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娥
人文素養的缺失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要提高整個民族的人文素養,培養教師隊伍的人文素養是關鍵。因為只有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才能確實提高老師的綜合文化素養,才能真正懂得并尊重科學,努力去把握科學的本質,并把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當成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教師必須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才能承擔起歷史重任,完成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
一、提升教師隊伍人文素養的必要性
1.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需要
新時期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時間能力。重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在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提升教師隊伍的人文素養。因為只有具備人文素養的教師隊伍,才能真正樹立“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孩子”的現代教育理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發揮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真正當做“人”來看待。即把學生當做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教育應該是通過主體、為了主體的發展,而在主體間進行的一種精神交流和對話。通過這種對話交流,教師要引導、激發學生的自覺意識、自尊意識,使其主動地尋求自我發展和進步的目標,不斷完善自己。
2.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自身靈魂的塑造與凈化至關重要,教師應該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科學的價值觀。做好學問,先要學會做人,一個具有良好師德的人才能真正承擔起“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職責;要愛熱教育事業,現身教育事業,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要為人師表,就應該具備健全的心理素質,擁有淵博的知識,廣泛的興趣與愛好,積極向上的情緒,努力進取的健康個性,能正確對待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困難與挫折、機遇與挑戰等;教師首先應該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習的發動者、組織者和評定者。同時也應該是長者、朋友、管理員。學習是一項雙邊活動,教學的效果是通過學生來實現的。把握師生關系的“度”,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很重要。教師要努力去做學生的朋友,只有和朋友在一起,才能無拘無束,輕松愉快,在沒有任何思想負擔的情況下學習,效率才會提高。應該看到的是,老師和學習的朋友關系并不是一般的關系。老師是學生的榜樣,由于教師特殊的社會地位,一個善于溝通的老師很容易就會成為學生的效仿對象。因而,教師平時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極大,要實現與教育人,老師本身就必須從內心提高自身的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學生不僅學習上有進步,而且在整體素質與文化上也會有大大的提高。
二、提升教師隊伍人文素養的途徑
加強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理念。學習是現代人的第一需要,是每一位教師的認識必修課。沒有學習,就沒有教師的成長。在當今經濟社會,對教師的知識結構的要求更高,即要求教師成為縱橫交替的復合型人才,教師不但在教學中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還必須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與修養。并將這些素質融入到日常的教學中,這樣即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和學生自身的素養。
同時,教師在教學管理和管理活動中就會做到從容不迫,游刃有余,把握有度。因此,教師要學會學習,在博覽群書中思考、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教師尤其要閱讀經典,學習他們的研究成果,增加知識儲備量,提高文化修養,尤其要提高人文素養,并在此基礎上培養科學精神,這是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發展的基礎,也是教師成長的必備條件。
三、營造快樂輕松的校園氛圍
營造快樂幸福的校園氛圍,也同樣能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校園學習氛圍,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保證。因此,教師應該樹立“一切為學生,一切服務于學生”的意識,努力創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實現自我價值,同時也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其實,對孩子的關心,就是教師人文素養與幸福快樂的校園氛圍的最好體現。只有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把“學生放在自己心里”,并把“學生的健康、健全成長”作為教師職業的出發點和歸宿,以更好地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需要,為未來培養更多的健全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