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節
【摘要】我國新課程改革給學生架起了一座綜合性學習橋梁。其綜合性學習,是一種讓學生能夠更自主的直接學習,并以體驗為基本方式。伴隨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也倍受關注,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小學生的主體價值也充分得到了體現。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語文 ?教學實踐
1、活動策略
新課改在對小學高年級學生是這樣要求的,要讓學生能夠策劃簡單的學校與社會活動,并對其策劃進行討論與分析研究,把活動計劃與活動總結寫出來。結合讀書節并開拓綜合性活動,要求學生必須參與此活動。如何參與,班級可依據自己班級情況而決定。在這活動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分別進行小組討論,各個小組需定出一個詳細的活動計劃,并拿到班級進行交流,最后選擇最佳方案,班級集體修訂具體活動計劃,開展活動。
2、增加游戲競賽
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運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學習。如在學校進行校園講故事大賽期間,派誰去參賽?小學生們都很熱情,教師借此機會先在自己班級進行了一場故事大賽,這樣可把故事講好的優秀學生選拔出來,還有就是能讓學生有個機會鍛煉自己。學生全都參賽,人數比較多,時間自然拖長,先讓學生組成小組,先在各小組里進行比賽,從小組中選出第一名再參加班級比賽,最后班級只有四名學生參加了決賽,最終選出一名優秀選手參加年級組大賽。經過此次比賽,使學生有了極大的參與興趣,這更利于各種活動的開展,便于調動學生更高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進而培養了學生整合資料能力,極大豐富了學生在語言方面的素養,還培養了他們團隊合作精神及競爭意識。
3、參與動手實踐
在教學《讀報和剪報》時,可依據教改要求,指導學生利用班級板報,開辟一個專門欄目“一句話欄目”,讓全班學生負責,并輪流記錄,這一活動培養了他們讀報習慣。常常在報紙上出現的新詞如資訊、打非、地球村、倒計時、豆腐渣工程等,這些活動就讓學生知道了更多課本上沒有的東西,學生有不明白的還自己去尋找答案。無形中還起到了使學生養成看報的習慣,使其開闊了視野。還讓學生將看過的報紙裁剪下來并加以整理做成剪報。并對其作品進行評選,這樣調動了學生們的極大興趣與熱情。同時學習的熱情也高漲。
【參考文獻】
[1]倪洪明;拓寬教學空間增加實踐機會——著力培養農村小學生語文素養[A];江蘇省教育學會2011年小學語文優秀論文集
[2]郝建英;改革數學課堂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