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社會中,新聞輿論監督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成為不容小覷的社會公眾利益的監督力量,尤其對于政府的行政管理監督,具有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闡述了政府行政管理實行新聞輿論監督的必要性以及新聞輿論監督對政府行政管理的促進作用,期望能夠對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新聞輿論監督;政府行政管理;作用;必要性
【作者單位】宗宇彤,華東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在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要將新聞輿論監督與其他監督(國法、黨規、政紀等的監督)方式充分地融合,形成系統性的監督機制,督促各行政部門科學規范執法。對行政管理的監督,可以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積極地宣揚新聞輿論監督的重要性以及行政管理正確執法的必要性,約束行政管理人員的行為,減少違法亂紀行為的發生,促進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國家政策法令的正確執行依賴于有效的新聞輿論監督,且新聞輿論監督能夠增強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能夠有效地保證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
一、政府行政管理實行新聞輿論監督的必要性
1.新聞輿論監督具有社會行動力
眾所周知,新聞輿論具有強大的滲透力,政府的某些行為一旦產生新聞輿論傾向,則會將人民群眾的情感共鳴激發出來,從而形成一種不可估量的社會力量,對政府行政管理形成壓力。這種輿論傾向下,新聞輿論的監督矛頭會直接抨擊政府不當的行政管理行為。當這種抨擊力量不斷壯大,形成一種難以抵制的行動傾向時,則會很自然地轉變為社會行動。因此,任何有損政府形象、違法亂紀的人,任何政府不良行為,都脫離不了新聞輿論的監督,且這些“不良行為”均無法與強大的社會新聞輿論力量抗衡。
2.新聞輿論監督具有強大的空間傳播性
政府行政管理的一舉一動,都受到新聞輿論的監督。一旦有損政府形象的“不良行為”發生,在新聞輿論強大的傳播力下,這些不良行為被全范圍、多角度、寬領域地傳播出去,大大地超出政府行政管理的覆蓋范圍,而且傳播速度很快,在很短時間內就可能達到眾人皆知的效果。在此輿論傳播態勢下,政府行政管理工作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和挑戰,同時,輿論監督也間接促進了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因此,政府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加強新聞輿論監督是十分必要的。
3.新聞輿論監督具有時間后移性
政府行為一旦產生新聞輿論價值,在傳播的過程中,其影響力是具有持續性的,甚至當另外一件相關事情進入人們的輿論視線,人們也會立馬聯想到此事件。也就是時過境遷之后,產生的新聞事件在人們的腦海中依然有很深刻的印象,而且發生過的新聞事件可能對未知的事件產生聯動效應,構成全新的新聞事件。因此,為了避免政府行政管理的不良行為產生長遠影響,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必須加強新聞輿論監督。
4.新聞輿論監督具有不可忽視的軟強制力
雖然,新聞輿論不具備強制力,但是它就像一把隱形的刀,在強大的社會評價之下,對違法亂紀行為進行“有形+無形”的雙重懲治。政府一旦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被發現問題,在新聞輿論監督的社會壓力下,政府就會信譽掃地,失去人心。因此,強化新聞輿論監督,才能有效地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水平。
二、新聞輿論監督對政府行政管理的促進作用
1.促進政府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政府機關應該是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弘揚人民群眾意志的民主化機構。在政府行政決策工作中,相關各級行政領導或者決策團隊,應當充分地了解并掌握人民群眾的意愿和要求,充分地了解并掌握人民群眾對行政管理工作的滿意度,針對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地方,要積極修正。政府行政管理機構可以借助新聞輿論強大的社會傳播力,將各項決策性信息傳播給人民,并積極鼓勵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為政府的行政管理出謀劃策,防止決策的片面化、理想化,使決策更加民主,能真正代表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而且,現在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民主的發展階段,民主、科學的國家建設也需要新聞輿論的監督。在符合民主科學的發展基礎之上,用新聞輿論監督推動國家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當前,行政決策失誤往往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新聞輿論監督,未對人民群眾的切身訴求以及行政建設的實際差距做科學化的衡量,導致行政決策脫離實際,過于理想化。部分行政管理人員對新聞輿論監督不重視,甚至藐視,造成決策失誤,引發社會性質的新聞事件。因此,在政府的行政管理中,應加強新聞輿論監督,加強行政管理人員的思想教育,在了解群眾,深入群眾的基礎上堅持走群眾路線,將人民群眾的意志轉化為行政管理力量,從而實現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另外,部分行政單位設立了行政系統與新聞輿論相互反饋的機制,使得行政管理與輿論監督自成體系,在提高輿論監督效率的同時,督促行政管理更加規范化、科學化。
2.國家政策法令的正確執行依賴于有效的新聞輿論監督
有效的新聞輿論監督,能夠為國家政策法令的傳達以及正確實行提供輿論保證,避免政策法令傳播帶來的片面化。在信息獲取渠道相同的基礎上,若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出現差錯,在很大程度上,則是工作人員的過錯。因此,加強新聞輿論監督,制定相應的獎懲辦法,對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行為可以起到約束作用,減少違法亂紀行為的發生。有效的新聞輿論監督,不僅能夠為國家政策法令的傳播提供保障,也能及時地向人民群眾傳播行政管理信息,監督行政管理工作是否按照既定的決策、發展目標實施國家政策法令;監督行政費用的支出是否科學合理;監督行政管理人員是否嚴格地遵守工作制度;監督在國家政策法規的執行過程中,是否存在違法亂紀行為等。
有效的新聞輿論監督能夠確保行政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步發展階段,且社會新聞輿論監督的發展也處于積極探索階段,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雖然,國法、黨規和政紀對行政管理工作能夠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但是作用畢竟是有限的,而新聞輿論監督因具備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廣泛的傳播范圍等特性,能夠更加有效地對行政管理人員形成約束力,規避違法亂紀行為,使得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健康有序地進行。
3.新聞輿論監督能夠增強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民主國家,人民群眾享有參政議政權,對國家大事具有知情權,但是,目前,我國的政府行政管理工作還缺乏透明度,沒有對廣大的人民群眾詳細地展示決策內容,人民群眾對國家大事的了解及掌握只是片面性的。而社會新聞輿論監督,則將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呈現出來。人們通過電視、報紙和網絡等媒介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為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充實了決策內容,也為行政管理決策指明了方向。同時,強化新聞輿論監督,能夠為政府行政管理營造科學化的管理氛圍。群眾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關心行政管理建設,對行政管理提出建議。在行政管理決策符合人民群眾利益需求時,群眾就會給予政府行政管理很大的支持,使行政管理工作實現最大管理效益。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行政管理新聞事件進入人們的視線,尤其反腐行動的開展,淋漓盡致地將新聞輿論監督的重要性展現出來。這使得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更加透明,人民群眾能夠切身地感受到新聞輿論監督對政府行政管理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近年來,新聞事業在我國的發展欣欣向榮,新聞媒體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開展輿論監督以及百姓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渠道。在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道路上,新聞輿論監督不僅能夠有效地擴大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力,而且能夠充分地發揮政府管理績效的監督職能。但是,與此同時,媒體的過度跟風炒作現象也屢禁不止,假新聞已經成為社會之禍,因此,需要加大對新聞輿論的審核、監督。在這些“假新聞”問題的背后,我們需要對新聞輿論監督的作用采取辯證唯物主義的態度來解讀,認識,充分地認識到,新聞輿論監督政府是正確的、必要的。但另一方面,若過分地強調新聞輿論監督,忽視政府部門自身特有的自律作用,也會使新聞輿論監督失去實質意義。因此,當下,不僅要加強媒體自身的監管能力,還要完善新聞監督立法,明確新聞監督的范圍,使新聞監督更加系統化、科學化和合理化。
新聞輿論具有強大的社會行動力、空間傳播性、影響力時間后移性以及不可忽視的軟強制力,對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國家法規政令等的宣傳與監督都具備很強的控制能力。新聞輿論監督就像一把隱形的刀,為行政管理工作的質量提供有效的保障,促進行政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
[1]余瀅. 新聞輿論監督的法律價值及制度完善論析[J]. 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3(5):159-161.
[2]李智. 互聯網時代中國新聞輿論監督的發展態勢——基于傳媒公共性的考察[J].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2(2):113-116.
[3]龐斌. 輿論監督的實踐與啟示——對內江市開展新聞輿論監督的思考[J]. 新聞界,2011(3):103-104.
[4]官盱玲.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重視新聞輿論監督的經驗與啟示[J]. 求實,2011(12):28-30.
[5]蔣慰慧,鄭涵. 中國新聞輿論監督制度變遷再思考[J].當代傳播,2011(3):18-20.
[6]沈正賦. 觀察采訪在新聞報道中的價值與意義——基于我國新聞戰線開展的“走轉改”活動[J] . 新聞界,2012(20):34-38.
[7]王律. 關于新聞輿論監督與以正面宣傳為主的關系的思考[J]. 法制與社會,2008(33):312-313.
[8]張學標,陳科.“科學發展觀”語境下的輿論監督與媒體法制——第九、十屆新世紀新聞輿論監督研討會綜述[J] . 當代傳播,2011(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