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瑤 李朝福
摘 要:隨著全民健身路徑的深入開展,當今在城市建設中,健身路徑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該文通過對黑龍江省全民健身路徑建設、使用現狀、管理情況進行簡單的總結,并結合當前黑龍江省全民健身路徑的現狀提出一些發展策略,希望為今后黑龍江省全民健身路徑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黑龍江省 健身路徑 建設 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8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c)-0221-02
全民健身路徑是國家剛出臺的新事物,其存在著很多問題,健身路徑在被廣泛使用的同時,我國對于健身路徑的實踐研究還比較薄弱,一方面,政府不斷地投入資金,在建設更多的健身路徑;另一方面管理部門對健身路徑情況知之甚少,這使健身路徑活動處于放任的狀態,這在很大程度上已限制了健身路徑的可持續發展和完善,這樣的管理不能科學地發揮健身路徑的全部作用。從黑龍江省全民健身路徑的建設上看,就器材設置而言就存在著很多問題,如,種類少、數量少、布局不合理等;就管理上而言,存在著管理不及時、器械被損嚴重等問題;目前已有黑龍江省部分地區很多健身路徑破損嚴重,已經無法使用,對于這樣的器械該如何報廢更新,這都需要相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當然還有更多沒有被考慮到問題。總之,民健身路徑作為一種正在發展中的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方方面面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
1 全民健身路徑建設的意義
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全民健身路徑上面,同時全民健身路徑建設也是全民健身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民健身路徑的深入開展,它對提高國民身體素質、身體健康和豐富國民生活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為城市、鄉鎮體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它已經成為中國健身人群所選擇頻率最高的運動項目之一。全民健身路徑是政府從人民的實際需要出發為廣大群眾出臺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這為政府樹立了良好的為人民服務形象;與此同時,大量健身路徑器械的安裝與使用,促進了我國對于室外健身器械的研發與生產,推動了健身市場行業的發展和繁榮。全民健身路徑的建設,為廣大群眾無償提供了健身器械,豐富了群眾強身健體的手段,增加了我國健身人口的數量,同時提高了群眾的健身意識,這對于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 黑龍江省全民健身路徑的現狀
自1997年全民健身路徑在全國大范圍的建設以來,到十八大之后全民健身工程上升到了重要的戰略地位,黑龍江省省一直都在響應國家的號召,積極地投入到全民健身路徑的建設當中。
根據調查,黑龍江省大多數全民健身路徑設置在小區內,在小區內設置健身路徑不僅可以為居民提供便利的條件,還可以為不同身體層次的居民提供安全保障,尤其是對兒童和老年人,避免了交通、路況等存在的安全隱患。經濟發達的城市會設有1~2個規模較大的公園健身點,同時農村鄉鎮因為資金的缺乏,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影響,使得健身路徑的建設緩慢。48.07%的居民對于健身路徑的種類、健身路徑間的距離以及健身路徑的布局環境是滿意的,其中老年人滿意程度最高,其次是青少年,而中青年的滿意程度是比較低的。
因為黑龍江的冬季漫長而寒冷,很多人會選擇冰雪項目進行體育鍛煉,從而忽略了全民健身路徑的使用。但是不管冬季還是夏季在使用全民健身路徑進行鍛煉的群眾中仍然有31.32%的居民每次健身會保持在30~60 min。對于黑龍江省全民健身路徑的使用情況來說。女性鍛煉者大于男性鍛煉者,老年人大于中年人。這是因為目前女性更注重身體健康,而老年人有更充裕的實踐去鍛煉身體,同時消磨時間。其中有46.78%的鍛煉者是為了強身健體;有25.13%的鍛煉者使用全民健身路徑是為了放松、娛樂。同時全面健身路徑的設置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
據調查,社區間各健身路徑點僅靠社區自身力量來管理,缺乏與外界溝通,不利于交流經驗,不利于提管理效應。對于公園的健身點來說,由于是公共場所,在管理上有一定難度。據調查,黑龍江省全民健身路徑的管理人員嚴重不足,由于缺乏專業的健身路徑指導員,再加上群眾對于健身路徑缺乏了解,這使很多群眾無法正確的、科學的使用健身路徑,這樣的鍛煉不僅傷害鍛煉者的身體,還會加快健身路徑的損壞率。健身路徑完全受損占10.2%,部分受損占64.2%,這說明黑龍江省健身路徑器械受損比例是非常高的。同時全民健身路徑的管理制度需要改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部分受損的健身路徑無人問津,器械的維修和經費無法落實。
3 結語與對策
黑龍江省全民健身路徑參與鍛煉者的鍛煉效果和使用狀況是比較好的,但是全民健身路徑在建設和管理上所存在的問題也是比較嚴重的,這使全民健身路徑很難發揮出其真正的作用。希望通過改善功能的開發、布局的合理、質量的提高、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等幾個方面,更好地去解決黑龍江省全民健身路徑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全民健身路徑的發展有以下幾點對策。
第一,功能上應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全民健身路徑的功能設計上,在設計符合大眾的健身器械的同時,能夠根據該省冬季寒冷而漫長的特點,設計出更符合我省人民需要的具有地域特點健身器械。
第二,在健身路徑的布局上應最大限度滿足不同地點人群的需要。在城市當中,應安裝在小區,機關單位住宅區;在鄉鎮農村中,應安裝在鄉、鎮、行政村或自然村的中心地區;同時也可安裝在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在器械安裝的間距上,不要選擇在路邊或者場地范圍太小的地方,同時健身路徑最好不要建在道路兩旁,因為長期吸入汽車尾氣和灰塵對健身者的身體造成危害。
第三,全民健身路徑的質量一定要比一般的室內健身器械的質量要高。主要是因為:首先,健身路徑是放置于室外的,其磨損與損壞程度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其次,健身路徑是面向全社會的各類人群,他們對器械的了解以及保護意識是不同的;還有就是人們對器材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全民健身路徑選擇的材料還要根據各地的不同進行適當的變換。如,南北的差異性。
第四,全民健身路徑工程建設的投資主體要趨于多元化,逐步朝著政府與社會多渠道投入,共同建設的方向來發展。所以,在積極引導地方加大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路徑工程投資的同時,還要積極引導多渠道的資金來源,從而實現全民健身路徑建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第五,管理的制度化,即在全民健身路徑的管理上,必須要建管并重,健全責任制,同時建立路徑管理維護的長效機制和防風險機制;人力資源的管理,即各個健身點應根據實際需要,配備合格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中維修的制度化,即管理措施要跟上,這樣群眾對器械自覺保護的意識也會隨之增強,就會延長器械的使用壽命;加強全民健身活動宣傳的力度,營造良好的健身氛圍,充分利用媒體等手段進行廣泛宣傳。
參考文獻
[1] 于可紅,江鐵鋒.杭州市社區體育全民健身路徑的使用與管理調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5(2):129-132.
[2] 張建業,王艷紅.對我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現狀的思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30-32.
[3] 李相如,范青慧.我國健身路徑工程特征與未來發展[J].中國體育科技,2005(4):96-9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