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威
摘 要:21世紀是一個數字信息時代,隨著互聯網絡技術的深入開發和應用,人們逐漸進入了一個以互聯網絡為載體的數字時代,數字時代的到來影響著人們以往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尤其在商業領域,數字時代影響了當代商業的運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既然數字時代對于商業管理的影響如此之大,企業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經濟動力,需要結合數字時代的特點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從而更好地促進自己跟著時代的腳步去發展,本文結合當前時代背景,通過對大數據的相關概念的闡述,來討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企業應當如何運用大數據來實現企業的優化管理。
關鍵詞:大數據;企業管理;數據分析
一、大數據時代的相關概念
1.大數據概念
大數據的概念建立在數據庫的基礎之上,就傳統的數據庫來說,數據庫的基本單位是以MB為單位的,但是大數據卻是以GB甚至是TB為單位的,那么可以把大數據簡單地理解為數據庫的集成,這種定義是根據大數據在容量上的特點來定義的,但是實際上來看,大數據并不僅僅只有“大”這一個特點,大數據在這個時代被賦予鮮明的時代特點,規模性、多樣性、高速性和價值性是目前學術界普遍認同的大數據所具有的特點,根據這種觀點,我們可以對大數據進行一個寬泛的定義,大數據是一種具有多樣性,高速性,規模性以及價值性的數據庫集成[1]。
大數據的多樣性表現為,大數據的種類不僅僅是某一個特定的單位數據,而是由多種類型的數據共同組成的,這些數據的類型不僅僅包括傳統的數據庫所產生的數據,還包含著結構化、半結構化以及非結構化的數據形態,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特征增強,這種傳統數據所占的比重在不斷地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其他種類的數據,那么這種特性就決定了對于大數據的處理不能用傳統的方式[2]。
以往的數據處理是先通過固定的模式再得出數據,而由于大數據的多樣性,這種處理數據的形式顯然是行不通的,對大數據時代來說需要通過一種甚至幾種方式來共同處理大數據,并且將得出的數據作為基礎資源來解決同類型的其他方面的問題。
2.大數據與企業管理變革的關系
企業的運營向來是離不開數據的支撐的,一旦企業的某項重要資金涉及十分巨大的數額的時候,就需要企業進行相關的績效管理。就以往來看,這種績效管理的數據處理只是基于最基本的企業管理流程,很多企業并沒有把這些數據當做是種附加資產,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客戶到企業辦理業務,企業按照基本流程對客戶進行登記,企業會積累很多的客戶相關的數據,那么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可以讓企業對客戶進行二次的開發,了解客戶還有哪些潛在的需求,這部分的數據就可以很好地轉為企業的利潤,這就表明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數據是可以變成資產來運作的,這就對企業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3]。
二、大數據時代下企業管理的新思路
1.簡化數據管理
大數據時代下,數據的規模是十分龐大的,如果企業對于數據的把控過分精細就會導致厚此薄彼,從而忽略了正常的績效管理。企業的數據處理部門(CIO)的主要職能是對企業整體數據進行技術分析和研究,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就要求這個部門不僅要懂技術更加要懂管理,其管理的內容包括:數據分類,統計分析和優化。
2.加強硬件管理
大數據時代下需要利用各種手段對數據進行適當的分析,那么這就需要企業對相關的硬件設施進行投入和管理,由于大數據的數據基數是十分龐大的,所以企業在硬件設施如網絡、儲存器、服務器以及終端設備上都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投入,同時管理這些龐大的數據也需要企業做一些規章制度上的調整,管理數據并不是企業最終的目的,而是要在這些數據中發現能夠給企業帶來價值的信息,并且利用這些數據來對企業的各項決策保駕護航[4],企業可以通過對數據地整理和分析來判斷決策的正確性以及決策之后的風險,讓企業可以更好地規避在發展中的風險。
3.著力人力資源管理
數據是一種最原始的資源,如何讓這種資源產生價值,主要就在于如何對這種資源進行開發和使用,在互聯網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網絡上的資源十分的豐富,大多數人認為這些資源是沒有什么利用價值的,同時也有人通過對小部分資源的把控體現了這些資源的價值。這就說明,在這個時代,信息資源以及原始數據資源是十分充足的,但是有效性不高,這就要求信息的處理者可以很好地對這種資源進行整合,隨后經過各種技術加工,深度挖掘形成具有規律性或者指向性的數據報告。這就要求企業在進行數據管理的過程中更加注意數據處理人員的素養,這種素養包含兩個方面:職業操守和專業技能。在專業技能方面要求這些人員不僅僅具備處理數據的能力,更加需要具備提煉加工信息的能力,還要會對企業數據信息進行相應的管理;在職業操守方面,數據處理人員的保密工作需要企業著重注意,這些信息不僅僅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也能夠為其他同類企業創造價值[5],
這就需要企業提高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的能力。
三、企業管理中利用數據的注意事項
1.合理利用數據
大數據并不是萬能的,在企業管理中不能夠對大數據過分地依賴,數據只能作為參考或者作為指向性的方針,并不能夠解決企業任何方面的問題,尤其在當前條件下,基礎數據的真實程度十分低,如果說在數據處理的過程中錯用了這些數據,那么得出的結論往往有所偏差,企業如果盲目地相信這些數據,那么后果會十分嚴重,企業的運營管理還是需要結合自身發展經驗和當前的社會現實。所以大數據并不是萬能鑰匙,迷信盲從的結果往往是自毀前程,利用大數據需要合理,同時更加需要智慧。
2.注重防范危機
大數據不僅僅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影響著企業的各項決策,企業對數據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對數據的處理技術也越來越成熟,但是現實的情況卻是:由于對數據的過分使用,導致企業在主觀判斷上失去了方向,造成很多企業出現決策失誤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當前數據資源的現狀所造成的,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各種信息數據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對這些數據進行嚴格篩選、提煉并且通過各種精確的算法得出結論卻是十分困難的,在當前的條件下,對于社會上的數據資源進行刪選都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何談科學處理計算這些數據呢?原始的數據出現失誤,那么結果自然不會正確。同時在對數據的處理上,主觀色彩十分嚴重,對于同一條數據有的人抱著樂觀的心態,有的人卻保持著一個悲觀的心態去看,那么這樣分析得出的結果自然是大相徑庭的[6]。所以對于數據的判斷需要更加理性,同時需要時刻注意對于數據危機的防范。
3.密切實際需求
由于大數據的利用需要大量的硬件設施投入和人力成本,所以在企業管理中,利用大數據的時候需要做一個全面的把控,結合自身的實際制訂適合自己的IT框架,就國內目前對于大數據使用的現狀來看,我國商業智能、政府管理以及公共服務方面是大數據利用最多、同時也是貢獻最多的領域,而就企業來說雖然大數據對于企業的發展和決策有十分重要的戰略以及指向意義,但是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去使用[7]。從大數據的投入成本來看,國家的大部分企業在新階段是沒有能力使用大數據來進行企業管理的,那么企業方就不要一味地去追求建立自己企業內部的數據系統,可以考慮用其他的方式來解決,比如將自己的企業數據外包出去。
參考文獻:
[1][5]孟小蜂,慈 祥.大數據管理:概念技術與挑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01):146—169.
[2]馬 琳.大數據時代下的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4(07):12—15.
[3][7]奉 梅.大數據時代下企業管理所面臨的挑戰與創新[J].現代企業, 2014(11):20—21.
[4]姚 璐.大數據時代下企業管理及應用[J].科技創業月刊,2014(01):38.
[6]王 岑.大數據時代下的政府管理創新[J].中共福建省黨委校學報,2014(10):25.
(作者單位:廈門康奧克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