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之間的競爭逐漸由經濟、政治競爭轉換為科技力量的競爭。而科技對一個地區生產力、經濟的帶動則主要依靠科技成果,特別是高新技術成果應用轉化來實現對整個社會帶來的價值增值能力,因此提高科技成果應用轉化能力則成為了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
關鍵詞: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現狀;國內外
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復雜的知識轉化、價值創造過程,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如何加速科技產業化進程,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率,增強科技服務于經濟的功能,進而增強本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越來越被當今各國所重視。在新時期,中國的科技成果雖然數量多,但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很低。因此,有關科技人員要以現階段我國科技成果轉化面臨的問題為突破點,充分考慮科技成果轉化的國、內外影響因素,從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合理選擇。
1 科技成果轉化的理論內涵
科技成果轉化在宏觀上是指由科技供給、轉化、需求和環境等系統組合而成的一個系統工程。在微觀上是指為了提高生產力水平對科學技術中具有實際價值的成果進行不斷研發、應用和推廣的活動。科技成果轉化理論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征:第一,它是指具有實際價值和實際作用的科技成果;第二,科技成果的轉化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第三,科技成果轉化要產生新產品、新工藝和新產業;第四,科技成果轉化要按照商品的經濟規律進行,從而形成有利于成果轉化的機制。
2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現狀及必要性
我國十分重視科技成果轉化,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實現了從中央到地方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推廣,政府等有關管理部門制定了相應的管理政策,并安排了一定數量的專門人員進行管理。比如,在1996年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明確了政府的職責,提出了成果轉化的方式和內容,使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有了法律的保障。1999年,為了改善我國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能力薄弱的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從根本上形成了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和機制,并把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科技成果數穩步增長,但科技成果應用轉化數卻并不樂觀,產生了“高定位、弱協調、少環節、低能力”的問題。2013年底,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率目前僅為20%,遠低于發達國家的40%。我國每年數以萬計的科技成果產生,其中僅有一少部分轉化為直接生產力,這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浪費。因此,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高國民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是當前我國經濟和科技工作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3 國內外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現狀分析
3.1 國內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現狀分析
國內文獻中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模式最常見的有自行投產模式、技術轉讓模式、委托開發模式和聯合開發模式。大多數國內文獻對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傾向于對某類單位或某個領域的模式研究,比如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模式發展研究、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模式的探析、醫藥科技成果產業化模式研究等等,國內學者鄧雪鵬從科技成果轉化的現狀出發,通過剖析科技成果轉化的各環節,找到成果轉化的瓶頸,認為良好的外部綜合服務環境是保證科技成果轉換順利進行的必備條件,在此基礎上提出兩種成果轉化模式。學者班瑞鈞從高等院校在科技研究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的角度出發,結合目前高校促進科技產業化的模式主要有成立校辦企業和大學科技園等方面提出從促進科技成果轉讓、落實和保護知識產權、設立技術轉讓中介機構三方面加強技術轉移和產業化成果轉化工作。
雖然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數量逐漸增多,但是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特別是科技成果轉化對經濟發展促進方面。這是由于科技成果轉化缺乏市場導向、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低、科技成果轉化主體自身能力不足等問題造成的。可見,現階段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
3.2 國外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現狀分析
美國通過建立小企業發展中心、中小企業信息中心以及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來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經濟持續增長,同時還采取了國家研發資金帶動民間科技資金的做法以及項目招標評估和分階段實施等科學方法。日本在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方面制定了“委托開發”和“開發斡旋”等制度,各省(部委)都設有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部門或獨立行政法人,并從政策和資金方面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各種形勢的支持。英國則形成了政府層面、公共層面和私人公司三個層面多層次、全方位、結構合理的整套科技成果產業化服務體系。
雖然美國、日本、英國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政策不同,但是都非常重視科技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并且國家的主導力量也積極參與到科技成果轉化的工作中,通過經濟或者政策手段提高大中型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參與,同時,也加強了對科技成果轉化專業人員的培養。
4 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選擇
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選擇是針對不同主體發展狀況對轉化方式的最優選擇,從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科技成果轉化率的提高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需要對轉化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進行考慮,尤其是在對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選擇方面。
4.1 注重市場的導向作用
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選擇要注重企業所在市場的經濟發展需求,要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和市場發展相適應的運行機制。首先,在科研成果立項和研制階段,不能只追求學術上的價值,還要增強科研人員對科技成果研發市場前景、產業化過程中的成本和效益之間的重視。其次,隨著產業鏈的發展,企業要明確科技成果的特征,針對不同的科技成果選擇不同的產業轉化鏈。
4.2 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政府是科技成果轉化優劣外在推動力。因此,要實現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要加強政府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引導,實現政府對科技成果市場的宏觀掌控。政府還要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優惠政策的支持,確定重點扶持的對象,幫助企業選擇最優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
4.3 增強科技成果的轉化需求
增強科技成果的轉化需求是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的主要途徑。首先,要增強企業和政府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主導作用。其次,要刺激科技成果轉化的需求產生,加強各個主體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4 結合企業自身資源,充分關注轉化的影響因素
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會受到市場、技術、資源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企業的資金力量、資金獲取方式、科研水平、對市場的適應力等自身資源是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因素。因此,企業要結合自身資源的特點,選擇適合自身科技成果轉化的模式。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要求經濟要不斷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不斷加快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因此,國家也逐漸出臺了關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明確了政府、企業、社會市場之間的關系,為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運行提供了保障。但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發展涉及到一個區域的政策、經濟、社會等方方面面,需要有關人員樹立與時俱進的觀念,將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選擇充分體現新時代的經濟發展特點,從而不斷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蘭杰.國內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模式比較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9,3:53-56.
[2]楊栩,于渤.中國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選擇研究[J].學習與探索,2012,8:106-108.
[3]鄧雪鵬.科技成果轉化的條件與模式研究[J].商洛學院學報,2014,6: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