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淑芳 夏春華
摘 要:2013年8月1日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實施。關于交通運輸行業掛靠經營如何適用“營改增”相關稅收政策一直是稅務部門和納稅人都比較關注和研究的問題。交通運輸業掛靠經營在一般納稅人認定、固定資產抵扣進項稅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涉稅風險。文章結合山西嵐縣交通運輸業掛靠經營實際,從交通運輸行業掛靠經營情況、存在的涉稅風險進行具體分析,并提出了有效防范交通運輸業掛靠經營涉稅風險的相應建議。
關鍵詞:交通運輸業 掛靠經營 涉稅風險 防范
中圖分類號:F810.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4-157-02
自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實施以來,交通運輸業的經營方式多樣,特別是交通運輸業掛靠經營方式納入增值稅鏈條管理后,因其組織結構松散、經營收入難以統一核算等特殊性和復雜性,在一般納稅人認定、固定資產抵扣進項稅額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涉稅風險,被掛靠企業為一般納稅人,只掛靠不管理,也不對掛靠戶進行財務核算,僅為掛靠戶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與國家稅務總局修訂的《關于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的通知(國稅發(2006)156號)規定不一致,可能“票”“貨”“款”并非一致,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掛靠企業需要基層國稅部門認真思考、研究和應對。對進一步規范交通運輸業掛靠經營稅收管理談幾點思考。
一、山西嵐縣交通運輸業掛靠經營情況分析
掛靠經營是指企業、合伙組織、個體戶或者自然人與另外的一個經營主體達成依附協議,然后依附的企業、個體戶或者自然人將其經營的財產納入被依附的經營主體名下,并對外以該經營主體的名義進行獨立核算的經營活動。交通運輸業掛靠經營常見模式為掛靠人利用所掛靠的企業、組織等經濟主體身份,獲得自身難以取得的交易信用與經濟利益,掛靠經營企業則以收取“管理費、服務費”等名義獲取利潤。通過掛靠經營,掛靠人可以統一獲取貨物運輸經營合同和開具貨物運輸業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資格,可以在事故處理、保險賠付等方面獲得一定的便利。
從山西嵐縣來看,實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后,由地稅局移交國稅局管理的掛靠經營企業有3戶,全部為交通運輸行業。具體為嵐縣國盛運輸有限公司2012年運輸收入1614.19萬元;嵐縣金順物流運輸有限公司2012年運輸收入726.6萬元;嵐縣國通運輸隊2012年運輸收入562.54萬元。由于以上3戶企業“營改增”試點實施前應稅服務年銷售額超過500萬元,均申請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核定領購了貨物運輸業增值稅專用發票。經過實地調查,3戶企業掛靠經營模式為:掛靠人車輛不過戶到公司名下,產權歸個人所有,統一以公司名義對外經營并承擔相關法律責任。簽訂合同后,公司把掛靠人車輛進行編號,按順序完成運輸業務。運輸業務完成后,以公司名義統一結算運費、代開發票,扣除稅費后再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抽取管理費用,余下收入按掛靠車輛實際發生運輸業務計算,返還車主個人。
二、交通運輸業掛靠經營可能存在的涉稅風險
1.一般納稅人認定方面存在的風險。“營改增”后交通運輸業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符合條件的交通運輸企業必須申請認定一般納稅人。《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規定,“營改增”試點實施前應稅服務年銷售額(連續不超過12個月)滿500萬元的試點納稅人,應申請辦理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手續。未在規定期限內申請認定一般納稅人的,按照銷售額依照交通運輸業增值稅稅率11%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也不得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稅源管理部門對掛靠經營企業應稅服務年銷售額認定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為大多數掛靠人只將企業承攬的運輸業務取得的收入入賬,自行承攬的業務不入賬,經營收入不統一納入掛靠經營企業財務核算,導致掛靠經營企業無法掌控掛靠人的經營收入,企業總營業收入難以確定。同時,企業對應的成本費用也分散在掛靠人中無法入賬,相應的進項稅又無法抵扣,如果按照規定對掛靠企業按增值稅稅率11%計算應納稅額,企業稅負將會大幅增加。
2.納稅主體確認方面存在的風險。《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在全國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稅收政策的通知》中規定,單位以承包、承租、掛靠方式經營的,承包人、承租人、掛靠人(以下稱承包人)以發包人、出租人、被掛靠人(以下稱發包人)名義對外經營并由發包人承擔相關法律責任的,以該發包人為納稅人。否則,以承包人為納稅人。同時規定,單位以承包、承租、掛靠方式經營的,以發包人為納稅人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一)以發包人名義對外經營;(二)由發包人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上述政策只是明確以掛靠經營企業名義對外經營并承擔相關法律責任,掛靠經營企業為納稅人。但對于無車輛所有權、不對掛靠人財務進行全面核算、只收取管理費的掛靠經營企業,能否真正履行相關法律責任,能否真正成為納稅人,沒有具體明確。
3.貨物運輸業增值稅發票虛開的風險。未實行“營改增”前,掛靠企業均以交通運輸業開具貨運發票,按3%繳納營業稅,同時加強源泉管控,一定程度上規避了貨運發票虛開的風險。實施“營改增”試點后,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允許抵扣進項稅額。按照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規定,除稅務機關外,不允許其他單位代開專用發票。如果掛靠經營企業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只掛靠不管理,也不對掛靠人進行財務核算,僅為掛靠人代開專用發票,有可能成為“開票公司”,與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相關規定不一致,也與“票、貨、款”一致的要求相悖,有可能存在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風險。
4.掛靠經營進項稅額難以扣除的風險。交通運輸業掛靠經營方式,貌似掛靠雙方是一個共同體,但在實際中掛靠經營企業對掛靠人的管理比較松散的,掛靠方實際處于個體經營狀況,掛靠經營企業僅僅收取掛靠管理費,貨運服務收入與成本不配比。如果掛靠經營企業應稅服務年銷售額達到500萬元以上,則要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由于成本并非是掛靠企業負擔,成本無法入賬,一般納稅人并不能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相應的進項稅額無法抵扣。因此,掛靠經營必須將掛靠人經營收支全部納入掛靠經營企業的財務核算,并且利益分配以掛靠經營企業的利潤為基礎。只有這樣整個掛靠經營企業相應進項稅額才能得到抵扣。
三、有效防范交通運輸業掛靠經營涉稅風險的建議
1.加強信息管理,發揮信息管稅。信息管稅是一個預防、處置風險的過程,通過全面核實、登記掛靠經營企業和掛靠人信息,核實掛靠經營企業從事貨物運輸的車輛數量、
車主、車號、運力、型號等方面信息,完善納稅人信息,在征管系統中登記交通運輸企業名下的自有車輛信息,一旦出現系統以外的車輛以企業的名義開具發票,則涉嫌違規代開,如果同樣的車號以企業之外的名義開具發票則存在多頭掛靠的嫌疑,將堅決予以查處,嚴厲打擊隨意掛靠和多頭掛靠的行為,為強化交通運輸業一般納稅人認定和稅收征管夯實基礎。
2.正確引導,規范納稅主體。對掛靠經營企業,要逐步引導其回購掛靠個體運輸戶實際擁有的車輛,使個體運輸戶成為企業員工,探監現代企業制度管理,所實現的運營收入納入企業收入核算,以企業取得的全部收入繳納稅款,發生的購車、油耗等費用由企業抵扣。與原掛靠車主的利益分配也以企業的利潤為基礎,企業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樣,名義車主和實際車主才能實現一致,納稅主體、管理體制和法律責任等主體明確,承擔的社會責任明晰。或者掛靠企業應與掛靠人約定,所有的經營收入和支出統一入帳,再按比例分成,如支出部分主要包括燃料費、維修費、保險費、養路費、年檢年審費等,這些開支應統一核算,納入進項稅額抵扣范圍,同時可從支出部分倒查收入情況。
3.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納稅人遵從稅法。稅務部門應因勢利導進行稅法宣講,面向廣大群眾開展普法宣傳,增強營改增企業納稅意識,降低涉稅風險。針對“營改增”試點后,交通運輸業中采取掛靠經營方式較多的實際,國稅部門要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將掛靠企業的生產經營納入正常的稅收管理。要加大稅法宣傳力度,讓掛靠企業和掛靠車主了解掌握國家的稅收法律法規,明確違反稅收法律法規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切實提高稅法遵從度。
4.服務個體,強化委托代征。在目前名義車主與實際車主不一致、納稅主體分離的情況下,維持原征管模式不變,在逐步淘汰原運營車輛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委托代征的方式,對掛靠人以自己名義或自己承擔法律責任的經營收入,根據實際運力核定銷售額委托掛靠經營企業征收。對掛靠人需要代開貨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可以為其辦理臨時稅務登記,在提供所需資料后由稅務機關為其代開發票。條件成熟時,進一步引導個體車主自覺辦理稅務登記,以實現納稅主體的合法化。
5.加強發票管理,夯實征管基礎。加強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嚴格限量、限額使用。對發票的領購、使用嚴格按規定執行,不得超數量、超規模多領、多開發票。加強代開發票的管理,對掛靠經營企業代開貨運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的,嚴格登記納稅人運輸工具數量及車牌號等基本信息,認真審核代開項目、數額。認真甄別,去偽存真,加大掛靠經營企業取得的進項運輸發票核查力度。國稅機關要加大懲處力度,在以票管稅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實施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對有虛開發票行為或其他涉稅違法行為的掛靠經營企業,立即停供發票并依法處理。對于開具或接受增值稅專用發票不規范導致少繳稅款的掛靠經營企業,如果業務交易真實則應依法補征稅款和處以罰款;如果掛靠經營企業以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為目的,則應堅決予以嚴厲打擊,依法處罰并移送公安機關。
參考文獻:
[1] 鄒小康,施長友.交通運輸業增值稅轉型探討[J].財會通訊(理財版),2007(12)
[2] 朱俊福.稅收政策與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J].稅務研究,2011(11)
[3] 王珮,徐瀟鶴,鄭珩.《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及相關政策解讀[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2(4)
[4] 常晉.“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的稅務影響及對策分析[J].中國外資,2013(4)
[5] 朱慧.“營改增”前后交通運輸業稅負變化的比較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3(8)
[6] 秦詩敏.淺析營改增意義及對城市公交行業的影響[J].科技資訊,2013(5)
(作者單位:中共山西省委黨校 山西太原 030006)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