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在職業高中,一般是以技術類的教學課程為主,英語在職業高中的開設顯得很特殊,學生在這樣的課程里找不到自己的需求,沒有目標,致使英語教學在職業高中受到限制,可是教育還在不斷地變更革新,英語在職業高中教學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為了使英語在職業高中有較好的發展,對職業高中英語教學的質量進行規劃探究。
一、職業高中英語教學的目標規劃
在職業高中的英語教學中,教學目標在教學中的作用相當重要,有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發展,英語的教學目標決定著職業高中英語教學的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習目標促進英語教學的發展,然而在職業高中,大部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處在被動的狀態,并不情愿學習英語,認為自己又不會出國,也見不了幾個外國人,英語對自己根本沒有什么作用,也就不會給自己制定一個學習英語的目標。在職業高中的英語教學中,需要學生對英語有目標,有學習方向。其實,要想使學生找到方向并不是什么難事,首先,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都是21世紀的人了,應該很快就會接受,英語的學習實際上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是有幫助的;其次,叮囑學生做筆記,記下每節課的知識點、難點,并給自己定下目標,比如下次上英語課前,把這些知識點都掌握并能夠熟練應用,相信學生有了這樣的安排,很快就能進入狀態學習英語,即使很困難,也會想辦法解決,致使職業高中英語教學更好地發展。還有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職業高中的學生畢竟是以學習技術專業為主,要想讓學生把英語視為和自己的專業技術課程一樣重要的課程,顯然有些難度,如果用強硬的態度迫使學生學習英語,恐怕只會適得其反,你的態度決定學生厭惡學習英語的程度,這時,教師還需從長計議,根據學生的特點,在生活中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在英語方面到底有多少潛力,在適當的情況下給學生一些鼓勵,讓學生明確自己在英語學習中的位置。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對自己的英語教學有一個詳細的規劃,在課堂上要用一些什么樣的方法使課堂氛圍變得活躍,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夠主動分析、思考問題,這些都要靠教師來掌握分寸,引導學生,激勵學生,給學生一個生動有趣的英語課堂。因此,教師在實踐中仔細觀察學生的狀態,還要多與其他教師交流、探討,創新出一套全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充滿激情與活力。
二、轉變教學模式,實現教學目標規劃
職業高中的英語教學要想長久、穩定地在教育中發展,就要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轉變教學模式,在職業高中,大部分教師都是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這種教學方式既枯燥又乏味,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不是發呆就是打瞌睡,完全沒有呈現課堂上該有的狀態。根據這一狀況,對教育進行一系列調整,一是教師要準確的把握學習目標和教學目標的應用,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改變原先被動的學習狀態,提高課堂質量,還有就是要想使學生在英語的學習方面有所提高,就要先對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進行訓練,讓學生親身去生活中體驗英語,比如在旅游中會遇到外國的游客,學生不要膽怯自己的英語水平不好而錯過與真正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交流,對學生英語語言的訓練可以使學生了解很多關于英語的有趣事情,也知道了西方國家的學生是如何受教育的,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知道了在學習英語方面要注意哪些細節,如何與別人用英語交流,可以有效地使職業高中的教學目標完美呈現在課堂上。二是要求教師明確自己教授的對象,也就是職業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學習英語方面的能力很弱,而且還是學習技術的學生,教師要根據這些學生的狀況和英語的專業水平進行授課,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學習技術這一特點,把英語和學生的專業課結合起來,給學生一種英語是和自己的專業課相關聯的,也是不可或缺的課程,促使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用學習專業課的態度來對待,相信學生在這樣態度的學習下,英語水平會有一個不小的突破,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學生需要這樣的授課方式。三是通過一些手段,在課堂上設置一些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景,因為英語是學生學習的第二語言,在我國非常缺少英語的學習環境和濃厚的英語氛圍,所以,教師要盡自己的能力給學生創造一個英語環境,比如,排練一個英語的小話劇讓學生表演,鼓勵學生參加一些英語演講比賽等。通過對這一教學方法的課堂實踐,發現學生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氛圍與環境,也可以說職業高中英語教學的目標在實踐中完成了,并且收獲可觀。
在職業高中的英語課堂上,那種沉寂的課堂氣氛讓教師心寒,對教育的繼續發展造成影響,要想改變這樣的尷尬氣氛,就要給英語教育定下教育目標和學習目標,跟著目標的指引,一步一步地發展,一步一步地前進,最終使職業高中的英語教育走向教育的頂峰。
參考文獻:
[1]李培東,高菊霞.高職高專院校英語專業學生同伴糾錯類型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2]蔡基剛.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在線同伴反饋和教師反饋對比研究[J].外語界,2011(2).
[3]馬脆翠.關于中職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與探討[J].空中英語教室:新教師教學,2010(6).
[4]陳素梅.淺談職業高中英語教學發展趨勢[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9).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