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萍
面對高一新生可能普遍出現的冷漠學習態度,你會怎么辦?
在我們的意識里,新生的狀態一般是較好的,他們壯懷激烈、信心百倍,即使在我們這樣的普通高中,剛入學的高一新生也總是壯志如山、豪情似海。在普通高中,大多數高一新生都經歷過被重點高中拒之門外的打擊,好在又重拾信心、輕裝上陣,決定再拼一把,可一番猛拼之后,理想中的好成績并不“如約而至”,于是很多的人一蹶不振,“氣焰”的消退像泄氣的皮球,這群習慣了在老師家長的緊逼下只學習初中的四五門課程的孩子一下子失掉了所有的信心。分析原因,升入高中,他們首先面臨無法安排時間有效學習的難題,也不能較快適應住校的生活,所以學習往往是無計劃的,效果自然不顯著。我常與學生交流,得知他們普遍認為自己一天到晚忙的不可開交,可到了考試時卻常發現自己什么也不知道。所以,經歷了幾次考試之后,很多同學初入學時的自信心幾乎消失殆盡。再加上開學一段時間之后,很多人又會找到“志同道合”者,高一自然又和初中時一樣“無憂無慮”了。所謂的豪情壯志早已拋到了九霄云外,而于班級來說一旦有一部分人對學習不以為然,這種風氣就像流感一樣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為此,筆者認為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一、讓集體活動為學習高揚信心的風帆
人的思想一旦懈怠行動自然會放松。這群本身學得很費力的學生一旦稍有放松的心理,學習立馬就會跨下來。所以有經驗的班主任常積極地通過各種活動樹立牢固的班級榮譽感,讓學生充分感覺在這個班學習很快樂。這樣,班里就有一股上進的班風學風。一旦學習風氣好轉,個別同學的泄氣表現就不能對大部分同學產生誘惑。甚至在別的同學的打氣鼓勵下,泄氣的同學還會再度嘗試去努力。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同時,任課教師也要結合自己的課程多開展相應的集體活動,促使喜好不同的學生都喜歡自己所擔任的課程。比如化學課堂上做實驗時給不同能力的學生分配不同的任務,盡力讓每個同學都覺得自己能做些事情,讓每個同學都覺得化學課能給我一些樂趣。到了語文課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制定做黑板報的計劃并寫出書面報告、可以結合學?;顒右龑W生學習演講詞、嘗試寫演講詞,還可以輔導學生領悟角色特點表演課本劇……這樣的語文課是與生活相結合的,這樣的語文課能發揮不同學生的特長,自然學生學語文的信心常鼓鼓的。各科教師互相配合,如果都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吊兒郎當的狀態能“流感”全班嗎?
二、授以“漁”,讓有效的方法成為學生前進的助推器
“好的方法會事半功倍”“學習要懂得將知識串成體系”這是一線教師都認可的話。這也意味著學生在課堂上要學到方法才會進步迅速。普高教師只有幫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方法,有效才能變成高效。就拿高一文言文的學習來說,一下子要學兩個單元8篇課文,要積累好多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上課老師講我能聽懂,下課自己做就糊成一團了”就成了學生常有的感嘆。今年,我嘗試以學生初中時已學過的《鄒忌諷齊王納諫》為切入點,通過復習使學生明白高中文言文學習的目標。新授課時我徹底地打消學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念頭,否定了挨個兒標注、記憶的做法。這樣學生在以往的難關——“疏通關”上使用“保、對、換、刪、補、調”的方法,有的放矢自然事半功倍。雖然這樣的嘗試疏通,初始會比較慢,但能鍛煉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規范的文言疏通的習慣,時間長了,還能節約一些時間讓學生抓住每篇課文中重點的要積累的文言知識多記憶。如此學習的效果自然會顯著些。另外為了幫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整理成體系,教學中我還嘗試引導學生抓單元的共性。比如第五單元歷史散文都有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豐滿的人物形象,都涉及到“士階層”,都為勸諫之詞。這樣學生對這一類作品的認識就深入了許多?!罢n文只是一個例子”說的就是這種含義吧!一進入高一,一下子要學8門課程,只有注重方法并使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才會高效。
三、讓課堂成為學生體驗高效的最佳舞臺
教師高效駕馭的課堂將是學生體驗高效的理想之地。一節課,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和嚴謹縝密的教學思路,難免落入窠臼,無緣“高效”。自然,教師由原來的“一言堂”變為如今的“萬言堂”、學生由“假靜悟”到“真活動”、教學模式由原來的“填鴨”到如今的“放羊”。究其原因,多半是教師的學藝不精,那么,怎樣做才會讓高效的課堂深遠地影響學生呢?比如,我們這所普通高中眼下實施的高中學生課堂學分管理手冊就有很好的作用,仔細去了解就會發現學生還是非常在意自己的“加減分”的,但如何能夠把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及表現情況如實地落實到學分考評中還需要教師的不斷驗證。如何有效利用好這一細致全面的考評登載機制是重要的,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學分管理”的優勢,有效利用好它的登載考評功能,做到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做到課堂表現評價與全面評價相結合、做到單科學分認定與所有學科學分認定的相結合。如我們學校的《榆中二中學生學分認定——學習過程管理日志》就很好地體現了“過程管理”,可以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更全面的角度去評價一個學生,尊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展現的智慧,以使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樹立在普通高中學習的信心。教師不是脫離學生的個體存在,是與學生休戚與共的,只有真正與學生相融,老師才能覆舊出新,找到新的教學出路,當學生體驗到高效,他們也才會找到高效的學習方法,才會樹立充分的自信,所以教師應勇于接受來自學生的挑戰,讓每一節課都成為高效的課堂,而追求教育藝術的前提是教師扎實的基本功,想要“高效”每節課,教師需要付出的更多,應精心準備的就不止教案,還有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
四、理想的學校是高一學生增進高效的最有力保證
什么樣的學校是理想的?根據施克里稀那穆提在他的《理想的學校是什么樣子的》中的所說,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什么才是理想的學校。首先,在理想的學校里施行正確的教育。“正確的教育所關心的是個人的自由”,“正確的教育也應該幫助學生發現他最感興趣的事物”,“正確的教育應該幫助學生不僅去發展他的能力,還要了解他自己的最主要興趣”。其次,在理想的學校里有一群為教育獻身的人?!霸谑┬姓_教育的學校中,其教職員的核心人物專心致力于教育,而且充滿活力”,“教育者并不只是一個傳授知識的人。他是一個指向智慧、指向真理的人”。再次,在理想的學校里有師生共同都想要的東西?!皞€人自由與理智的精神,必須一直彌漫于整個學校里”,“在孩子所學習的種種課程中,也同樣地要重視這種自由與理智的精神?!?,“大家都為了自由和智慧而努力,相互間的合作則在各方面都是可行的”。對比分析,不難發現,我們榆中二中正是孜孜不倦追求“理想的學?!钡?。首先,教師是學校發展的關鍵。學校既有規章的嚴肅、又有人情的溫馨,每個教職工都能心情舒暢地工作。其次,教育教學過程人人盡心盡力。我校每位教職員工始終以“學校無小事,處處是教育”為座右銘,每位教師都把學生當成“子女”或“弟、妹”來教育。我校廣大教職員工還多方挖掘學生才能帶動他們的學習自信心,讓他們在并不起眼的“地方”找到和重點高中學生一樣的自信。正是這些以人為本的管理和點點滴滴的愛心匯集所產生的巨大凝聚力和創造力才是高一新生擁有良好起點的有力保證。
高一是學生轉型的關鍵期。學生需要老師精心的教育、需要老師細心的呵護。稍有閃失,信心的嫩芽就會夭折,前進的步伐就會停止。親愛的同仁,你做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