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花
摘 要:“聽、說、讀、寫”是初中英語教學中要求的四大技能,新課標也明確規定了要著重培養中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其中,“聽”和“說”是對英語應用的最直接方式,是體現一個人英語能力高低的根本表現。將著重探討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
關鍵詞:教學大綱;聽說習慣;多媒體
“聽”是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過程,而“說”則是信息的輸出過程,這一輸出和輸入的過程形成了人的交際能力,所以“聽”和“說”是人交流能力當中最主要的兩個因素,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因素。在新課改背景之下,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從而提升中學生英語的“聽、說”能力,進而強化中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是目前中學英語教學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筆者作為一名中學英語教師,在這里主要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這個課題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靈活采用“聽說領先法”,實現教學大綱的保證
“聽說領先法”是我國目前英語教學中最常采用,也是最主要的教學理念,是實現教學大綱的保證。所謂“聽說領先法”,即是指在英語教學中要以“聽、說”教學為主要目標,首先要重視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通過對學生“聽、說”能力的提升來帶動其他英語能力的提升。“聽說領先法”是20世紀60年代我國引進的外語教學理論,經過與我國教育實情的融合,已經逐漸成為現階段我國英語教學中的主要方法。對中學生來說,在傳統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應付考試,教師通常都是在課堂上以大量的語法講解為主,這會使得整個課堂枯燥無味,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等等。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合理應用“聽說領先法”,先從視聽說這些方面入手,活躍學生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對“聽、說”能力的訓練,會帶動“讀、寫”能力的提升,還能夠大量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在這里筆者要強調的是,教師在應用“聽說領先法”進行教學時,盡量不要讓學生只單獨進行“聽”的訓練,這樣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應當采取綜合性的訓練方法,將“聽”“說”“讀”“寫”相互結合,這樣才能顯著地提升英語學習效果。
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
初中階段的學生開始正式接觸系統的英語學習,學生對英語學習會有一定的新鮮感和好奇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時期,也是養成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首先,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讓學生養成善于“聽英語”的良好習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傳輸一些學習英語的好處以及有趣的故事,或者可以融入一些英語國家的有趣習俗或者文化,對于初中生來講,文化差異往往能夠有效地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就會自主地進行學習,對課堂上的教學有期待感,在課外也會自己收集一些資料觀看,在這樣自主支配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就會養成常聽、多聽的良好習慣。其次,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養成善于“說英語”的良好習慣,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得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上設置一些疑問,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在思考過程中學會發問,并且學會用英語思維來解決問題、總結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無論是發問,還是總結,都是培養學生“說英語”的活動。此外,教師還可以舉辦一些英語活動,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比如說舉辦英語角、英語歌唱比賽、英文小短劇等等。
三、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
事實證明,將多媒體引入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特別是在英語這樣一種語言教學活動中,多媒體的作用更是舉足輕重,因為英語教師涉及“聽說讀寫”多方面的教學,而多媒體又能夠在視、聽上滿足語言教學的要求。因此,要做好中學英語的“聽、說”教學,教師就要善用多媒體。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能夠自己朗讀課文,而教師的口音難免出現誤差,而不同的教師在發音發面也存在著異同,這樣的教學容易使學生混淆,甚至出現聽得懂這個老師上課,卻聽不懂那個老師上課的情況。而如果采用多媒體播放課文錄音,不僅減輕了教師的課堂任務,而且學生聽到的都是標準的發音,對于學生的聽力訓練也會有顯著的提升。此外,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相關的影片,在訓練聽力的同時,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聽、說”能力的培養是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主要任務,教師務必要引起重視,創新的應用教學理念建立創新課堂,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注重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真正掌握英語。
參考文獻:
劉惠中.初中英語聽說能力培養與評價初探[J].欽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