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莉
【摘 要】閱讀是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的語文能力之間是相互影響的,閱讀能力的提高對學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有著促進作用,初中階段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時期,培養好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養成好的閱讀習慣,能讓學生受益終生。本文就初中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提出了幾點粗淺的建議,希望對初中閱讀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能力 建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02
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學習語文重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其中,閱讀能力是基礎,閱讀能力的提高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力,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我們要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初中語文作為語文學習的過渡時期,更應該引起語文教師的注意。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電子產品的出現,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作為信息傳播的媒介,從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來看,無疑起到了消極作用。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發育尚不完全,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對周圍新鮮事物充滿著好奇心,電子產品的出現以及不斷更新換代對當代中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會大大降低學生對紙質讀物的興趣。因此,語文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努力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閱讀感興趣,那么就會自覺的積極閱讀,閱讀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學生帶著興趣學習,會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同時也能使課堂更加生動、活潑,這樣的課堂氣氛也能夠帶動那些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同學投入大學習中,使全班同學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讓所有同學都能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興趣的培養需要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了解學生需求是教學的前提,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才能實現教學的意義,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解學生的閱讀特點,感興趣的話題,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渠道,能夠適當的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同時,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適當采取“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方法,點到為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閱讀欲望,為學生打開閱讀的窗口,讓他們去自主探索閱讀,并且深入思考所學知識和閱讀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己親身的閱讀感受發現閱讀的樂趣,培養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二、將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初中生還處在生理、心理發展迅速發展的時期,自控能力較差,表現欲強,好奇心強,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為教學服務。教學方法如果適應學生的實際能夠讓教學變得順風順水,并且順利實現教學目標。針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一目標,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這些心理特點。
由于初中生的自控能力較差,教師要給學生布置適當的閱讀任務,用任務來約束學生的行為。另外,初中生還具有較強的表現欲和好奇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為學生簡單介紹好的文章和書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一部分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會在課下自覺閱讀,等下次上課時教師可以問一下學生的閱讀情況,讓讀過的學生談讀后感,并且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以適當的獎勵,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斗志,增強學生的閱讀動力,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水平定有所提高。
三、多傾聽學生的聲音,鍛煉學生的閱讀和思維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素質教育的施行,教育越來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多傾聽學生的聲音。閱讀課也是這樣,教師要多傾聽學生的聲音,了解他們對閱讀的看法和建議,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實施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案。通過傾聽學生的聲音,我們可以掌握學生的閱讀興趣,發現學生的閱讀特點,這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很大的幫助。
在閱讀課上,教師可以定期組織的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自選書目或者文章,在課上交流想法和心得,給學生充分發揮的機會。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能夠達到資源共享的效果,教師通過讀書交流活動能夠為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閱讀后暢所欲言,加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通過這樣的交流,能夠加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閱讀感受力,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奠定基礎。此外,通過交流,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注重因材施教,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從古到今,因材施教一直是我國教育不變的思想,不管是什么學科,什么內容,哪種能力的培養,都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在閱讀教學中因材施教就要做到對學生全面了解。調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感興趣的話題,為學生提供符合實際的閱讀材料。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閱讀能力的不同,提供有梯度的閱讀材料,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適當的鍛煉。閱讀材料的選擇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如果教師選取的閱讀材料難度較大,學生讀不懂,勢必會大大降低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如果教師選取的閱讀材料難度較小,同樣也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根據學生的閱讀差異選取不同的閱讀材料,能夠讓每位學生都有鍛煉,共同進步。
閱讀能力的提高,除了注重閱讀材料的選取外,還要注意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能夠讓學生受益終生。教師可以為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提供指導作用,幫助學習制定閱讀計劃,同時,在閱讀時,培養學生記筆記的習慣,讓學生隨時記錄在閱讀過程中的所思所想,這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是很有幫助的。
五、增加課外閱讀量,豐富閱讀內容
閱讀的世界是很廣闊的,學生除了要閱讀課內知識外,還要適當增加課外閱讀,通過增加課外知識的閱讀,可以讓學生對閱讀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了解閱讀的真實面貌,通過了解閱讀的廣闊性,讓學生發現自身的渺小,激發他們閱讀的動力。閱讀的過程就是知識的獲取過程,教師通過給學生提供課外話題,能夠讓學生達到“不出門而知天下事”的效果,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增加課外閱讀量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想高度,思維高度的提升對學生的學習和以后的生活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除了上述所述幾種方法外,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正確的閱讀軌道上前行,最終實現提高閱讀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