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 張興平

摘 要:石油企業與地方作為油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共贏發展,則必須相互認同,彼此支持,和諧發展。運用系統思維方法,在石油企業與地方之間建立一種共同參與的企地共贏發展模式模型,該模型揭示了企地共贏的建設主體、發展理念、管理機構、運行機制、對策措施、最終效果。
關鍵詞:石油企業;資源所在地;共贏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9-0054-02
一、共贏發展模式構建的意義
首先,構建石油企業與地方共贏發展模式對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天然氣資源是資源所在地的優勢資源,地方將依托此資源發展天然氣精細化工產業。石油企業與地方共贏發展模式的研究將對地方爭取天然氣預留指標及價格、調整資源地稅收及財稅分配政策、提高資源地拆遷補償、建立資源地生態環境補償機制以及建立應急救援體系等方面提供參考建議。
其次,構建石油企業與地方共贏發展模式對地方當地的石油企業的長遠發展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石油企業要在地方順利開展工作離不開地方各級政府在油氣田建設用地、企業用電、特種車輛通行、鉆機搬遷、安全措施落實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石油企業與地方共贏發展模式的研究將有利于石油企業獲得地方各級政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再次,構建石油企業與地方共贏發展模式有利于地方與當地石油企業和諧社會的構建。在我國的一些地方,石油企業與地方政府和當地老百姓之間的積怨較深,主要表現在:企地雙方產業結構矛盾加劇,爭市場、爭資源現象突出;圍繞土地有償使用問題企地雙方糾紛不斷等等,可以概括為石油企業與地方政府、農戶等的利益分配矛盾、石油企業與資源所在地生態環境的矛盾以及石油企業與資源所在地社區矛盾等,這些矛盾導致了石油企業經營效率低下和資源所在地經濟發展緩慢,貧富懸殊增大,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石油企業與地方共贏發展模式的研究有利于緩解矛盾,從而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共贏發展模式構建原則與思路
(一)構建原則
1.系統性原則。系統性原則要求地方政府、氣區百姓以及相關企業和地方地域范圍內的中石油、中石化下屬石油企業都要從系統整體的視角思考問題,追求彼此整體利益最大化,實現和諧雙贏,共同發展。系統性原則還要求模型體現系統層次性和邏輯性。模型從企地協調主體到發展理念,再到共建機構機制、企地相互支持對方發展的措施,最后到措施效果,層次清楚,邏輯性強。
2.科學性原則。科學性原則要求模型的構建要有科學理論作基礎,經得起科學檢驗。模型構建的主要理論基礎包括系統科學理論、政府管理理論、企業管理理論、企業社會責任理論、公共關系理論等。模型從理念到措施再到效果,符合科學思維的基本邏輯。
3.針對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強調模型的構建要針對地方政府和當地石油企業的實際,提出的理念、對策、措施要針對當前企地關系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并能給企地雙方都帶來實際的益處,有利于彼此關系和諧和共同發展。
(二)構建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建設思想為指導思想,以企地各方和諧共贏為工作理念,用整體、聯系和發展的系統觀點看待企地關系發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通過提高認識、更新理念,加強機構、制度和能力建設,引入外部智力資源和關系資源,以及大力開展公共關系活動和系統性的宣傳教育活動等手段和方式,達到企地共建共管、共融共贏的和諧局面和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三、共贏發展模式解析
石油企業與地方共贏模式模型如圖1所示。該模型揭示了企地共贏的建設主體、發展理念、管理機構、運行機制、對策措施、最終效果。
建設主體:地方各級政府、油氣區百姓以及相關企業與石油企業。
發展理念:彼此尊重、設身處地、理解支持、和諧共贏。
管理機構:地方企地關系協調委員會及其辦公室。
運行機制:企地共建機制、企業支持地方機制、地方服務企業機制。
對策措施:認可和照顧地方合理利益;合法合規經營企業;認真搞好安全生產;努力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投身地方公益事業等;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積極推進企地關系建設,促進企地經濟社會融合;大力協助企業維護基地社會穩定;為企業所想,培育企業發展的各種生產要素市場等。
最終效果:企地和諧共贏。
具體而言,地方各級政府、油氣區百姓以及相關企業要與石油企業攜手發展,當地石油高校可以為雙方的共贏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企地雙方要樹立“彼此尊重、設身處地、理解支持、和諧共贏”的共贏理念,在此理念指導下,建立共贏管理機構和溝通協調機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然后,各自制定和實施支持對方發展的對策措施,地方支持企業發展的措施包括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積極推進企地關系建設,促進企地經濟社會融合;大力協助企業維護基地社會穩定;為企業所想,培育企業發展的各種生產要素市場等。石油企業支持地方發展的對策措施包括認可和照顧地方合理利益;合法合規經營企業;認真搞好安全生產;努力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投身地方公益事業。最后形成共贏結局,即關系和諧、共同發展,具體表現在地方進步,包括政府稅收增加、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百姓收益更大、相關企業獲得更好發展等;石油企業發展,包括外部經營環境更優、氣區環境好、企業可持續發展等。
四、共贏發展模式的共建機制
共贏模式的實施和落實必須要有相應的運行機制。地方政府和中石油、中石化的下屬企業雙方要站在企地長期可持續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簽訂企地長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地方企地關系協調委員會,設立工作辦公室,抽調專門人員,明確機構職責,形成定期會晤機制,加強企地溝通和協調。
地方企地關系協調委員會的主任由地方政府主管領導擔任,副主任可以設立多個,分別由地方政府具體負責天然氣產業協調的領導和中石油、中石化地方企業的負責人擔任,委員由政府和企業的職能部門負責人擔任。該機構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地方企地關系發展的重大問題決策、監督和協調。
地方企地關系協調委員會辦公室作為委員會的常設辦事機構,主任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擔任,副主任由企業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擔任,工作人員由企地雙方的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組成。該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制定企地關系發展規劃、起草企地關系發展的相關文件、執行協調委員會的各種決定等。
企地雙方要本著“相互理解、支持合作、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的基本原則加強溝通,建立定期會晤機制和重大問題溝通協調機制。地方企地關系協調委員會最好每個月召開一次例行會議,企地雙方所有委員務必到會,討論企地關系發展存在的各種問題和矛盾,尋求最佳解決途徑。對于石油天然氣化工產業、石油天然氣指標留存以及生產設施建設、生活基地建設等企地雙方關切的重大問題,經會議討論后,形成會議紀要或會議決定,企地雙方正式簽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形成企地共謀發展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唐若蘭,劉文杰.中國政府與企業關系改革30年歷程及其啟示[J].學習論壇,2008(8).
[2]楊博文,李志剛.社會系統工程概論[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8.
[3]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EB/OL].(2005-02-19)[2005-06-26].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
06/26/content_3138887.htm.
[4]楊寧,殷耀,劉軍.西部能源開發困局央企地方沖突升級[J].發展,2005(8).
[5]張鵬新.土壤中污染物遷移模型在油田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J].油氣田環境保護,2005(1).
[6]陳怡男,李學林.新興資源開發地經濟發展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9).
[7]李志剛,魏斌.石油企業構建和諧油地關系的問題與對策[J].管理科學文摘,2008(3).
[8]周銀才,加快油田礦區經濟圈發展勢在必行[J].中國石化,2005(10).
[9]王靈碧,石油企業與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均衡性研究[J].經濟經緯,2006(6).
[10]齊世森.維護油田治安環境之我見[J].管理科學文摘,2005(1).
[11]徐博.破解油地關系困境[J].中國石油石化,2006(1).
[12]許金國.論油田生產經營區域環境的優化[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0(1).
[13]薄傳華.關于油田與地方關系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