過程中,體會到歷史知識的魅力與樂趣,繼而豐富高中歷史的教與學。
首先,在課程教學以前,學生準備預習的過程中可以以課本教材為基礎,利用互聯網、圖書館、博物館等載體,查閱相關資料,完善和補充歷史知識點,并且在課堂教學中學會共享與發問,通過老師的指導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實現對歷史知識點的深度記憶與理解。同時,老師也能夠在鼓勵學生尋找課外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鍛煉學生的發現與搜集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在課本教學完成以后,歷史老師還要鼓勵學生拓展課本歷史知識,根據自己的歷史興趣點,提出自己的疑問,繼而帶著疑問尋找出相關的歷史資料,通過分析與整理,得出自己的歷史觀點。歷史老師在此過程中,主要是引導學生從歷史資料出發,對歷史事件提出合理的解釋。學生在接受了一定的初中歷史知識之后,除了要記憶相關的歷史知識點,更多的是要在記憶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散思維,學會以歷史的視角看待歷史事件,進而能夠正確解讀出歷史背后的真正意義。所以,高中歷史老師在綜合性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拓展與思考能力的培養,提高歷史敏感度。
新課標下對高中歷史的綜合性教學,既是時代的教學要求,也是學生深入學習的要求。老師和學生要相互配合,努力完善教學的各個方面,保證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果。作為一名一線的高中歷史老師,我意識到了綜合性教學的意義所在。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和完善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活動,積極拓展課外歷史交流,讓學生在綜合性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正確的歷史觀,發揚積極的探索精神,以全新的學習面貌面對歷史事件,解答歷史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