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華
【摘要】朗讀對于學生,尤其是小學生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夠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對思想感情的把握,從而潛移默化的提高他們的語言感受能力。朗讀訓練是語文課堂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照顧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形式多樣的進行朗讀指導。
【關鍵詞】朗讀訓練;異步教學;個性;多樣性;評價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話語文課堂里常有耳聞。分組朗讀,全班齊讀,教師范讀,播放朗讀錄音,是語文課里最常見的教學方式。書聲瑯瑯,可是朗讀訓練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原因何在?很多時候語文課堂里,是齊宣王聽竽,朗讀訓練缺乏對學生個體的針對性,教學效果事倍功半。如何提高朗讀訓練的效果?異步教學理論認為:語文朗讀訓練,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習的個體性這一學生學習的本質特點,通過學生的個體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語文課堂里,我嘗試著用異步教學的理論為指導,不斷探索著從學生個體差異入手,有針對性的用各種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一、朗讀出個性
課堂上,語文老師常用的一句教學術語:“請大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有感情的朗讀”,朗讀出的是誰的感情?教師往往以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自己對作者情感的體驗為標準來衡量學生的朗讀是否有感情。有位語文老師要求學生朗讀《頤和園》第四自然段:“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不少學生把“滑”讀成了重音。這位老師指導說,“滑”在句子中描寫出昆明湖湖水非常靜,在這里讀時就要把重音輕讀。有個學生提出不同意見說,把“滑”讀成重音,可以體現出游船、畫舫在平靜的湖面上動作的輕柔舒緩,從而體現了湖面氣氛的寧靜。這位老師說,“滑”在這里沒有讀成重音的道理,并要求學生按自己的要求一定輕讀。在老師的堅持下,學生下次朗讀,果然整齊劃一,都輕讀了。學生的個人體悟不見得沒道理,然而在老師統一的標準下,個性化理解沒有了,朗讀興趣受到打擊了。
我們的教育教學理論反復強調,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課堂教學上,教師的任務就是營造一種氛圍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去學習語文,而不是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體會強加給學生,忽視學生的個體感受,壓抑學生的情感。在《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學時,最后兩句話的品讀,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讀法。生1:“青蛙/為什么/沒參加?↑他/在洞里/睡著啦。”(小小聲,讀時用手指指頭成思考狀,然后自己告訴大家,并用了“氣聲”來讀“睡著啦”,表現生怕吵醒小青蛙);生2:“青蛙/為什么沒參加?↑”(兩手一攤,小嘴一撅,好像很生氣)“他在洞里/睡著啦”(又變了一個聲音,好像另一只小動物回答問題);生3:“青蛙/為什么/沒參加?↑(頭扭向另一生,表示發問)另一生:“他/在洞里/睡著啦”(手比睡覺樣兒)。學生這些個性化的解讀,我都恰如其分的加以鼓勵。也許學生的理解不是很到位,然而我們的課堂不正是因此而顯得精彩紛呈嗎?
二、形式的多樣性
學生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課堂教學里,朗讀方式的千篇一律缺乏創新,勢必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和尚念經,口中瑯瑯,口到心不到,這樣即使書讀千遍,也無法“其義自現”。根據不同課文的不同的需要,運用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有了不一樣的感受,獲得了不一般的學習興趣。
朗讀形式根據課文的內在需要,可以有多種的表現。重點詞句的比較朗讀:《蜘蛛》里“一個飛蛾投到網里了”,我讓學生把“投”換成“落”、“掉”進行比較朗讀,一換一讀中,學生很快理解到“投”字恰如其分的寫出了“飛蛾”是無意中“自投羅網”的。利用插圖的看圖朗讀:《狐假虎威》朗讀時,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狐貍東張西望,老虎半信半疑,小動物們滿臉恐懼,抓住這些生動形象的畫面,想像后朗讀,收到了很好的朗讀效果。身臨其境的配樂朗讀:《蠶婦》和《憫農》朗讀時,配上劉天華的二胡獨奏曲《病中吟》,在時而幽咽微吟,時而激憤高亢的音樂聲中,學生自然而然的讀出了“蠶婦”、“憫農”哀怨激憤又無可奈何的語氣。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讀:《狼和小羊》朗讀訓練時,分別以狼和小羊的身份分角色朗讀,學生心領神會的讀出了狼的狡猾、驕橫、蠻不講理和小羊的溫和、軟弱、楚楚可憐。生動傳神的表演朗讀:教學《美麗的公雞》,讓學生自制頭飾、大樹、青蛙等道具,分角色表演朗讀,學生朗讀中,演出了公雞的神氣活現,啄木鳥、蜜蜂、青蛙的不卑不亢,老馬的語重心長。朗讀形式豐富多樣,不一而足。根據實際需要配以新鮮趣味的朗讀訓練方法,調動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強化了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和學好語文的信心,對語文朗讀訓練效果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評價的鼓勵性
由于生活閱歷及知識水平的限制,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在朗讀中,往往比較生硬,缺乏活力。這個時候,教師在指導學生的朗讀中,要善于聆聽,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都要不吝贊美之辭加以肯定鼓勵。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個性情感。沉靜內向的學生,朗讀完,老師評價說:“你這次朗讀,在某某詞某某句,讀得非常好,準確的讀出了它們所要表達的感情。”仔細具體的評價可以使他們保持好高度的關注力。外向開朗的學生,朗讀完,老師一句“你讀得真棒”能使他們保持高昂的學習積極性。恰如其分,妙語生花的評價語,對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高個性化的朗讀訓練效果,需要語文老師不斷的探索、多方的努力。在異步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學生的個體朗讀訓練得到了最優化的進行。在多讀、樂讀、善讀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帶動了整個語文學科的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崔秀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究[J].學周刊.2011(05)
[2]林少芬.小學語文朗讀訓練的有效性探索[J].新課程(小學版).2011
[3]丁連軍. 淺談小學語文朗讀訓練的策略[J].新課程(教研版).2010
[4]張潔.朗讀與朗讀教學辨析[J].語文學刊.2006(01)
[5]董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語言訓練[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