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安玲玲
摘 要:怎樣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提高政治學科學習效率呢?
關鍵詞:情境;興趣;多媒體
在近十年的高中政治教學中,很多學生都反映政治是一門抽象、難懂的學科,特別是必修四的哲學部分,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學起來比較吃力。作為一名普通的政治教師,我一直在思考怎樣提高政治教學的效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政治的興趣,從內心接受這門學科。
首先,高中政治新教材的設計也是以生活為主題,以相關學科知識為背景,講授知識培養能力。融科學性與通俗性、知識性與教育性為一體,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基于這個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應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特別是現在的多媒體手段,把學生帶入一定的學習環境中自覺地去學習,使學生更直觀、更感性地接受知識,所學知識很自然就學會了運用。但這個工作真正操作起來需要教師在課下做足功課,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對教材、課標、學生都要把握準確到位。
一、創設故事情境,引導自主探究
教育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體驗,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學生真實生活的典型化。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創設貼近生活實際的故事情境,針對學生思維疑點、難點設計問題,喚起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親身經歷的小故事,從而引導其主動探索。如學習“價格變動的影響”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回憶在生活中到市場上買東西的親身經歷來體會課本中的知識。或者學生可以角色扮演,表演一下商場里的故事。然后圍繞“什么情況下會多買,什么情況會少買,或者無論什么情況都會買”這幾個問題展開討論,學生慢慢就會體會到價格變動帶來的影響,也就很自然地明白了什么是生活必需品,什么是高檔耐用品。其實,這種學生進行的討論、爭辯既是知識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體驗的過程。在這中間教師起到引導者的作用。
二、播放歌曲,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歌曲能夠培養人的美好情操,使學生在欣賞和活動中受到教育,通過歌曲的引導,能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確實,歌聲能帶給人好心情,這種方法往往能使學生身心得以放松,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歌曲智能。學生也特別感興趣,拉近師生關系。比如歌曲《霧里看花》,既可以用到經濟中的誠信問題上,也可以用到哲學的現象與本質問題上。有時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唱來調節課堂氣氛。
三、適當利用懸念,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生動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和探究欲望,并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思考探究活動。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精心設置一些“懸念”,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明確學習的方向,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如在新課引入時設置懸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圍繞問題積極參與學習;在新課的學習過程中設置懸念,適時提出恰當的問題,能幫助學生不斷發現問題,主動積極地思考并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在課堂小結階段設置懸念,設置相應的問題,能為下節課的內容涂上一層神奇的色彩,也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綜合運用多媒體手段
政治課是一門與新聞熱點緊密聯系的課程,在課堂上要及時給學生播放最新的新聞熱點,當然要有選擇性,要挑那些知識性強、與課本知識緊密相連的內容,宣傳愛國主義、正能量的內容。在哲學的學習中可以播放一些富含哲理的動畫小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也能更直觀地理解問題
五、創設評價情境,獲得成功體驗
創設和諧的評價情境,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促進學生實現個人價值,提高學習效果。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評價觀,使評價成為學生進行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和自我進步的過程。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只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其次,評價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一個滿意的眼神,一個獎勵的微笑,一個好的手勢,一段鼓勵性的話語,都在無形中建構評價情境。另外,對于那些對學習有畏難情緒的學生,要及時發現、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敢于迎接各種挑戰。
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才能有活力、吸引力,作為一名教師要在教學的路上不斷探索,給學生帶來美好的享受。
參考文獻:
郭樺.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問題意識[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4(3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