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龍
【摘要】在英語教學中要從重視師生情感的交流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創設英語教學和學習的語境,最大限度輔助學生語言知識的習得。將“情”和“境”有機結合,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英語 情境教學 語境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實施,英語課堂教學的結構和模式正在發生內在的變革。國家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確定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且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要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課程實施中如何貫徹這一指導思想呢?經過長期的課堂觀察,本人認為,在英語教學中要從重視師生情感的交流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創設英語教學和學習的語境,最大限度輔助學生語言知識的習得。那么,如何將“情”和“境”有機結合,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呢?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利用英語教學本身創設真實的情境,形成英語交際的意識
教師從走進教室的那一刻起,直至課堂教學結束,離開教室為止,就是一個自然的、真實的、生動的、豐富多彩的語言交際情境。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英語教學真實情境,盡量使用英語組織教學,把單純傳授知識的課堂轉換為使學生自然習得語言的場所,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種環境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解這種語言的欲望和使用這種語言與人交際的意識,且日積月累,學生對語言的感覺也會相應加深。
二、利用教師的語言、表情和動作創設心理情境,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學生們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多多少少都有些畏難情緒,他們害怕說錯,害怕說不好,這時,教師鼓勵的、表揚的、積極的話語就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時,師生之間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和創新意識的產生。只有自由、民主的氛圍,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于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所以有經驗的教師從進教室的那一刻起,就面帶微笑,給學生展示出自己自然、親切、和藹的一面,以教師良好的情緒來營造和諧、愉悅、活躍的課堂氣氛,創設出寬松的心理環境,激發學生的大腦愉悅中樞,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利用實物或模型、圖片和簡筆畫等直觀手段創設情境,加深對語言意義的理解
針對學生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相對較短的特點,英語教師要利用實物或模型、圖片、簡筆畫等輔助教學。在學習Shopping這個單元時,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出The Shopping Centre,用一些圖片、實物或模型將教室布置成微型的商店,將各種商品貼上價簽,創設出英語學習和英語交際的環境。學生在這樣的場境中選購商品、挑選顏色和尺碼、問價錢交款。又如在學習What is the time ?句型時,師生都用硬紙盒做了可撥動的表盤,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學會用英語表達時間,為了讓學生理解to和past的用法,老師隨手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簡易鐘表并標出to和past的使用范圍,讓學生一目了然,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在學習鉛筆,鋼筆時,老師拿出實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指著實物說“pencil” “pen”,使學生直接獲取知識,學生可以不通過翻譯手段理解所學的內容,而且能夠加深印象、強化記憶,使學生清晰地感知和理解語言的意義。用直觀教具創設情境,避免了母語的干擾,有利于學生建立英語思維的習慣。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豐富學習內容和拓寬語言運用的渠道
多媒體手段可以把豐富多彩的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形象、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的視覺感受和聽覺感受有機地結合起來,感受到純正地道的英語,極大地彌補了直觀教具的不足之處。 多媒體手段可以使課堂充滿新鮮感,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展開多向思維。例如:在學Food and Drinks一課時,把人們在餐館點菜、用餐、結帳的生活場景做成課件,讓學生在看、聽的過程中,有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加深對語言材料的理解,明確語言所運用的場合,取得了學生翻看書本所得不到的效果。也省卻了教師抽象羅嗦的語言描述講解,優化了教學環節。
五、利用課文創設表演情境,增加語言實踐的機會
創設對話表演情境,有機地將書本知識與現實世界相結合,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真正內化所學知識。以邀請、感謝和道歉為例。首先帶領學生學習邀請的句式Would you like to…?和Would you please…?及其肯定回答和否定回答,指導學生體會并且表演出邀請的誠懇、肯定回答的愉快和感激、否定回答的遺憾和不好意思。然后學習對話:請學生認真聽錄音中的語音語調并進行模仿。最后創設情境表演對話。將學生分成小組,分角色表演對話,請學生到講臺前展示他們的表演,即邀請同學參加自己的生日會或者邀請別人看電影,鼓勵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加上適當的動作和表情,請全班評選最佳小組。當然對那些膽子小、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也進行了表揚和鼓勵,使之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認可。學生在表演中體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一旦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就會自覺主動地預習和復習,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學生課堂外的積極學習促進了學生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的成功又促使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正如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所說,一個人學習成功的次數越多,他的學習自信心就越強。當學生感受到了英語學習成功的喜悅時,就體會到了學英語的樂趣,這種樂趣會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自我需要。
參考文獻:
[1]王仁發.中學英語教學法的創新[J].英語教學研究.2003.
[2]李成.中學英語創新教育[J].贛南教育教學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