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晶晶
摘 要:高職院校能夠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技術型人才,給社會輸送新鮮的血液,促使社會發展的不斷深入。近年來為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許多高職院校一直在進行體制改革,從院校的教師職后培訓為入手點來提升教師的自身能力,旨在使學校的體系更加的科學化和系統化,本文就從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韓語教師職后培訓制度進行簡單地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韓語教師;職后培訓制度
1.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的意義
(1) 滿足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求。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是向社會輸送優質的崗位人才而非理論人才,和其他技術類的專業類似,語言類專業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將語言逐漸融入到自身,逐漸將其轉化成為一種技能,使其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中更好地運用。韓語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地實踐才能越來越熟練,因此作為高職韓語教師就應該不斷的優化自身的知識體系,從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自己學習的新體會來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作為學校就應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從而不斷地完善教師職后培訓制度,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2)滿足高職學校發展的需要。高職學校想要發展就應該從自身做起,不斷地提升教學的環境和質量,學校在尋求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學校硬件條件的優化,同時還要不斷提升其內涵的建設工作,而內涵的建設一方面是學校的教學制度體系,另一方面就是教師隊伍的建設。近幾年國家越來越重視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建設,但是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教學質量無法保證,因此高職院校想要發展就必須從師資力量抓起,努力提升教師的素質建設,提升學校整體的教學水平。
(3)滿足人才培養的客觀需求。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的人才培訓模式主要是照搬本科院校的培訓模式,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教學模式已經展現出不能適應技術性人才培訓的需求信號,所以高職院校在培育人才時一定要緊扣社會的需求,不能和社會脫軌,不然這樣會造成教學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新時代的高職教育最注重的是使用性人才的培育,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的同時應將教育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全能型人才作為目標,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學校重新調整課程結構,而具體的實現者則是在崗的教師,所以高職院校的教師職后培訓也是人才培養的客觀需求。
2.高職院校韓語教師職后培訓的問題
(1)沒有系統的培訓理念。在高職院校中學校只注重教師的職前培訓,而忽略了職后培訓的重要性,主觀地認為語言類教師完全可以是一次性的教育,畢竟語言類知識不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出現較大的改變,因此對韓語教師的職后培訓容易忽略。作為教師職前的教育知識系統的學習,韓語雖然專業性很強,但是教師若沒有教學的經驗,則不能將所掌握的知識理論很好地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進行傳達,這就導致教學質量跟不上。因此系統性、針對性的韓語教師職后培訓制度是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前提之一。
(2)培訓的內容和社會的發展需求不符。高職韓語教師的職后培訓需要了解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并將這一需求融合到各個專業課程中,在培訓的方式讓教師能夠全面地了解教學的目標,但是在現實的韓語教師職后培訓中,學校無視社會發展的需求直接將培訓的內容的條框和結構定死,因此老師的在接受培訓時缺乏選擇權,這就導致培訓的內容嚴重脫節。
3.高職韓語教師職后培訓的對策
(1)建立全新的職后培訓理念,培訓目標明確。高職院校的韓語教師的職后培訓不僅是提升教師隊伍專業技能,還要通過提升教師的素質繼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應該建立全新的職后培訓理念,關注韓語教師的自身發展。在入職后培訓的過程中一定更加注重系統化和專業化,根據不同的老師進行給個性化培訓,例如,專業能力強但是教學理念相對薄弱的教師應該注重對教學方法的培訓,而擁有系統的教學理念但是韓語的專業性稍弱,就應該通過提升教師的韓語運用能力,來促進其全面的發展,明確了培訓目標之后教師能夠真正的從培訓中受益。
(2)強化培訓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評級機制。職后培訓的考核機制非常的重要,通過培訓考核一方面能夠充分認識到培訓的效果,不斷地調整培訓的結構和內容;另一方面還能從評價過程中對韓語教師的素質和缺陷有一個全面和清晰的認識,通過了解信息能夠在以后的培訓中適當地向偏弱的方面進行傾斜,彌補教師素質的短板。
參考文獻:
[1]陳齊苗.我國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23).
[2]朱巧英,晁銘鑫.高職院校教師職后培訓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J].河南農業,2012(14).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