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認識分數”教學設計的分析,對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程中有效應用的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131-02
信息技術主要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等各手段對各種多媒體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存儲、傳輸與使用。在教學中主要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教學活動。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分數是數系的一次擴充,分數概念的教學是分數教學中的最基本內容,利用信息技術呈示典型事例幫助學生獲得分數的概念,理解單位“1”。以下為“認識分數”概念形成的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課件引入:在一次野餐中,老師讓同學們兩人一組分食品,王明和李紅拿的是6塊月餅、4瓶牛奶和1個西瓜。你愿意幫他們分一分嗎?怎樣分比較公平?
2.教師指導學生討論:巡視,每組選擇一個代表,并說明分類的依據。
3.教師提問:把6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個人得幾塊?(課件演示,導入新課)
(二)告知本節教學內容
告知學生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是:認識分數(同時板書課題)。
(三)講解課堂內容
1.認識分數:①(課件演示)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是其二分之一。②教師提問: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是這個西瓜的多少?為什么也用1/2表示?③小結: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掌握分數寫法:①示例辨析:教師利用投影演示不同寫法,指出錯誤,并給出正確的方法。②講解分數寫法:寫數的時候,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了兩份,在橫線的下面寫上2,表示其中的1份,在橫線的上面寫上1,這就是分數1/2的寫法。③指導學生練習。
(四)鞏固練習
1.用課件呈現問題:哪個圖形的涂色部分是1/4?
2.教師引導學生完成第一個圖形涂色部分的分數表示,其余的學生獨立完成并給出答案。
3.教師強調: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五)自主探索,比較大小
1.教師板書:1/2,1/4,1/8,讓學生讀出各數。
2.教師提問:①有更好的方法比較這三個分數的大小嗎?(讓幾個學生說說自己的結論)②究竟誰說的有道理?請同學們利用圓紙片折一折驗證是否正確。(有兩個同樣大小的圓紙片,分別分割成4份和8份,用不同的顏色標記,分割成1/8紙片移動到1/4的紙片上,明顯的看出1/8的紙片比1/4的紙片小。)
3.小結:相同圓紙片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六)引出作業
通過計算機向學生展示試題,如下:先按照圖下分數涂上顏色,再比較大小。
(七)提供反饋
用多媒體展示一組錯題,讓學生用手勢表示是否正確,并分析錯誤理由。
(八)促進保持與遷移
1.同桌之間相互出題、解答和交流。
2.教師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有什么收獲?還有其他疑問嗎?
3.教師回答學生的疑問。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展現形象的變化過程,突破教學重難點
比較分數的大小時,可以用課件演示,有三個一樣大小的圓,分別切割成2、4、8份,用不同的顏色分別標記1/2,1/4,1/8,然后將1/4色塊移動到1/2色塊上,形象、生動地演示分數比較大小的過程,并在教學中設有自主探索環節,一節課下來學生既掌握了分數的相關知識,又感受到自主探索的快樂。
(二)利用課件促進遷移,培養發展性思維
有一份校報,分為“心靈花園”和“知識樂園”等信息欄,然后提出問題:《心靈花園》占整個版面的幾分之一?《知識樂園》占整個版面的幾分之一?哪部分比例大一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把已有經驗和實際生活問題聯系起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起到獨特作用。
(三)利用課件實時反饋,提高教學效率
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有趣的練習,可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也為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通過課堂練習來體現,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圖形中涂色部分,學生進行討論,并給出答案,然后教師針對學生的答案進行指導,指出哪有錯誤,學生根據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不足的地方。
作者簡介:
韓翠萍(1980-),女,山西交城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與教學、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