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鐘 楊躍
摘要:新常態條件下,經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需要尋找新的動力,國外的城市開放式創新實踐為我們提供了借鑒。文章研究美國與歐洲五個城市的開放式創新實踐過程,分析了城市開放式創新采用的形式及核心和外圍兩層參與者結構,并就如何實施并發展城市開放式創新這一理念給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城市開放式創新;開放數據;眾包;新型城鎮化
一、 開放式創新
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這一概念2003年由Chesbrough提出,對應于傳統的封閉式創新(Closed Innovation),即過去的企業往往采用自己的內部創意和內部的市場化途徑,強調自身企業的強有力控制,導致這些原本處于行業領導地位的企業無法在持續競爭的環境中保持創新優勢。開放式創新要求結合企業內外部創意及市場化渠道,均衡協調內外部資源,企業邊界應由原先的封閉模式向多孔、疏松、可滲透模式發展,方便知識流動及合作創新,提高企業整合各種創新要素的能力。Boudreau和Lakhani在2009年提出了企業應有開放式創新的兩種不同戰略:協同性社區(Collaborative Community)和競爭性市場(Competitive Market)。在競爭性市場模式下,外部創新參與者主要受利益驅動,并通過簽訂合同來實現組織協調;而在協同性社區模式下,激勵的方式較為多樣,組織形式較為寬松,知識分享相對自由。開放式創新的參與者更加多樣,企業對不同參與者的創新卷入程度也有很大不同,在Miotti和Sachwald的研究中,企業縱向合作研發的比例要高于競爭對手之間的橫向研發合作,三分之一的企業與所有的對象都有研發合作,中高技術產業中研發合作的比例相對更高。開放式創新模式的應用對于創新主體來說往往又是一把雙刃劍,Mention研究得出市場信息來源能讓市場新穎的創新提高3%,與科學研究伙伴合作使得市場新穎創新的比例提高了近5%,而Felin和Zenger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情形下,開放式創新并不能保證有正向的促進作用,企業選擇何種創新模式要依據情景和自身情況進行判斷。目前對于開放式創新的研究,絕大多數是以企業為主體的,這也是與過去的創新實踐主體相符合的。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以政府及其所屬公共部門、NPO、NGO等都在采取開放式創新的模式,而相應的研究還很少。
二、 城市開放式創新
奧巴馬政府在2009年就提出一項開放式創新計劃(Open Data Program),并簽署了開放與透明政府備忘錄(the Memorandum on Transparency and Open Government),旨在讓民眾更好的監督政府花銷,減少特殊利益的影響。開放的數據包括實時犯罪情況、學校測試分數、社區人口統計等等(http://www.whitehouse.gov/open/about)。類似的開放式創新的努力同樣出現在歐洲,歐盟議會也出臺了相應的公共部門信息公開的指導意見(the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Directive)。
很多城市都在進行開放式創新的有益實踐。舊金山在2009年就開始啟動“開放數據”,這項計劃讓每個市民都能基礎到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非機密數據,并從中獲益,市政府專門任命首席數據官(CDO),負責這一工作,社會上的各種創新主體都可以在這些公開數據的基礎上開發有利于公共服務的產品與應用,政府正在變成創新的平臺。芝加哥也已經開始走上開放創新之路,已經把街道路線和建筑面積在內的五個數據集發布在Github(全球最大代碼托管平臺)上。本文選取紐約、波士頓、費城等五個美國和歐洲城市,依據學術文獻資料和互聯網公開獲得資料,對于其開放式創新的實踐進行梳理。
三、 城市開放式創新方式
與Boudreau和Lakhani在2009年提出的開放式創新競爭型與協同型二分法不同的是,對于城市開放式創新的實踐觀察,發現一些協同性的方法被采用,比如信息的溝通、技術的共享等一系列合作方式。但同時另外一些競爭性的特點也在其中被觀察到,比如通過更多合同的約束、更強的利益驅動等等。城市開放式創新展示出特殊的方式:
1. 開放數據(Open Data)。在城市開放式創新的實踐中,開放數據被普遍采用,數據類型區域多樣化。SpotHero是一個手機應用,支持iOS和Android手機,在入網城市提供的停車位實時動態數據基礎上。用戶只需要輸入地址或者在地圖中選定地點,就能看到附近可用的車庫或停車位,以及價格和時間區間,能夠實時跟蹤停車位數量變化,目前已經能夠實時監控包括華盛頓、紐約、芝加哥、巴爾的摩、波士頓、密爾沃基和紐瓦克等七個城市的停車位。波士頓的冬天積雪很厚,2013年1月份波士頓發布了一款名為“領養消防栓”的應用,該項目在地圖上標注了全市13 000個消防栓的位置,市民可以申請“領養”一個或多個消防栓,并承諾在大雪天負責將自己領養消防栓從積雪中挖出來。完成“領養”手續后,志愿者將消防栓被雪埋時收到消息通知。一方面解決了公共服務問題,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市民的市政管理卷入程度,更好的讓城市與市民互動。與此類似,芝加哥推出了領養人行道的應用,市民志愿者將可以通過公開數據查詢到自己領養的人行道的實時情況,在大雪天為自己領養的人行道清除積雪。還有許多城市通過公布自行車實用狀況,學生在校分數等公開數據,實現城市多種創新主體可以共用公共的數據集,實現產品創新以及服務創新,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手機app的出現既為城市帶來了跟多的經濟收益,又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
2. 黑客馬拉松(Hackathons)和應用開發大賽(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ontests)。黑客馬拉松活動中很多程序員聚在一起,以合作的方式進行程序和應用開發,來完成某種由召集人和捐贈者提出的挑戰,時間可以從幾天到一周不等。應用開發大賽與此類似,不同之處在于,活動的組織形式在互聯網上,同時時間的周期更長可能達到1個月~2個月。因為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其參與者可以遍布全球,而周期的延長則允許開發者們一點點的完善思路、一步步的解決問題。在本文列舉的5個城市中,盡管組織者不盡相同,但都應用了黑客馬拉松或者應用開發大賽的開放式創新形式。在紐約IT與通訊發展部作為核心組織者組織了紐約大程序大賽(New York's Big Apps Contest),而外部公司ChanllengePost負責輔助工作,包括網絡平臺的支持和招募開發者。在其他一些城市的黑客馬拉松活動中,外部公司也可以扮演核心的角色,比如在費城進行的Hack for Democracy和在巴塞羅那進行的Hack-at-Home,這些外部公司可以帶來跟多的經驗給黑客社區,融合公共部門和開發者。在上述的例子中,城市最主要的作用是提供開放式創新所需要的數據集,開發者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開發創新的應用。
3. 眾包(Crowdsouring)。眾包一般指一個公司或組織把過去由員工或者供應商執行的任務,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大眾的做法,通常通過網絡社區的渠道實現(Wikipedia.com)。本文列舉的五個城市都通過眾包的方式使市民和開發者參與并解決城市所面對的問題。但具體到每個城市由于社區的類型、組織形式、需求目標等的差異,采取的眾包形式又各有不同。費城通過線上平臺(Change By Us)來集合大眾的意見以改善城市的社區關系,市民們可以在網上提交自己的建議,并會被其他人傳閱,這一平臺還能整合相似的意見,這樣有相似想法的市民就可以組織并發起共同的計劃。與此類似,紐約也通過眾包的形式鼓勵市民通過網絡(Big Ideas)提交自己的想法以開發能夠改善紐約城市公共服務的應用。諸如Change By Us和Big Ideas等等眾包平臺不僅讓市民以此媒介相互協作,更是提供了市民與市政管理者之間溝通的橋梁,讓市政管理者能夠及時的就市民的意見和建議給予反饋。眾包是城市開放式創新的重要工具。在芬蘭赫爾辛基,Code for Europe召集的團隊設計了將公共藝術品目錄化的應用。市民們可以看到沒有編入目錄的新藝術品,然后對其添加描述,該應用能夠整合這些描述,在積累一定數量的相似描述之后,為該藝術品添加一個永久的標簽。從而實現讓市民參與到城市管理與建設中來,增加市民的卷入度。
4. 變革促進(Code for America/Europe fellows)。Code for America/Europe是非盈利性機構,同時也是創業孵化器。它們招募伙伴(fellows)來基于城市的開放數據開發應用,通過傳遞這樣一種程序開發的文化來彌合城市與市民間的關系。它倡導開發者們為社會服務,也就是鼓勵人們利用技術手段幫助政府優化公共服務、提高運行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甚至利用政府數據開發全新的服務。在Code for America導師Tim O'Reliy眼中,政府就是平臺,為各種創新活動提供基礎性資源。在這兩個組織中,另一核心內容,就是將成功的創新從一個城市復制到另一個城市,同時在依據城市的個性化進一步微創新。波士頓依靠Code for America的伙伴開發一系列新的應用來促進城市生活的數字化,開發了諸如認領消防栓(Adopt-a-Hydrant)、校車去哪了(Where's My School Bus)等等。
5. 城市實驗室(Urban Labs)。城市實驗室賦予城市公共空間(街道、建筑、社區等)以一種新的應用,公司和科研機構可以在其中測試自己的新產品、新的服務(22barcelona.com)。通過城市實驗室,公司可以獲得市民與新產品互動的信息,了解創新的成果與市民日常生活的關系。巴塞羅那在城市照明上進行了有益的實踐。一種感應式LED照明系統率先在這里進行試驗,市政府批準了一批街道用于這一照明系統的測試,并且與一些相關公司(Alresa,Circuitor等)合作開發新產品。在這一過程中,市民、城市官員和公司都被高度卷入創新過程中,從而出現了更便宜的照明方式,既符合城市的規劃又滿足市民的需求,其成果已經進一步在更多的城市獲得推廣。
總之,城市開放式創新采取的形式可能是多樣的,不能用一種簡單的策略或者方法來概括,尤其是在這一過程中涉及到多種外部參與者,沒有一種簡單的方法便可以輕松組織起來。
四、 城市開放式創新的參與者
在歐美城市開放式創新的實踐中,參與到其中的成員多種多樣,其核心層面應該是城市的管理者、市民、創新開發者。而外部公司、咨詢顧問、風險投資、孵化器中介等構成其外部系統。
核心層面中包括,城市的管理者和各種公共管理部門,它們對于城市的數據和運行狀況特征最為熟悉。費城的城市管理者不僅為創新開發者提供開放的數據集,而且會直接組織黑客馬拉松大賽來開發服務于市民大眾的應用程序。市民也是城市開放式創新的核心成員,市民是創新成果的使用者也是檢驗者,也是創新之源,在阿姆斯特丹市民直接參與到黑客馬拉松大賽和其他創新活動中。創新開發者在本文列舉的五個城市中都有很高的參與度,在這些城市中,都有成員數以百計的開發者社區,他們參與到黑客馬拉松、應用開發大賽以及眾包等開放式創新活動中。
非核心層面的成員之一是外部公司,比如Google、Yelp等。在巴塞羅那城市管理者積極與Google、Yahoo等公司進行合作,向其開放城市的交通數據、旅游數據等,利用外部公司的平臺和他們大量的社區最大化創新績效。專業的咨詢顧問可以更好的幫助城市進行開放式創新并用好城市的數據。iStrategyLabs是其中的代表,其給予美國很多城市在開放數據和舉辦開發大賽等方面建議。在幫助華盛頓特區成功舉辦Apps for Democracy Contest之后,并以此開發了模板,為更多城市的開放式創新提供咨詢服務(istrategylabs.com)。風險投資支持著城市開放式創新的開發者,也通過財務自由激勵了更多的人投入到創新活動中。在紐約的很多黑客馬拉松和應用開發大賽都是在風險投資的支持下完成,其中具有商業價值的成果也會在風險投資的支持下第一時間開始商業化。孵化器和中介扮演著協調者的角色,將創新開發者、城市和其他外部機構協調一致,其中既有政府資助其運營的,也有Code for America這樣獨立于政府,具有獨立立目標和激勵機制的機構。
城市開放式創新的參與者較多,具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訴求和激勵機制。因此,協調和管理這樣具有多樣性的群體也充滿了挑戰。挑戰之一是協調各政府部門公開創新所需要的數據集,很多傳統部門對于城市開放式創新還沒有足夠的認識,而且事實上整理數據、公開數據客觀上在短期內也會增加各自部門的負擔。同時創新過程被認為是具有較大風險,而收益又是不確定的。創新還有可能改變既有城市利益分配格局,可能也發既得利益部門的抵制。挑戰之二是參與者各自不同的角色,在創新活動中具有不同的目標和激勵。比如,Code for America致力于連接城市管理與創新開發者,沒有較強的商業意愿。黑客馬拉松和應用開發大賽組織的開發者目的就比較多元,其中既有追求技術的極客,也有希望獲得財務自由的開發者。參與到城市開放式創新的公司成員,往往具有較強的財務目標,而對于社會責任的要求是不確定的。
五、 展望與政策建議
城市開放式創新是新型城鎮化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鎮化是產城融合的城鎮化,新興產業的發展、傳統產業的轉型都離不開創新,城市作為產業的地理載體,需要將創新的基因注入城市的文化。新型城鎮化是節約生態的城鎮化,提升城市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的水平離不開技術創新的開發與應用,單單依靠公共管理部門是無法汲取最新的創新成果和找到最佳實踐模式的,而開放式創新恰恰能夠集合眾多創新開發者的智慧,建設更好的智慧城市。新型城鎮化歸根結底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城市開放式創新讓市民最大程度的卷入城市建設、維護與決策過程中,彌合城市與市民的距離;讓市民可以成為創新開發者,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讓城市變得更美好;讓市民共享創新的成果,享受到教育、交通、就業等方面的諸多便利。
城市開放式創新需要結合實際采用適合的模式。城市開放式創新不能簡單的選擇競爭性市場或者協作性社區的模式,而是要根據資源、目標、能力等要素來選擇適合的組織形式與激勵機制。比如,應用的開發是需要建立在較多的積累之上,開發者需要在已有的成果基礎上不斷改進,因此黑客馬拉松和應用開發大賽這樣的協作性社區模式能更好的實現應用開發這一創新目的。而城市實驗室適合的幾家公司參與的設計整體的產品或服務,達成競爭性市場,最終再由政府采購最優的創新成果。
城市是開放式創新的平臺,也可以形成創新生態系統。數據正在引發世界的變革,也是未來的趨勢。城市擁有大量的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數據資源,通過開放數據可以吸引眾多創新者加入城市開放式創新平臺中。一切的創新最終都將通過服務人來獲得價值,市民既能第一時間通過城市這一平臺幫助檢驗創新的有效性與實用性,同時又天然的成為這些創新產品的客戶,助其實現價值。城市可以像Google、亞馬遜等公司一樣,為創新開發者們提供一個擁有龐大數據集和廣闊用戶空間的創新平臺,與公司不同的是,城市或政府并非盈利性機構,可以站在更高的視角去看待創新活動,實現社會整體福利的優化。城市開放式創新可以進一步演化為城市創新生態系統,風險投資、孵化器、科技園區的加入,資金流、信息流反饋機制的形成都將不斷完善這一生態系統的功能。通過制度、合同、機制的完善,實現生態系統內的良好互動與共生關系。
參考文獻:
1. 李克強.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人民日報.
2. 李強,陳宇琳,劉精明.中國城鎮化“推進模式”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12,(7):82-100.
3. Henry W. Chesbrough.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oks, 2003:1.
4. Kevin J. Boudreau, Andrei Hagiu. Platform Rules: Multi-Sided Platforms as Regulators.Wor- king Paper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Division of Research,2008:1-29.
5.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基金項目:復旦大學“985工程”三期整體推進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號:2012SHKXYB004、2011SHKXZD007);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項目號:11&ZD142)。
作者簡介:寧鐘(1964-),男,漢族,安徽省望江縣人,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大學商學院榮譽教授,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牛津大學博士后,研究方向為供應鏈管理、海關風險管理、創新管理;楊躍(1985-),男,漢族,遼寧省鞍山市人,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系博士生,研究方向為開放式創新、大學生創業。
收稿日期:201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