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秀蘭 王曉奕
[摘要] 鋼鐵工業是河北的支柱產業,但嚴重的產能過剩不僅影響了行業競爭秩序,也嚴重影響了京津冀區域的環境質量。本文分析了河北鋼鐵工業現狀,指出其產能過剩的特點和嚴重性,從宏觀經濟形勢、產能擴張機制、政績評價機制和受京津地區影響等方面分析了產能過剩的原因。提出化解河北鋼鐵工業過剩產能問題的關鍵是生態環保,必須充分考慮河北環境容量與鋼鐵產能的關系,從政府、產業和企業三個不同層次全面推進生態創新。
[關鍵詞] 河北省 鋼鐵工業 產能過剩 生態創新
[中圖分類號] 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5)03-0085-04
[基金項目] 河北省十三五前期規劃重大課題“十三五河北省化解過剩產能對策研究”(DRC13-14)。
[作者簡介] 蔣秀蘭(1976 — ),女,河北黃驊人,石家莊鐵道大學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業經濟系博士生,研究方向:技術創新、生態經濟;王曉奕(1972 — ),女,河北武邑人,河北省發展改革委員會規劃處副調研員,研究方向:宏觀經濟管理。
河北是鋼鐵大省,產能占全國鋼鐵行業1/4,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其污染排放是影響河北和整個京津冀區域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如何兼顧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是河北面臨的重大挑戰。
一、河北鋼鐵工業產能過?,F狀
鋼鐵被《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中列入嚴重產能過剩行業,是大氣污染的主要排放源和河北治污的重要對象。從產量角度看,河北是鋼鐵工業大省,在全國鋼鐵產量中占較大比重,2013年在全國粗鋼、生鐵和鋼材總產量中河北都位于全國之首,在全國總產量占比中分別達24.20%、24.02%和21.41%。
2013年河北粗鋼、生鐵、鋼材的增長率并不高。從縱向時間維度來看,河北鋼鐵行業近年來產量增長迅速,由于多重因素的影響,不同年份之間增長率的差別較大。
當前河北鋼鐵產能過剩是一種嚴重的結構性、長期性過剩。鋼鐵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非常低,距離合理水平差距較大;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端產品產能不足;產能過剩持續時間較長。目前河北SO2排放量有26.6%出自鋼鐵產業;煙粉塵排放量中來自鋼鐵產業的占比高達40%。
河北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的力度逐步加大,2014年壓減了煉鐵、煉鋼各1500萬噸的產能,超額完成任務;根據環保部門要求,重點鋼鐵企業針對環保問題制定了相應的整改方案,產能嚴重過剩問題已經得到了初步緩解。2014年,河北粗鋼、鋼材、生鐵累計產量分別為18530.34萬噸、23995.24萬噸和16932.57萬噸,其中粗鋼、生鐵比2013年同期分別下降0.6%、0.99%,是2000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但是,由于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正處于“三期疊加”時期,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逐步趨優,高產量、低需求、低效益,環保和轉型壓力大已成為河北鋼鐵行業面臨的新常態,化解過剩產能仍然面臨嚴峻的挑戰。
二、河北鋼鐵產能過剩主要原因
當前河北鋼鐵產能過剩是多因素綜合影響而形成的,既有宏觀經濟方面因素,也有鋼鐵產業自身發展的原因,還有經濟因素之外的、更深層次的體制性問題。
1. 宏觀經濟發展由強刺激、快速度轉入“新常態”,三大需求下降
為緩解2008年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我國出臺了“4萬億”投資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等擴張性的刺激政策,給鋼鐵行業帶來了巨大的需求,拉動了鋼鐵行業的投資和產能產量的大幅度增加,積壓了大量過剩產能。但隨著經濟發展由高速轉入中高速的新常態,工業投資增速回落,消費需求方面的增速也在平穩下降,工業出口增長處于低水平狀態,因此依靠快速經濟增長來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幾乎不可能。需求減少加上以往累計下來的庫存壓力,導致河北鋼鐵產能過剩情況嚴重。
2. 缺乏經濟、技術、環保約束,企業很容易擴張產能
從企業角度看,要素成本與技術、環保等方面的標準是影響鋼鐵產能形成和擴張的重要因素。當前河北生產要素市場不健全,定價機制不合理,造成資源要素價格扭曲,缺乏在技術、環保等方面的約束標準,造成企業很容易進入鋼鐵行業,產能很容易實現低成本擴張。
河北鋼鐵行業中,國有企業的資本、產能、產值比重最大,相比非國有企業能得到更多政策方面的扶持優惠,政府支持和資源的獲取更為便利,即便經營不善,通過政府的扶持也不會被淘汰退出。這種軟約束狀態增加了鋼鐵企業過度投資的傾向。
總體上河北鋼鐵工業在產能擴張過程中缺乏技術標準約束。進入行業不設置技術壁壘,導致一些技術水平低,甚至不具備經營能力的企業進入,造成投資猛長;企業缺乏創新的意識,技術水平低、創新能力弱使企業間競爭主要依靠資源投入、規模經濟和價格競爭,形成技術落后——企業產能低水平擴張——產能過剩這一結構性過剩形成機制。在環保約束不強的情況下,很多企業往往基于自利性角度忽略環保責任,偷排漏排。環保不達標的企業不會遭到淘汰,而且在趨利性的動機促使下繼續進行產能擴張,以通過規模經濟追求更大的利潤。
河北省內一般大型國有企業(首鋼、邯鋼等)在環保投入上力度都較大,環保設備較齊全,超標排放污染物的情況較少。但很多中小型鋼鐵企業沒有完全安裝脫硫、除塵等環保設備,或者盡管安裝卻將其閑置或僅供應付檢查臨時啟用。許多地方環保部門執法不力。
3. 以GDP為導向的政績考核體系的影響
鋼鐵工業是河北的支柱產業,有的地方政府往往從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盡一切可能擴產能、上項目,利用低價工業用地、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鼓勵產能繼續擴張。為追求政績,政府會對高污染、高能耗、不符合政策和環保標準的項目放寬標準,更為嚴重的甚至與企業共謀規避政策和環保約束,以達到提高GDP、提高稅收水平和擴大就業等有利于提高政績的目的。
4. 環繞京津,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受京津輻射帶動作用明顯不足
河北具有全國獨一無二的環繞京津的區位特點,這給河北帶來的既有京津輻射帶動的好處,也有由于京津虹吸作用帶來的壓力。河北高科技人才、創新企業等優勢資源被北京、天津吸引而流出的情況有很多,而這也都是河北自身所缺乏的。優勢資源的流失增大了河北產業結構優化的困難,能夠留住的資源更多地還是集中在傳統的鋼鐵等工業領域。
不僅如此,河北還要承接著京、津兩地由于產業結構優化而外遷的一些制造業①。河北鋼鐵工業產能過剩在一定程度上與京津產業結構優化過程中的企業外遷有關。搬遷企業一方面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和發揮帶動作用,但從產能角度必然也會增加鋼鐵行業的產能。如果當地產能已經過剩,搬遷會使鋼鐵產能進一步過剩。
三、河北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的對策建議
針對當前河北鋼鐵行業面臨的形勢,應全方位從政府、行業、企業三個角度,以生態創新為手段,推進河北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實現產業轉型。
(一)政府視角:增強生態環保理念,加強環境管制
從生態創新的視角看,應主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理念的創新。政府宏觀決策要以生態環保理念為導向,制定與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的各項政策時,都要以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為原則,根據資源和環境承載力等指標,界定河北鋼鐵產能總量合理區間范圍,將產能標準壓縮到經濟發展與環境清潔能夠結合最佳的“度”,達到控制鋼鐵產能數量和質量的雙重目標。要改變政績理念,把能源資源消耗、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生態環保指標納入政績考核體系;樹立開放的生態創新理念,將承接京津鋼鐵產業轉移與生態技術創新和企業重組結合起來,將化解過剩產能與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結合起來,實現鋼鐵產能資源在更廣泛范圍內的有效配置。
第二,對鋼鐵行業實行恰當而嚴格的環境管制,優化鋼鐵產能結構。波特假說(Porter & Van Der Linde, 1995)提出了對環境規制作用的積極看法,認為環境規制如果是嚴厲而恰當的,會激勵生態創新行為(弱波特假說),引導企業積極設法提高資源利用率,通過先發優勢實現減少企業成本,或者提高銷售收入從而建立競爭優勢(強波特假說)。與其他創新相比,生態創新更容易受到環境規制的影響。政府要對鋼鐵企業進行嚴格的環境管制,對鋼鐵行業能耗、資源消耗,廢氣、廢水、廢棄物、噪聲等排放等方面,制定約束標準并嚴格貫徹實施,給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對于超過能耗限額標準、社會貢獻率低、環保廢物排放高的企業通過專業性的排名壓減淘汰。讓企業切實承擔起環境成本,從企業層面加強生態創新的動力。
(二)產業角度:打造高品質生態產業鏈,優化行業空間布局
產業層次屬于中觀層次的生態創新,鋼鐵工業是重化工行業,耗能高,污染排放大,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比較大。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應積極發揮作用,為行業在節能環保方面的技術交流提供平臺,鼓勵行業整體的生態創新,鼓勵鋼鐵行業在節能減排、生態環保等方面的競爭,在規范行業秩序的同時促進產品結構的優化。
鋼鐵行業產業關聯度高,河北鋼鐵集團應發揮大型企業的優勢,整合產業鏈資源,與上游采礦、能源工業、交通運輸業和下游的房地產、機械、汽車、裝備制造等行業,以生態環保為導向,結成戰略合作關系,基于高效率的供應鏈管理打造高品質生態產業鏈。
產業空間布局要充分考慮鋼鐵行業對城市環境的影響,減少對市區的環境污染和節約運輸成本,盡快推進鋼鐵退城搬遷。要充分利用河北地理位置上的臨海優勢,向沿海臨港地區或有資源優勢的地區布局鋼鐵產業,并充分考慮與京、津二市的互動與互補。
(三)企業角度:從理念到技術、體制與機制的全方位生態創新
作為微觀經濟主體,鋼鐵企業的行為是行業生態創新和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基礎。鋼鐵企業生態創新應從如下方面推進:
首先,最重要的是理念的層次的創新。鋼鐵企業是傳統資源型企業的典型代表,企業經營理念必須體現生態環保思想,與企業戰略制定、企業文化建設、社會責任管理等方面實現高度融合,切實承擔起企業在生態環保等方面的社會責任。要加大節能環保方面的投入,增強企業的生態創新能力與發展后勁。
第二,積極推進生態技術和工藝流程創新。結合企業實際進一步推廣應用鋼鐵行業領先的節能技術,對鋼鐵生產過程全工序產生的煤氣、熱能進行回收,并對工業用水和固體廢棄物進行全回收和再利用,實現資源循環使用和建立“綠色制造”體系。
第三,體制機制創新。有了理念的導向與技術支撐的基礎,企業還需要從體制和機制進行根本性創新,才能實現企業向生態、節能、環保理念的轉型。管理體制方面,企業應設立專門負責生態環保方面規劃和具體業務的部門,配備專業的環保技術人員,制定與生態環保密切相關的具體制度體系。管理機制方面,鋼鐵企業要真正建立起以生態環保理念為導向的激勵機制,通過利益引導、政令推動和心理導向等手段,形成環保理念和行為的動力機制;對違背生態環保理念的行為進行約束。
[參考文獻]
[1] 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潮涌現象與產能過剩的形成機制[J].經濟研究,2010(10)4-19.
[2] 劉志彪,王建優. 制造業的產能過剩與產業升級戰略[J].經濟學家,2000(1).
[3] 薛維君. 化解過剩產能的河北思考[N]. 河北日報, 2013-11-06.
[4] 吳艷榮. 為了“脫胎換骨”,不惜“傷筋動骨” [N.] 河北日報. 2014 -03 -11.
[5] 河北省統計局. 河北經濟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000-2012.
[6] 陳文玲.化解過剩產能需要新思路和新突破[J].經濟研究參考,2014(7)94-96.
[7] 王立國,高越青.基于技術進步視角的產能過剩問題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2(2)26-32.
[8] 皮建才. 中國地方重復建設的內在機制研究[J].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8(4).
[9] 楊振.激勵扭曲視角下的產能過剩形成機制及其治理研究[J].經濟學家,2013(10)48-54.
[10] 產業信息網.http://www.chyxx.com/data/ .
[11] 張群,馮梅,于可慧. 中國鋼鐵產業產能過剩影響因素分析[J].數理統計與管理,2014(2)191-202.
[12] 馮梅.陳鵬.中國鋼鐵產業產能過剩程度的量化分析與預警[J].中國軟科學,2013(5)110-116.
[13] 王荊陽.“一帶一路”提振鋼鐵需求 河北欲向境外轉移過剩產能謀求產業升級[N].證券日報,2014-11-19.
[14] Porter, M E & Van der Linde C, 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 [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5b, 9(4): 97-118.
[15] Romain Pirard, Lloyd C. Irland, Missing Links Between Timber Scarcity and Industrial Overcapacity: Lessons from the Indonesian Pulp and Paper Expansion [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07(9):1056-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