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小學計算機教育也成為我們國家教育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本文就現階段小學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解決教學問題、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小學生計算機水平的有效對策,為小學計算機教學提供了有用的理論依據和實用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計算機教學;教學質量;對策
現階段我國計算機學習教育已經成為我們的基礎課程,計算機水平不僅是一個學生個人能力的體現,也是一個學生綜合素質的彰顯。在小學計算機學習中,學生掌握簡單知識、練習基本操作,不斷去延伸自己的想象、發散自己的思維,使自身能力和素質得到提升[1]。新課改下的小學計算機教學,對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無法滿足教學需求,也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2]。因此,要能夠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就要重視計算機教學課堂的效果,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
1 問題分析
1.1小學生好動,教學難組織
小學生觸覺能力逐漸敏銳,到了機房之后,他們喜歡東看看,西摸摸,活動不停,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老師說話他們根本聽不到,這樣嚴重浪費時間,影響上課效率。所以,計算機課學生好動,教學難組織,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1.2操作枯燥,學生容易厭倦
小學生隨著發育,運動能力逐漸提高,但容易對一些東西產生厭倦,比如像Windows、Microsoft office中的一些基礎操作練習,學習起來比較枯燥乏味。如果僅用傳統的敘述式教學形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效率不高。
1.3學生計算機技術水平不一
由于小學生們的家庭教育、學習能力和生活環境都有所不同,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而我們通常采用的是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這樣就會導致一些學生學得好,一些學生學得不好。
1.4學生亂設置,電腦出故障
現代信息的傳播方式豐富多樣,學生可以從各種渠道獲取知識,一些知識學生在學校課堂未曾學習,有的學生可能早已掌握。這些學生在學校課堂上,電腦就變成了他們的“實驗基地”。在上機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為了在同學面前顯示自己的能耐,經常會有意識無意識地改變電腦的基本設置,這些改動有時候就嚴重影響到了電腦的正常運行。
1.5缺少課外實踐的機會
現在我們的計算機技術課教學時間大概都是40分鐘到45分鐘,很少有學校向課外延伸。但是計算機課是一門需要大量的練習、實踐才能真正融會貫通,提升能力的課程,所以缺少課外實踐練習的機會是不利于計算機學習的。
2 有效對策
2.1先發制人,投其所好
學生剛進機房都有一種很強的好奇心和動手欲望,如果能把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和動手欲望在剛進機房就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教學組織難也就迎刃而解了,甚至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學習Windows自帶的畫圖軟件時,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喜歡卡通圖畫的特點。上課前我們請美術老師畫一些比較好看的卡通畫(有的是學生自畫像),上課時,以幻燈片的形式給大家播放。當他們看到這些生動活潑的圖畫時,注意力一下子都聚集了過來。接下來我就對他們說“這些圖畫大部分都是用我們今天要學的畫圖軟件畫出來的,你們想不想畫一畫自己的同學啊?”學生們興致勃勃,恨不得馬上動手,這樣一來他們就開始關注畫圖軟件了。
2.2巧用興趣,問題入手
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力是學習計算機、提升計算機水平的前提。我想只要我們讀懂他們的思想,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在我們的教學中盡量從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入手,他們就會不約而同地積極參與學習,并樂在其中。
在上“文件查找”這一課時,我們可以這樣引入:“小朋友們,你們都喜歡玩游戲,對嗎?今天我就給大家展示一個非常好玩的游戲!”教師給大家演示了游戲“蜘蛛牌”,學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接下來老師就說:“你們想玩嗎?想玩的話就在自己的電腦里找一找‘蜘蛛牌這個文件吧!”學生激動不已,開始努力查找這個游戲,但都沒找著。后面老師又說:“同學們,別著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新的技能‘查找文件,你們可要好好學啊,要不然就找不到這個好玩的游戲了。”經過這段鋪設,學生的學習興趣馬上來了。
2.3分組教學,合作學習
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能力傾向等方面的差異將他們分成幾組,每組4到8人,然后選一個計算機學得最好的當組長。當學生們自己練習操作時,就讓小組長負責輔導其他組員。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負擔,讓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去更具體、更細心的輔導一些基礎不好的學生。
分組其實是要教會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要求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上課時要相互學習、相互探討、相互切磋,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教師千萬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在給學生上第一節課時,我首先就給他們分組,并告訴他們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大家要互相配合,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另外組與組之間還要進行技能競賽,互相促進,通過組內成員之間的協作、組間成員之間的競爭,使學生在計算機課上學會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的良好品德。
2.4任務驅動,體驗成功
計算機課教學大綱中要求知識及技能的學習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務”為主,其實就是要保證學生們能夠“學以致用”。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材和學生學習能力等特點將講授內容巧妙地設計成一些具體任務,使學生通過完成任務掌握所學知識[3]。
在教學使用PowerPoint 制作幻燈片時,我們要求學生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搜集一些自己喜歡的圖片、文字制作,然后講解自己的作品。學生們興致很高,有做西湖美景的、有做人物展現的、還有做卡通動漫的……一幅幅生動活潑的作品在學生積極響應制作的過程中完成,這樣學生們不僅學習了PPT的制作,同時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2.5精講多練,提高質量
為了提高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應該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操作練習和任務實踐去理解和融會貫通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通過網絡資源擴大知識面,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4]。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應該先熟悉Windows工具,再熟悉電腦軟件,接著再進行Word文字錄入比賽等,使他們在游戲比賽中學習,學習中游戲。同時,要重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并定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測驗,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能夠及時追補。通過這樣的上機實踐練習,能夠使學生計算機水平不斷進步,從而提高了計算機課的教學質量。
3 結語
小學計算機的教學質量提高和學生的計算機水平進步,是“計算機能力”和“計算機文化”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小學計算機教育的重要目標。所以重視小學計算機教育,采取切實可行的有效對策,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以后的計算機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有利于加快信息化社會的發展速度和滿足新世紀的計算機人才要求。
參考文獻:
[1]王媛.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淺談小學計算機教育[J].現代技術教育,2006年第7期.
[2]石磊.試論如何有效提高小學計算機教學效果[J].中小學電教(下),2012(3).
[3]謝江莉.小學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7).
[4]王秀著.新課標背景下提高小學計算機教學質量的途徑[J].考試周刊,2014(12).
作者簡介:
劉玉璽(1964~ ),男,高岔小學校長,大專,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開邊鎮,研究方向:小學生創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