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摘要】平面設計教育教學必須實行有力有效的改革措施,為市場培養出優秀的平面設計師。單純的平面設計教育不能滿足平面設計專業的需求,應加強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平面設計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平面設計;教學改革;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協作意識:民族文化感情
目前,平面設計專業成為設計類專業的熱門專業,甚至連原來的理工科高校也都紛紛開設了此類專業。平面設計專業的畢業生數量不多,但是,就業形勢并不太令人樂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還是在于平面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尚未能夠適應當下的市場需求。普通的應屆畢業生在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上,還遠遠沒有達到相關企業的用人標準。照理來說,平面設計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市場需求非常大,學生就業應該不成問題,但為何會造成今天的局面呢?
筆者認為,最關鍵的還是在于我們的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脫節嚴重。所以,平面設計教育教學必須實行有力、有效的改革措施,為市場培養出優秀的平面設計師。作為一直奮戰在平面設計教學一線的一名普通高校教師,筆者認為,單純的平面設計教育并不能滿足平面設計專業的需求,還應該加強學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筆者擬從個人的教學經驗出發,對當前的教學改革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平面設計能力。
一、創新能力思維的培養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觀點,任何專業的教育都應該重視這一點。但是,對于平面設計師來說,創造性思維顯得尤其重要。因為平面設計作品要能吸引觀者的注意,產品才能更好地得以推廣。沒有創造力的作品,很難達到這種效果。而創造力的培育,離不開創新思維能力。所以,平面設計課中,除了在平面設計的專業課教學中強調創新思維能力之外,還可以適當地開設專門的思維訓練的課程,引導適合開發學生智力。這種方法可彌補大多數學生思維能力的薄弱,對于平面設計能力的提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師應該有意識地、系統地去了解創造性發揮的心理機制以及如何激發人的創造潛能等內容,引導學生深入地認識基本原理,這樣才可以讓學生重視自己的思維能力,并自主自覺地將其運用于專業實踐之中,主動開發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和創新能力。具備了創新思維能力的學生在面對一個設計方案的時候,首先就會運用發散性思維進行設計元素的構想與聯想,把所能聯想到的事物以圖或文的形式寫下來。思維能力發散得越廣泛的學生,他的作品中的元素就越豐富,也就越有創新性。
二、民族文化感情的熏陶
隨著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強,我們更應該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不斷地追趕世界文化潮流。高校的平面設計教育應該把民族文化融會貫通到教育教學當中,起到精神文化傳承的作用。因此,現代平面設計教育改革應該注重如何將富有民族風格的文化資源融入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中,對民族文化傳統作出合平規律的繼承與發展。當今人們對于個性化的追求,使得平面設計也開始求新求變。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大國,各個民族既有自身的特點和個性,又有自身不同的歷史和風俗習慣,對于這些民族文化要素的研究和學習,并利用到現代的平面設計中來,以便于體現出中國的個性和特性。民族文化符號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方法研究與意義體現在民族文化符號作為平面設計的使用元素。“民族性”是平面設計的心臟和靈魂,任何一種所謂“國際化”的平面設計潮流都不可能擺脫其賴以生存的民族文化土壤和根基。
將這些民族文化符號元素運用到設計中去,既是對設計文化修養的提升,也是對蘊涵中國民族文化的平面設計方式的一種推廣。借助對中國民族文化符號的應用,將會開創中國平面設計的新局面,開辟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平面設計之路。
三、社會實踐能力的鍛煉
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也是高等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作為教師,應該積極地引導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并使大學生從中接受教育、培養綜合素質。它包括了專業操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拓創新的能力等內容。
社會在進步,時代對于平面設計師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以往那些僅僅依靠設計樣稿就來完成作品的平面設計師,不再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且,平面設計作品很多都是直接對應于市場,所以相應地,時代對設計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們應該了解熟悉生產的流程和各個環節,對相應的工藝及材料進行市場調查與了解,并熟悉市場及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才能夠更好地將優秀的設計理念與實踐相結合。例如在環境平面設計中,平面設計師應該對配電和給水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綜合考慮其配套設施,然后才能進行設計。可見,平面設計師的工作不能只考慮到藝術效果,還要考慮到作品的實用性。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實踐能力提升的基礎上,進行多學科融合的實踐過程。
平面設計的目的在于服務全社會,所以設計工作應該以滿足社會需求為本。一些全社會的共同價值理念,都應該在作品中反映出來。例如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綠色能源等,都應該引起關注。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敏銳的洞察力,關注社會的經濟動態與發展局勢,將該主題融入自身的設計作品之中。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了解社會、鍛煉能力、增長見識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他們成人成才的重要途徑,這是課堂教學不可替代的。平面設計專業學生的各種能力是在參與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他們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必然離不開高校和社會實踐活動。只有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應用相關的陳述性知識,促進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轉化,個體的社會實踐能力才能有效地形成和發展起來。
四、團隊協作意識的強調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平面設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設計師只需要完成設計,但是現在設計師還需要掌握其他的內容,包括研究、規劃、設計、制造、使用等各個階段。還有市場需求變化速度的加快,使現代產品從開發到占有市場的整個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傳統意義上的生產要素由于運作已成熟,而轉向了對時間成本的控制。節省時間成本,則必須要求平面設計人員與負責其他環節的工作人員并行協作。同時,作為設計生產行業,產品從設計到成品的復雜分工,也使得嚴密的團隊協作成為一種必要。當今,一個平面設計師如果缺乏與他人合作協調的精神,即使設計的作品再優秀,也很難給公司的發展創造效益。
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中可有意布置一些需要協作才能完成的課題或項目,分組完成包括設計構思、設計草圖、設計市場調研等在內的任務,最終一起定稿協作完成整個設計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