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紅
在談論課堂教學中的引導技巧之前,筆者覺得很有必要說一說教師的備課。
一、備課,不只是備課文中的知識結構,更是備學生
教師的備課應該圍繞學生展開,關注學生的知識水平、生活經(jīng)驗和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需求。當授課過程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生活經(jīng)驗和心理需求時,學生才能不知不覺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這也無形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在備好課的前提下,生物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效展開課堂教學
1.教師要分配給學生一定的學習任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處煈龑W生掌握學習生物科目的一些方法,如筆記法、記憶法、發(fā)散思維學習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習法等。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分配簡單而適量的學習任務,如閱讀課文、朗讀課文、回答問題、做作業(yè)、課外做學習模型等。學生在課堂上有學習任務,就有對學習需要承擔的責任。
2.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明確課堂中問題提出的目的——鍛煉學生解決問題和語言表達的能力,發(fā)展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
教師要轉變“講”為“聽”為“導”,切不可急于求成,代替學生說出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長此以往,學生便會產(chǎn)生“聽老師講”的心理,繼而養(yǎng)成不自主思考問題和鉆研問題的習慣,致使知識在大腦中的建構不深刻。當知識量不斷增多時,學生就無法將所學知識系統(tǒng)地聯(lián)系起來,導致學生學習生物不理想。當學生無法解決問題時,教師需采取適當?shù)囊龑Х绞綆椭鷮W生理清問題中存在的知識銜接,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有以下兩種:
(1)語言引導
①直引
直引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直截了當、開門見山的引導。例如,學生解決問題時,因忘記個別詞語導致表述無法進行,這時教師可直接給學生提供詞語,幫助其順暢完成問題解決的結果表述。又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到“竹節(jié)蟲”這種學生很少接觸到的動物時,就可以直截了當?shù)馗嬖V學生這種動物是一種生活在竹林中,并且與竹枝的形態(tài)十分相似的動物,隨即再在黑板上畫出竹節(jié)蟲的圖像。如此一來,接觸過竹節(jié)蟲的學生通過回憶,就能很快地與教師產(chǎn)生共鳴,更因為知道這種動物的名稱而心生欣喜。
②側引
側引是指教師不直接點名怎樣思考,而是間接地從側面暗示,啟發(fā)學生思考,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例如,講“血液循環(huán)”時,讓學生回答“左心房和右心房中分別流動著什么血?”這個問題,當學生回答不上來時,教師可以從側面引導:左心房和右心房中流動的血液將分別流向何處?學生結合之前學習過的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很容易就可以說出左心房中的流動著的血流向左心室,右心房中的流動著的血流向右心室。而之前的彩色掛圖的學習使學生深刻記住了“左心室中流動的是顏色鮮紅的動脈血,右心室中流動的是顏色暗紅的靜脈血”。因此,學生在老師的側引下,很快就找到了該問題的答案:左心房和右心房中分別流動著動脈血和靜脈血。
③助引
助引就是輔助性引導。當學生的思維因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不夠等原因,無法解決問題時,教師需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例如:“在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tǒng)中,為什么骨骼肌能夠為運動的進行提供能量?”這個抽象且難度大的問題會使學生不知所措。此時,教師應將這個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骨骼肌的基本單位是什么?(學生:肌細胞)這個單位中含有哪些物質?(學生:無機物和有機物)這些物質中哪類物質能夠為細胞的生活提供能量?(學生:有機物)這類物質參與了細胞的什么作用,從而為細胞甚至生物體的生活提供能量?(學生:呼吸作用)”小問題的逐一提出使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思路清晰明了。助引不僅節(jié)省了課堂教學的時間,也促進了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流!
(2)肢體引導
①目光引導
目光引導是指教師用目光巧妙地把要表達的十分復雜的愿望、態(tài)度、情感迅速傳遞給學生的點撥方式。
②動作引導
動作引導是教師借助形象生動的動作、手勢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一種引導方式。例如,講“尺蠖的擬態(tài)”時,大部分學生都不認識尺蠖是怎樣的動物。此時,教師可以通過用右手手掌和手臂表示尺蠖的身體,模擬尺蠖的運動,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經(jīng)歷的回憶,進而使抽象的事物過渡為妙趣橫生的生活經(jīng)歷。此時,教師再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尺蠖的形態(tài),學生就會對這種生物產(chǎn)生深刻印象。當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教師則可以豎起大拇指對其回答表示肯定。
③表情引導
馬卡連柯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做教師的決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師?!泵娌勘砬槭侨藘?nèi)心世界的顯示,它可以把人內(nèi)心微妙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表達出來。例如,當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因思維定勢而出錯,教師可以用迷惑的表情加以引導,學生會在表情的引導下調(diào)整思維,走出誤區(qū),找準正確思路。
三、在課堂即將結束時,教師可以通過借助板書的條理性或是讓學生說出課堂問題答案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參考文獻:
郭根福.淺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探究.讀與寫:教育教學,2013(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