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滿滿
【摘要】中國女性倫理文化塑造了楊家埠年畫中的女性形象,本文通過研究楊家埠年畫中的女性形象淺析女性倫理文化。提倡對待民族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結合時代精神推陳出新。
【關鍵詞】楊家埠;木版年畫;民間藝術;女性倫理:女性形象
楊家埠木版年畫作為民間藝術形式,普及千家萬戶,擁有廣大的群眾基礎,承載著“成教化,助人倫”的社會功能,以簡潔易懂的題材內容傳達倫理道德,對塑造人物性格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山東,儒家倫理思想體系更是對楊家埠木版年畫的題材、形式有很大影響。特別是楊家埠木版年畫中喜聞樂見的美人圖畫形象的描繪,對于儒家思想特別是女性倫理文化的傳播與普及,起到不容小視的橋梁作用。
一、儒家傳統女性理論影響下的女性形象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根植于儒家思想肥沃的土壤,“尊崇孔孟之道,崇尚詩書禮儀”,受這種文化觀念的指引,楊家埠年畫中的女性形象多是以體現“男主外,女主內”“三從四德”“貞操觀”“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
明清楊家埠年畫中的女性多為附襯角色,沒有獨立的女性題材出現。受儒家思想影響,女性一直是依附于家庭的“女主內”,在《母儀》中有“行為儀表,言則中義,胎養子孫,以漸教化,既成其德,致其功業”,其以良母形象告誡女性相夫教子是女子最大的功業。年畫中教育女子相夫教子,祈求子孫滿堂的題材如《教子有方》《連生貴子·恩授蘭孫》等。以《麒麟送子圖》為例,兩幅圖為對稱形式,是貼于年輕夫婦房門的門畫,圖中母親位于兒子后面,一手執畫扇保護,一手托“玉書”(官印)。通過這幅畫可以看出女性具有培育子女成才的責任,家是女性一生的事業。簡潔喜慶的圖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女性,達到教化的目的。
“凡為女子,先學立身,立身之法,惟務清貞。清則身潔,貞則身榮。行莫回頭,語莫掀唇。坐莫動膝,立莫搖裙。”明確規定了女子形象的標準。儒家倡導的女性行為規范在民間創作者審美心理上已根深蒂固,“三從四德”更是成為典型的綱領性條規,如《女十忙》藝人們以生動、形象的畫面描繪了農家婦女將棉花制作成布的情景,教導女子以溫順的態度學習如何做個好媳婦?!杜]》把“卑弱”視為核心思想,因此民間藝人們和大眾對女性產生了定式化的形象要求溫柔、賢淑。
女子從降生到老死都是有明確規定和要求的,在儒家文化中,女性是沒有婚姻自主和自由選擇的權利,男女之間沒有說媒、沒有接受聘禮是不能交往的。如《親事有成》把十二生肖相生相克排列,中間畫著算命先生為男女算卦。舊中國地位婚姻制度是在明媒正娶的掩護下,全由父母包辦?!耙慌c之齊,終身不改。故夫死不嫁”,儒家倫理不僅要求男女授受不親,而且要求女性在丈夫死后不能改嫁,但是男性卻可以有三妻四妾。如《一家之主》表明了男性的主體地位,女性溫柔嫵媚,表現了正是在以男性為主流的社會中對女性的壓制與摧殘。
二、近現代女性倫理觀念影響下的女性形象之變
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西方文化逐漸傳入,新思想、新文化、新觀念逐漸形成,社會上女性獨立意識和男女平等的思想萌芽開始產生。年畫《蟾宮折桂,連中三元》中的女性姿態特征表現了女性的端莊、委婉、賢淑。而《金蓮》中的女性由清初的以衣裙蔽足的形象轉變成以短衫、祆、裙、褲為主的三寸金蓮形象。隨著女子教育興起、女子學堂的創辦使女性能夠和男性一樣學習文化知識,女性也開始參加到保衛祖國抵抗外侵的行列中,反映時事新聞與新鮮事物題材的《女學生習武》便出現。
五四運動前后各種思潮和流派涌入國內,儒家獨尊一統格局的文化受到“西學”的沖擊,許多受過西方文化的知識分子們開始否定封建禮教和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念。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所有這些體系都是以本國過去的整個發展為基礎的,是以階級關系的歷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學的以及其他的后果為基礎的?!泵駠鴷r期的《登壇跑馬,打拳賣藝》描繪的是多才多藝的女子藝人形象,圖中的女性超越了其原初女性人物在木版年畫中所代表的儒家女性倫理形象,更進一步的體現出了對現實的反抗精神價值。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女性地位提高、女性倫理思想加強,人們的審美心理和欣賞要求發生了變化。由于黨和政府重視民族藝術的發展,楊家埠木版年畫開始恢復發展。《閑情偶寄·演習部》:“世道遷移,人心非舊,當日有當日之情態,今日有今日之情態。傳奇妙在入情,即使作者至今未死,亦當與世遷移,自轉其舌,必不為膠柱鼓瑟之談,以拂聽著之耳。”《插秧收割人成雙》與傳統《男十忙》《女十忙》形成鮮明的對比,前者是以對稱形式呈現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而后者則是明顯的男耕女織的分工。女性與男性一塊參與耕作,與儒家的男女授受不親形成了對比。楊家埠藝人還結合當時的生產、生活、政治斗爭的需要,題材中反映男女平等、女性半邊天等內容的作品還有《風箏傳友誼》《媽媽教我學繡花,我教媽媽學文化》等。
民間美術在文化運動的過程中具有特定的歷史存在形式,舊時楊家埠年畫行業的傳承方式是“傳男不傳女”,受時代新思潮的影響,女性從家庭中走了出來,開始學習各種技藝,勤勞致富。如《女十忙》與《新女十忙》相對比可以看出楊家埠藝人們不斷結合時事政治及地域文化環境推陳出新,《新女十忙》中的女性富態健康,多才多藝,不再以單一紡織為謀生方法,許多行業中出現了女性的身影:畫面以大紅色為底,表現了勞動的熱火朝天,帶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中間配有“?!弊诛@得喜慶吉祥,少了《女十忙》中對女性的勸誡、規矩?!杜Α放c《新女十忙》雖然產生的背景不同,但都以生動的形象反映主旨,一目了然的故事情節有利于農民記憶和理解,雖然產生年代、內容、形式等不同,但兩幅年畫都是為了規勸人們勤勞生產,共建美好家園,具有很強的思想教化作用。
三、結語
楊家埠木版年畫受儒家思想影響頗深,并且許多題材具有說教規勸的作用。儒家文化的確存在許多弱點與缺陷,如三從四德、夫為妻綱和落后于時代的繁文縟節等,但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基本精神的儒家道德要求“尊祖宗、重人倫、崇道德、尚禮儀”在楊家埠木版年畫中也得到了完整體現,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我們在新時期提倡繼承民族文化傳統時,要有保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儒家思想強調“和”,中國女性倫理發展也應該遵循“和”,楊家埠年畫可以通過發揮自身的教化功能,引導廣大女性在吸收西方先進女性倫理的同時,不忘中國傳統女性倫理的精華,達到“陰陽和諧”。世界在變化,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升。楊家埠年畫要立足于當代,著眼于未來,與時俱進地反映廣大人民的心愿與呼聲,不斷地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