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銳華
【摘 要】眾所周知,在高中教育階段,應該把課堂教學作為學校教學的中心工作,怎樣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改革課堂教學中不適應的部分,是大多數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和研究的事情。本文就高中英語課堂的教學狀況,對如何進行課堂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中英語 新課改 課堂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59
課堂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如何會直接影響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高中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并且尋求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已達到教學目的。那么,在目前的英語課堂中,主要存在著哪些問題呢?又該怎樣去解決呢?
一、英語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滿堂灌”現象普遍。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仍然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就是突出的表現。“滿堂灌”是指教師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主觀地將教學內容向學生進行灌輸,而不注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些教師通常認為自己講的多,學生才能學得多,因此課堂的大半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進行單純性的知識講解,既沒有課堂互動環節,并且給學生留出的練習時間也明顯不夠。在目前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采用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是非常常見的。這種方式有著很大的弊端,例如會使課堂氣氛變得沉悶枯燥,師生交流的匱乏,學生的主動性受到抑制等等。總之,這個問題是不利于英語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自身發展的。
2.忽視整體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忽視整體教學也是不可避而不談的現象,并且這個問題主要體現在對英語課文的學習,或者閱讀教學過程中。主要表現就是在學習一篇文章時,教師往往只注重各個部分的學習,而忽視了一篇文章的整體性。例如,在講解一篇課文時,教師會把課文中出現的語法進行系統的講解,這種做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教師在講解時會脫離課文本身,或者單純進行詞匯講解、句子講解等,都忽視了文章學習的整體性。結果就把一篇文章講得支離破碎,學生學得一頭霧水,缺少聯系性和銜接性。這種做法不利于學生對篇章的整體理解,也不利于學生對“塊狀”知識的理解和感知。
3.不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意識。新課程改革使得許多教學觀念得到了更新,例如,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傳統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不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課堂教學完全由教師掌控,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安排課堂內容,一般采用上講下聽的形式,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只是接受知識的灌注,而不是主動學習。這就是因為教師不能有意識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一根粉筆、一塊黑板進行知識講解,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師生交流互動以及學生交流等。
4.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是進行交際的工具,因此,學生的實際能力也是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知識的講解上,就必然會忽視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教學中的這個問題也會影響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建議
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積極尋求解決的措施,以使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面對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決。
1.由“滿堂灌”到少講多練。“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知識的傳播,但是教學效果卻并不一定好,反而給學生帶來壓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減少單純性講解的時間,給學生留出一定的空白時間。在空白時間內,學生可以進行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做練習等。課堂上的知識講解是必不可的,但是教師可以轉變一下方式,例如,在講解之前向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由這種導入的形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一些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要明確指出,并且能進行詳細的講解,然后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訓練,以鞏固學習成果。總之,教師要貫徹少講多練的原則,改變“滿堂灌”的形式,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一個主動接受的過程。
2.重視整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英語教學的整體性。這個整體性首先表現在課堂教學程序的整體性。教師要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合理安排教學步驟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過程。例如,英語課堂教學可以包括課前展示、課堂導入、提問、討論交流、課堂練習等等。教師要按照這個步驟,按部就班進行教學工作的展開,并且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調整。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其次,也是最重要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整體性,在學習一篇文章時,先把文章本身放在首要位置,在這個基礎上分析文章中的詞匯、語法、結構等,這樣能夠避免學生學習的片面性,讓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由此進行知識的拓展和學習。通過整體性教學,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到兼顧,把單詞學習、語法學習、句子理解結合在一起。能夠在讀課文時學習單詞,在學習語法知識時感悟文章,達到統籌兼顧、融會貫通的目的。
3.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是到什么時候也要強調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使教與學、師與生形成良好的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達到這個目的,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興趣,豐富課堂活動形式,營造良好課堂氛圍來實現。例如,在課堂教學中設置疑問解答、討論交流等環節,可以由教師提出相關的問題,鼓勵學生回答。也讓學生通過自學,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小組以這個問題為中心展開探究性學習。教師在講解知識過程中,盡量要講的生動形象,例如在講解語法知識時,盡量要多舉些事例,幫助學生理解,或者舉些學生身邊的例子,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
4.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素質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更是要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在每節英語課上,教師都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做一定的練習,既是對所學知識的檢驗,也是對學生知識的鞏固。其他方面,在教學過程中也注重各種能力的培養,例如,培養學生預習的能力、總結概括的能力、表達交流能力等等。探究性學習能夠促進學生主動作用的發揮,使學生的各種能力都能得到培養和提高,教師要對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總之,要使高中英語教學質量有所提高,使學生的英語水平有所提高,教師就要善于發現和總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且不要回避這些問題。當面對這些問題時,教師要從教育本質出發,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勇于探索和實踐,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就一定使這些教學問題得到解決,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