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波 周玲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電梯技術工程人才培養存在的四方面問題,確立了“1、2、2、1”的目標及內容,借助一個“手段”、七個“步驟”,本著“兩個突出、四個結合”的思路和方法,通過“從教師”及“從實驗裝置”的全新“育源模式”,實現探討基于項目開發實踐培養創新型電梯技術工程人才的新模式研究。
關鍵詞:實訓室建設? 應用創新型? 工程人才? 培養
1 概述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尋求人才培養模式的突破,為國家建設培養更多高層次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是當前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如何利用教學實訓中心的開發項目培養人才的案例,探討在項目實踐中培養創新型電梯技術工程人才的新模式。
2 當前創新型工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2.1 “授漁”少 中國高校傳統教育模式在培養人才上存在的問題主要在:較注重學生掌握的“知識量”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而忽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中國高校傳統教育模式屬于知識灌輸型,而不是能力培養型;是“授人以魚”,而非“授人以漁”。
2.2 “應用創新型”不多 高職院校目前雙師型教師人數不少,但應用型人才不多,創新型人才更少,而應用型創新人才則少之又少;其導致的結果是高職院校多年來輸送到社會的畢業生中,務實應用型人才甚多,但綜合應用能力差,應用型創新能力更差。
2.3 “電梯行業”需 在電梯技術工程專業領域的人才培養,主要集中在理論學習和現場教學,不能進行實操,導致學生不具有職業能力。在電梯行業迫切需要的人才之處幾乎是“育人盲區”,甚至存在“育人之師的荒區”,更不要說應用創新人才了。此領域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對專業教師和對廣大學生都非常重要。
2.4 “實驗裝置”罕 目前國內基于真實的職業環境來實現理論聯系實踐教學以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非常少見,借電梯實訓中心項目的開發實踐過程來進行創新型電氣工程教師隊伍和學生人才的培養,非常必要。
3 在項目研究中培養創新型電梯工程人才的模式
3.1 實踐項目研究內容及目標 ①育學生——研究內容之一。基于校企合作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從畢業生就業、成才、創業及集中性、高要求性用人單位的需求調查入手,通過對電梯工程技術專業人才需求及從業人員素質要求的研究,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提得高”的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電梯技術運用創新型工程人才。②建隊伍——研究內容之二。從培養創新人才需要的師資出發,研究“雙師型”優秀教師團隊的培養。電梯實訓中心的建設既需要方案的構思與設計,還必須細化到設備布局及具體接線、調試。通過這一實訓中心的研發,將參與項目的教師培育成工學結合教育的得力教師。③“1、2、2、1”——研究目標。第一個“1”為:在已有基礎上編著出版一本高職教育的“電梯技術工程”專業教材;第一個“2”為:建設包含二種電梯技術的實訓中心,分別用于電梯技術教學的相關實驗、實訓,另一方面則是電梯特種設備的培訓考證相關實驗、實訓。第二個“2”為:針對電梯安裝與維護技術課程的教學實驗、實訓及電梯特種作業培訓技能等級考核,撰寫理論聯系實踐,綜合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驗指導書。第二個“1”為:通過對實訓中心的建設過程,對應用創新型老師及學生培育過程總結歸納,撰寫出相關總結報告或論文。
3.2 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①構思、選材。基于應用創新型能力的培養的根本出發點,做出總體技術框架的構思。在與電梯制造廠和安裝公司充分溝通的前提下,在通過運用及核心元器件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進行立項、簽約、組建團隊。在主結線方案設計完成后,初擬設備、元器件、材料清單,通過市場調查篩選清單定貨方向。其中重點還在核心設備、特殊器件及自制器件。最后通過招投標采購符合要求的電梯設備。②安裝、調試。設備到位后,按照預先設計的布置圖、接線圖進行安裝、接線、分別進行各單一回路的檢測、調試,再著手多回路聯合檢測、調試,最后進行整個裝置的整體檢測、調試。必須高度重視今后升級到微控、智能的數據通訊接口的預先安設配備。③應用、推廣。通過電梯實訓中心在教學上的應用和特種設備考證上的應用,編寫出強調綜合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驗指導書;舉辦電梯特種設備職業資格考證培訓班,推廣應用。④總結。經過對實訓中心的應用、推廣后,歸納總結設備開發制造及人才培養的經驗、教訓,并撰寫高等教育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研究相關論文,進而考慮再逐步完善、擴展、高新技術的引入。
3.3 培養模式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具有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及個性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是電梯實訓中心有別于其它培訓基地:它不僅具有演示、驗證、綜合接線的功能,還具有啟發、引導、培養應用創新型能力的功能,針對前述“‘電梯行業需”的狀況,既考慮實踐教學的需缺,也考慮特種作業考證市場前景,并結合“常規”與“高新技術”,從循序漸進、便于理解,尤其便于學生直觀感受,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理解,有利于學生“應用創新型能力的培養”。
電梯技術實訓中心的建設在教學上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真實直觀的實踐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加強對學生實驗能力、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針對目前電梯技術發展的形勢和國內高校電梯技術課程實驗的現狀,分析各類電梯應用的領先技術,把關鍵技術通過實驗裝置反映出來,并制作配套的多媒體教學課件。結合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項目,把實訓考核內容設計為“主項+輔項”的考核改革,同時在考核方式上再進行“模擬考核+現場考核”的改革。即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進行。學生必須通過老師的傳輸與指導方能實現以上目的,老師要借助于互動,調動學生的興趣及潛能,因此項目建設強調師生結合。
培養模式的研究目的,必須考慮通過師生之間的默契配合,讓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和知識深度。同時通過電梯技術實訓中心,讓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掌握解決實際問題、自我提升、主動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還有一定的技術開發等技術創新能力。
3.4 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必須以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主導,以學生為主。不同于其它人才培養模式,電梯技術實訓室的建設是從源頭抓起的“育源模式”。
①從“教學之源——教師”抓起。以參與電梯實訓中心建設的教師通過對電梯實訓裝置的開發及實驗指導書的編寫,探索出用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綜合應用型能力的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教師自身在此過程中不斷學習、提高,尤其在綜合應用和靈活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方面得到強化。最終培養成電梯安裝與維護技術行業的應用創新型老師。②從“實驗、實訓之源——實驗裝置” 做起。除了工程、生產現場的現場教學和實操外,“實驗、實訓”在實踐教學中舉足輕重,而“實驗、實訓”必須借助于“實驗裝置”。有了充分考慮“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訓中心,“實驗、實訓”教學才能成為“有米之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與學才能更加協調、有成效。
4 結束語
高等職業教育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是一個碩大的教研教改系統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應該貫穿于職業教育三年的各個階段,其核心是培養創新能力。創新人才的培養應體現被教育者的主體性地位,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創造性的各種實訓中心建設,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在將來就業市場競爭中的生存能力。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要想成為合格的培育者,除了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深厚的理論知識,還必須具有強烈的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精湛的職業技能。在教學團隊中,加強實施“導師制”青年教師培養方案,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工作,參與企業的生產活動以及科技創新活動,讓教師參與校內外實驗、實習基地建設,積累職業工程經驗。不僅是電梯技術工程,還要在其他供配電工程、建筑設備工程等各個領域上,通過各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各項教學改革,給予學生有目標、有成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場所,以期培育滿園群燦!
參考文獻:
[1]許勁松,朱蓉蓉,洪林.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理念·原則·機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2):3-5.
[2]馬潔.論應用型人才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1):116-118.
[3]林雪燕.從應用型本科教育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J].集美大學學報,2011(1):83-85.
作者簡介:林波,男,廣西人,講師,大學本科,從事機電一體化、電梯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