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世界發(fā)展迅速,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就要求當今社會能夠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其中,心理素質是人的綜合素質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發(fā)展未來人才的重要培養(yǎng)部分。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就是幼兒期,特別是中國家庭,家庭和社會對幼兒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也使得幼兒承受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如果不能及時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長此以往,極易產生導致幼兒的行為和心理發(fā)生問題,同時也會給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目前幼兒教育者亟需面對和解決的事情。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探討
現(xiàn)如今,我國幼兒教育的水平已經普遍提高,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層次也在逐步提高,已經由幼兒師范學校提高到???,本科甚至是研究生,而這些工作者普遍都具有心理學課程教育的經歷,并開始有意識地在幼兒教育的工作中加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外幼兒心理教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也被國內幼兒教育工作者引入了進來,充分發(fā)展了我國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目前許多大城市開始構建幼兒期的集科學教育和人文關懷于一體的綜合教育體系,組成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但是,在我國目前的幼兒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比較薄弱,容易被人忽視的一個方面。在許多幼兒教師的課程計劃中也都沒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的幼兒園還是采用單一傳統(tǒng)的生理保健模式。全國也沒有一整套完整的針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和教育體系。在一些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往往是借鑒和采用的是少兒或者是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經驗,缺乏針對性,忽略了幼兒教育中存在的真實問題,也容易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結果常常導致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未被矯正,卻又產生了新的其他問題。
1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問題
1.1觀念落后,重視不夠
雖然國家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也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出了明確規(guī)劃,但是這種重視程度還是不夠的,而且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容易出現(xiàn)比較大的偏差。其主要問題包括:第一,許多幼兒教育工作者認識不足,認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只是生物醫(yī)學方面的,沒有意識到它應該是生理、心理、社會、教育相互協(xié)調整合而成。第二,大部分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被看作是簡單的德育工作。必須引起我們重視的是,很多幼兒教育工作者只把幼兒心理健康當作簡單的個人行為習慣,并沒有對心理層面進行分析和教育。第三,一部分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往往簡單照搬少兒或者是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經驗,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缺乏針對性。
1.2沒有系統(tǒng)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
目前為止,國內只有一些關于幼兒生理衛(wèi)生、情緒與行為等方面的書籍,而沒有關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書籍和課程。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yè)本來就很少,其中開設有關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更加少。雖然幼兒園的一些工作規(guī)章制度提到了心理教育工作,但是大多內容零亂且分散,也都在其他內容中體現(xiàn),比如培養(yǎng)幼兒的性格,或者是引導其個性的健康全面發(fā)展等。這些內容之間不存在內在聯(lián)系和整體統(tǒng)一的概念,只是作為課程教育的一種輔助教學。
1.3幼兒教育師資問題
在我國,從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部分是幼兒園教師,但是他們中大多數(shù)的學歷要求都不符合任職要求。因此,他們缺乏豐富的幼兒健康知識,對幼兒生理和心理所表現(xiàn)出的問題,會覺得無從下手。也不能根據(jù)自身的經驗對幼兒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預判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所以,專業(yè)知識匱乏和師資水平薄弱制約著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
2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2.1教孩子會說“我能行”
孩子對于未知世界總是充滿好奇的,同時又害怕獨自面對,遇事只會尋求于家長。所以,幼兒教育工作者應當鼓勵孩子多接觸社會,培養(yǎng)他們承擔責任,獨立完成事情,大膽地說“我能行”。我們可以嘗試將孩子帶到陌生的環(huán)境中,使他學會獨自面對新的人和事,讓他從小事開始嘗試,家長會發(fā)現(xiàn)只要給孩子一個機會,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一個人只要體會過一次成功的快樂,便能激起無限的追求力量和意念。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家長應當積極地鼓勵孩子,可以將目標設置成易于實現(xiàn)的,這樣孩子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切記和別的孩子比較,也不要以比賽的方式來教育督促孩子,因為幼兒還未將自己看作一個能力人,沒有能力去承受緊張和可能的失敗,經常獲勝是不現(xiàn)實的,過多的失敗則會導致自卑。所以,幼兒教育過程中,應不斷地贊許表揚孩子,讓他們確信成敗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自己要去做,不要害怕失敗。
2.2引導幼兒,管理自身情緒
家長和教師要明白,孩子產生情緒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的心理平衡失調和緊張狀態(tài),往往是其情緒狀態(tài)尤其是消極被動的情緒狀態(tài)所造成的。如果表現(xiàn)出的消極情緒過于強烈,亦或是受到壓抑,亦或是持續(xù)時間過長,都會對孩子的人格成長造成損害,導致身心健康的失調。教師應當關注孩子應付心理壓力和疏泄消極情緒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引導幼兒管理自身的情緒。也要幫助幼兒學習認識現(xiàn)實世界,珍惜目前自己擁有的,遇到挫折不退縮,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如果幼兒產生了消極情緒,教師應當通過合適的方式引導其宣泄出來,情緒管理是堵不如疏。哭是孩子宣泄情感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所以教師應當教給孩子其他的情緒宣泄方式,比如傾訴,讓孩子能夠將自己遇到的挫折或者沖突以及內心感受分享給他人,以尋求支持、安慰、理解和同情。
2.3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習慣
生活習慣是日常生活中一個所表現(xiàn)出的穩(wěn)定的行為特征和方式,幼兒的大腦發(fā)育迅速,具備很大的可塑性,也較易受到別人的影響,也是培養(yǎng)和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雖然應當尊重重視孩子的想法,但是也要讓其明白言出必行。教師應該讓孩子反復練習已學的技能和行為,使其加深理解便于掌握,從而養(yǎng)成固定的行為習慣。教師和家長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生活習慣,這和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2.4充分尊重、理解和賞識孩子
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學著去尊重、理解和賞識孩子,給予孩子他們充分的自由和信任,不斷對其進行鼓勵和肯定。家長和教師既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和主動性,也要進行必要的引導和教育。還應該重視孩子的內心世界,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問題,讓其獲得尊重和愛的體驗。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應當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應由其自己去承擔,更應當使其明白自己的過錯,自己應該去彌補和改正。同時,教師和家長還應幫助孩子找到原因所在,在其改正和彌補過后,要及時地原諒孩子。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應當是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尊重、理解和賞識。
3結語
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發(fā)展,使得幼兒教育逐步受到廣泛的關注,其中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提高心理機能,充分發(fā)揮心理潛能,使其身心能夠健康全面的發(fā)展,為往后的素質教育打下基礎,使其將來成為高素質綜合人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教師和家長間需要相互配合,采取正確的引導教育策略,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幫助其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尊重、理解和賞識,讓其身心健康和諧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胡志華.關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發(fā)展[J].家教世界,2013,(12):12-12.
[2]楊正彥.關于對幼兒實旖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科學時代,2011,(12):210-212.
[3]胡向梅.淺談如何在幼兒教育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J].成功(教育版),2011,(6):285-286.
作者簡介:
侯粉蘭(1976.8),女,籍貫:河南鄭州,學歷: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幼兒教育;單位:鄭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