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迅速發展和完善,對于我國住房制度市場化改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實踐表明住房公積金制度的設計和運行也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其住房保障目標順利實現。文章以運城市為例,分析了運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住房公積金制度 住房公積金管理 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4-285-02
一、引言
我國的住房公積金制度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公積金制度試點開始于1991年。1991年5月,上海市政府發布了《上海市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借鑒新加坡公積金制度的成功經驗,結合上海市的實際情況,建立上海市自己的住房公積金制度,這是我國在福利分房制度向住房市場化、商品化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建立的一種由國家支持、單位資助、職工互助以解決住房問題的多元化住房籌資機制的最初嘗試。全面建立在1998年。24年來,公積金制度體現出的作用是巨大的,它為我國住房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動員了國家、單位和職工三方的力量;聚集了相當規模的結余資金;為保障房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持;而且對其政策調整也成為住房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實踐表明,這項制度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制度的設計和運行,其次是制度內部和外部出現的不利因素,這些因素對于制度的健康發展、制度目標的實現都有不小的阻礙,因此,對公積金管理進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運城市為例,分析了運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的對策。
二、運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概況
運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成立于2004年6月,屬全額事業單位,副處級建制,負責全市行政區域內住房公積金管理。運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機關內設8個科室,下設16個管理部,包括13個縣(市、區)管理部和山西鋁廠、中條山有色金屬管理部。運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按照國家規定對住房公積金進行管理、運營、核算。
近年來,運城市公積金事業穩步發展,公積金的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公積金歸集覆蓋面持續擴大,財政補助逐步到位,個貸發放持續增長,轉型改革初現成效。
2009年,運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歸集住房公積金6.36億元;2010年7.25億元;2011年8.68億元;2012年9.97億元;2013年11.86億元。2009-2013年,運城市公積金歸集額呈逐年增長的趨勢,這種增長的趨勢在未來還會持續。
三、運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存在問題
1.管理制度缺失和不健全造成諸多風險隱患。目前,住房公積金的內控制度和風險管理體制機制存在較大缺陷,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從內部控制看,部分地方疏于對資金的管理,資金不能有效地集中,極易導致對自身利益的過分追求。從風險管理看,住房公積金的資金運作潛在風險較大。各地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互相之間不交流,資金只在本地區內部流動,一旦本地區公積金資金流通不暢,極易產生流動性風險。目前,運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尚未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各項管理制度還不健全,管理能力相對薄弱,容易引起管理風險。
2.管理決策及執行力存在弊端。運城市住房公積金成立僅10年,在決策體系、執行運作體系方面還不成熟。運城市住房公積管理中心仍舊存在多頭管理問題,管理人員素質不高、職責不明確,相關的規章制度不完善甚至缺失。在住房公積金的管理過程中,存在著辦理手續、程序復雜繁瑣,管理手段落后,限制條件較多等一系列的問題。
3.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落后。首先,運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并沒有將人力資源管理上升到戰略高度。其次,住房公積金中心缺乏有效的、合理的用人機制,不能充分地發揮每個職工的效用。再次,運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缺乏適當的激勵機制。
4.管理信息系統不健全,中心數據管理存在漏洞。目前,運城市的公積金管理雖然實現了微機化、信息化,擁有一套管理信息系統,但是統計信息模塊的管理系統仍不健全,主要依靠人工進行,誤差較大。此外,由于缺乏與住房建設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對二手房市場的供應成交量信息、具體運作情況難以通過管理系統進行準確把握。
四、提高住房公積金管理對策
1.提高職工住房支付能力。(1)在實行差異化的貸款條件方面,將全體繳存者按照其收入分為若干個收入組,可以調增以下貸款條件和公積金使用條件:實現差異化貸款利率,公積金貸款利率在低收入群各組實行逐次降低,在高收入群各組實行逐次提高;實行上下限措施,對于低收入群,降低其最低首付款比例,對于高收入群,提高其最低首付款比例,在貸款期限上限上給予低收入群傾斜;實行還款機制多樣化,除了等額本金、等額本息外,還可以采用氣球式還款等還款方式;針對不同收入組設定不同的貸款上限,并同時考慮其貸款首付比、貸款利率等條件。(2)進一步拓展住房公積金的提取和使用功能。在現有的提取條件外,要積極探索新的可能,以與時俱進的眼光看待住房公積金的使用對住房市場的積極影響,努力拓展住房公積金的提取條件的和使用功能。(3)對于新職工、沒趕上“房改房”的老職工等住房支付能力不足問題更為突出的特殊群體,除執行差異化貸款條件、放寬公積金提取和使用條件等政策外,還應給予一定優惠政策,如優惠利率等。
2.建立住房保障體系。公積金制度對于促進建立住房保障體系方面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為需要納入住房保障體系的低收入居民進行供給端支持以及提供擔保。政策設計體現在兩個方面:(1)考慮到公積金的私權性質,地方財政應通過借貸形式實現對公積金增值收益的使用,資金使用成本低于商業銀行貸款利率;還可以考慮利用公積金增值收益購買國家財政發放的住房債券,同時,債券的還本付息應通過國家的擔保來降低公積金的風險。長期來看,國家財政應是主要的資金來源,公積金增值收益余額只能作為一種資金的補充。(2)今后在政策許可和市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公開發行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金融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可以購買,這樣就可實現公積金資金由系統外向系統內的流動。
3.完善住房公積金治理結構。(1)將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定位為一個為中低收入人群解決住房問題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機構。(2)既然要將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定位為住房政策性金融機構,那么不能出現多頭管理,將管理中心和管委會合并,形成地方中心,也即住房政策性金融機構。政策性住房金融機構的本質是金融機構,那么其管理運營就應當參照金融機構來實施。(3)建立公開透明的住房公積金治理機制是必然趨勢。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將行政公開的原則上升到了法律層面,它要求各級行政機關及負有公共管理職責的組織必須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同時明確了公開的方式程序和監督保障的措施。這項本就是為了民生事業的制度立足點和出發點始終應當是民眾的住房需求,而民眾必須清楚地知道公積金管理的現狀以及公積金帶給自己和潛在會帶給自己什么。(4)在治理方面,可以通過立法賦予住房公積金治理機構以行政強制措施權,也可以委托勞動行政管理部門在勞動監管的法律框架內執法;明確賦予勞動者以類似其得以向用人單位主張社保繳納義務的權利和法律途徑,建立社會監督行政執法、司法救濟互動的治理結構。
4.完善住房公積金監管體系。(1)一方面,積極制定和頒布公積金制度相關法律法規,如政策性銀行法,公積金審計實施辦法等,實現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對公積金管理中的違法違紀行為必須嚴加約束和處理,這就要完善法律責任制度,實現有法必依,違法必究。(2)調整監管主體,提高監管主體專業性,金融性質的機構就應當由金融、財會等專業機構作為監管主體,建設等行政部門可參與監管、但僅為輔助。同時,要加強審計、法律、社會三重監督。在改善多頭監管的情況下,還要賦予金融監管主體有力的監察權,這樣才能夠保證監管措施的順利執行和結果有效。(3)加強監管部門協調,多種監管手段配合,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通過央行、銀監會等各監管主體的配合和協調,實現審計等監管手段的定期化和常規化,保證公積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此外,加大社會審計事務所參與公積金審計監督的力度和廣度,建立常規性的社會審計制度,發揮其效益性審計的優勢。
5.完善住房公積金資產管理提高風險防范能力。(1)建議增值收益的使用改革為有償使用,目前國家正在制定法律法規推進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公積金增值收益可以通過直接股權投資的形式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或者直接向項目貸款,這樣做一方面增加了收益,同時也保護了繳存人的切身利益。(2)由于貸款需求不足和公積金的屬地化管理,很多城市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存在沉淀資金,這部分資金存放在各城市的銀行專戶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還面臨著貶值的風險。將這些資金集中起來實行規模化投資,并允許其在全國范圍內自由流動,是住房公積金沉淀資金最好出路。(3)我們可以借鑒成熟的資產負債管理理論和方法,例如在投資組合優化過程中采用均值-方差模型,在投資風險度量上采用VaR方法(Value at Risk,風險價值方法),做到合理配置住房公積金的各項資產,將安全性、流動性、營利性有效結合起來。(4)統一并規范現有諸指標的內涵及外延,明確其計算方法,對于住房公積金的計算分析和成功運作非常重要。另外,住房公積金現有統計指標體系尚不足以完整反映各地區住房公積金資產運營的全貌,特別是不足以反映住房公積金投資效益、運行風險的指標,因而需要不斷補充和修正,以適應住房公積金資產管理和投資運作的新要求。
6.改革和完善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權屬調整與分配方式。(1)應當明確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所有權歸屬于公積金繳存人。繳存人繳存住房公積金以后,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作為受托方托管這項資產,在住房公積金運營公積金過程中產生了各項資金收益,這些收益歸身為委托人的繳存人所有無可厚非。(2)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的使用原則是有償、有期限。第一,可以將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轉變為開發貸款,利率可以等同于或略高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第二,直接入股建設廉租房或者經濟適用房等,獲得增值收益帶來的收益。上述兩種方式獲得的收益可以再次投入到新的項目當中,如此循環,增值收益將會持續增長,繳存人的利益也將持續最大化。(3)近期而言,應當從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中專門拿出一部分,將其以貼息貸款的形式發放給有一定購房支付能力的中低收入家庭進行置業,讓他們能夠享受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的支持。對于無力獲得住房公積金貸款的繳存人,要在增值收益中分割出適當比例對其繳存賬戶計發投資紅利。
參考文獻:
[1] 路君平,李炎萍,糜云.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3(1)
[2] 滕濤.住房公積金與房地產市場調控配合機制探討[J].政策研究,2011(4)
[3] 趙俊華,佟廣軍.住房公積金行政執法的幾點思考[J].當代經濟,2009(3)
[4] 邵陽.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研究述評[J].康定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4)
[5] 張興文.淺談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研究,2010(4)
[6] 陳杰.中外住房公積金制度之比較[J].上海房地,2010(9)
[7] 蘇多永,張玉香.保障性住房供給不足原因與建議[J].上海房地,2010(3)
[8] 裴伶俊.如何提高企業住房公積金的使用率[J].經濟師,2012(9)
[9] 陳瑾.論住房公積金制度的運行效率[J].建筑經濟,2008(1)
[10] 郭曉霞.論利率管制下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分配的公平性[J].中國房地產金融,2010(3)
[11] 徐進.提高住房公積金覆蓋率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市場,2011(31)
[12] 覃芳青,周湘婷.如何通過“開源”與“高效”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效率和使用率[J].大眾科技,2011(1)
[13] 謝虎.住房公積金運營及使用的影響因素[J].經濟導刊,2011(6)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作者簡介:魏罡,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12級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