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佩佩
《財務會計》是中職財會專業的必修課,這是一門實踐性與理論性結合的課堂,要求學生既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學生在平時的實踐中進行實訓。然而日常的會計教學中,往往圍繞著課堂這一主戰場進行的,教師通過講解知識要領,卻忽略了學生實踐操作。那么如何才能在職中會計課堂教學中充分把握教材,能夠學以致用呢?
一、實施案例教學,提高實踐能力
財會工作人員,不但需要教育者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修養,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主人翁精神。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專業知識的教學,結合專業特點,培養和提高學生們的職業道德修養。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根據所講的內容,引出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由學生們分析、判斷、討論,從堅持原則方面出發,正面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效果最佳。
如在講增值稅有關知識時,給學生們舉例某市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讓學生懂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取得與開出,都必須依據實際經濟業務的發生,不得虛開或接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在講各類支票的填制時,我舉了經濟生活中真實的一個案例,有一個企業的出納,開了一張價值10萬元的轉賬支票給一位客戶,在填大寫金額時,由于一時粗心大意,將“壹拾萬元整”寫成了“拾萬元整”。客戶拿到支票后,馬上發現了這漏洞,但遺憾的是,這客戶并沒將這情況告訴我們的出納,而是拿回去后,在其大寫金額拾萬元前添了個伍,并在銀行成功的將這伍拾萬元轉入其賬戶,從此銷聲匿跡。就這么一個小小的疏忽,導致企業損失40萬元人民幣。通過這案例的討論、分析,使同學們深刻的認識到作為一名會計,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是多么的重要。
二、建立模擬工作室,增強教學的實踐性
會計工作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工作,在平常的教學中重視實訓,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把財會模擬室作為主戰場。而中職學校的會計專業至少要有兩個實訓室:第一個是會計手工模擬實訓室,主要用于手工操作。第二個是會計電算化教室.手工記賬與財會電算化是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也是每年競賽必賽的項目,也是考證科目。這兩個實訓室也是提高學生會計能力的主陣地。充分運用財會模擬實驗室,組織學生模擬會計實踐操作,模擬實踐操作中我們購買并且使用了真實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等資料,讓學生真正處理一部分真實的經濟業務(具體包括購進材料的業務、各類成本費用的歸集、支付房屋租金、水電費、交納稅金等與現金和銀行存款有關的付款業務);另外,還讓學生根據一部分真實的記賬憑證登記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和相關的一些明細賬。在“會計模擬實驗室”中,我們開設了“會計主管”、“制單”、“復核”、“出納”、“記賬”這5個柜臺使得學生通過處理會計業務等情況來模擬會計核算的主要過程。教材、模擬實訓室與會計的實際工作有很大的差異,為學生能夠初入工作崗位順利地工作,就應該有在企業實習的經驗。將自己平時演練的和實際看到的加以結合,使所學知識更能很好的記住,將疑惑解決。但因為多數企業的會計人員少,能容納的實習生也少,這就要調動學校全體職工的人脈關系,每個教師安排一兩名學生,從而實現校企雙贏。
三、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中職學生基礎差、素質低、自主學習的能力差,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較短,知識有限,而社會知識的更新周期則越來越短。會計行業更是如此,隨著會計體制改革的深化,會計知識和技能也在不斷更新。學生在完成會計基礎知識的學習后,以后可能會在各種行業的不同財務工作崗位就業,如果沒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很難適應各種崗位的要求,因此,必須不斷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關注和渴求,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中,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果。這是教師站穩講臺的立業之本,是教師所有能力中的根本。面對需求不一的學生,教師要用多種方法和手段進行教學,如快樂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多媒體、分層次教學,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引導學生對專業的熱愛與向往。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自學能力。職校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差,源于對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的錯誤和漠視。而會計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對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一樣重要,因此專業教師要多在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上下功夫,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才是師者的精華與精神所在。教師要有正確有學生觀,要擁有陽光心態,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導者和示范,也要有賞識學生的慧眼,讓學生了解教師對他的關心與期盼。多數學生能理解教師的用心,就會按照教師的要求努力學習,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每個學生對于父母來說都是百分之百,我們學校也要把每一個學生當成學校的百分之百。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會計素質與會計從業能力,就必須樹立會計教學的素質觀。“以學生職業發展為本”是會計教育改革的迫切性,我們只有與時俱進的改進會計教育,才能培養合格的中職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