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珍


【摘要】差異教學尊重差異、弘揚個性。立足學生的個性差異及身心發展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其身心施加影響,讓每個學生獲得適合自己的教育,促進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為每個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將重點探討在差異教學理念下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開展彈性分組。
【關鍵詞】初中英語 差異教學 彈性分組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的學習形式由以往的過多依賴老師的講解和指導轉變為新的三步曲:學生獨立感知、觀察、探究;在此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討論,盡量通過學生群體的集體智慧解決疑問,完成任務;教師僅僅在必要的情況下給予適當的引導。凡是學生能做到的,老師絕不代做。然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一成不變的分組存在著很多弊端。教學中應根據學習目標、內容的不同,靈活地彈性分組。
一、彈性分組的形式
1.結對活動。結對活動給予學生面對面的交談和獨立運用語言的機會,并且可以在相互交流中獲得反饋,修正錯誤,激發興趣。結對活動適用于語言的新授階段,開展短小、比較有控制性的任務,促進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理解和初步運用。一旦會,就要用,在用中學,在學中用。有兩種結對活動的方法:固定結對和靈活結對。固定結對,同桌或前后坐位的兩位同學。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學生長期合作了解對方的長處和短處,有利于互相幫助共同提高。靈活結對則由學生自愿結對分組,避免學生產生被強制指派的感覺。有時讓具有相同準備水平的學生合作,有時讓具有不同準備水平的學生合作,同質分組與異質分組相結合。讓學生從各種各樣的分組安排與學習活動中獲得多種經驗。
2.四六合作學習小組。由四至六名同學構成一個合作學習小組,這種分組適用于開展發散思維任務、調查任務、多角色扮演任務、獨立閱讀課文后對難點開展組內討論解決的任務等。尤其在討論課文難點任務中,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使基礎差的同學有更多理解課文內容的機會。
精心搭配小組成員,合作學習小組一般不提倡學生自愿組合,學生個人意愿只能作為參考。合作小組的人員搭配一定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性別等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筆者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常采用ABCC分組法,如圖(1)。即:每個學習小組包括一名學優生,一名中等生和兩名學困生。但是在安排座位時要讓學優生之間也能開展討論,不要讓他們成為一個個“孤島”。這種形式的座位安排,要求教師走到學生中間進行指導,能讓組內學優生A和B充分發揮“小先生”的作用,更有效地幫助學困生CC進行學習。這種固定的座位模式也便于教師對組內學生的表現進行量化評價。在此基礎上開展小組比賽,以增強競爭意識,培養團隊精神,強化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友好合作、交流信息的能力。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間的互相幫助、互相促進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創設了公平競爭的寬松環境。
3.結對變變變。這種分組可以讓學生接觸不同的交談對象,提高靈活性。如圖(2)。小組的穩定性固然很重要,但分組也要考慮適時變動。當然,一開始學生不愿變換小組成員。這時教師要正確引導,讓全班同學認識到經常變換小組的意義和重要性。如果學生在這一問題上有了統一的認識,那么教師在具體實施時就容易多了。此外,在變換分組時,教師如能更多從學生興趣出發,使其富有趣味性,那么分組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4.里外圈轉轉轉。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圍成里外兩個同心圓,里外同學開始為時兩分鐘的交談,老師說時間到后,每位同學向右移動和下一名同學開展交流。通過這樣有趣的形式,同學們彼此之間少了一份拘謹和靦腆,多了一份輕松和喜悅。如圖(3)。筆者的學生在小組活動時沒有完全固定的組員,經常會按照各種標準更換,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和班級里任何一名其他同學分在一組。這樣做會讓學生保持一種新鮮感,與不同的思想碰撞才會產生更多的智慧火花。同時這也符合真正的交際原則:人們利用語言交流是面對不同的人,而不是固定的幾個人。
二、小組合作出現“冷場”時的應對
小組合作學習中還有一個比較普遍問題就是個別學生總是沉默不語,靜靜地旁聽,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個局外人,處于被動地位。好像我們的話題總引不起他們的興趣。這點我們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評價,保護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力。孩子都喜歡被表揚,被關注,多種形式的激勵能使他們更有信心和積極性。還可以以比賽的形式激發他們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想為小組爭光,就像他們都希望為班級做貢獻一樣,適當的比賽,有意識的注意那些“默默無聞”的孩子,多給他們為小組爭光的機會,讓他們享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相信對他們融入小組合作有很大幫助。
總結:合理彈性分組有助于初中英語教學常變常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本文針對差異教學理念下的彈性分組開展研究探討,具體形式包括:結對活動,前后桌四名同學一組,結對變變變,里外圈轉轉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角色,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并且在探索過程中學生還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學習能力,從而全面提高英語能力,達到學習英語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