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顯安
[摘要]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各種資源都有可能成為教學的載體,為教學所用,對它的使用最終是為發展人這一目標服務。以一次教研會內容為例來說明“教教材”與“用教材”的問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當一切資源為教學所用,完成了教學目標,培養和發展了人,就表明是用好了教材。
[關鍵詞]教材載體人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090064
一、引入
每周二下午,都是我校信息技術教研組的例行教研會時間。有一次,教研會研討的主要內容是關于初中二年級下期“機器人制作”的教學,大家對此部分教學都感到頭痛。對此問題的爭論,實際上主要關于“教教材”還是“用教材”。
在此次教研會上,正在教學此部分內容的教師說自己沒有學過機器人制作,也沒有接受過相關機器人制作的培訓,對此部分教材內容不熟悉,增加了教學的難度;另有教師發言說學校對教學設備的資金投入不足以支撐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初中二年級下期的教材,主要內容是兩部分:(1)多媒體演示文稿的制作。(2)機器人制作。教材中兩部分內容各有一半,平分秋色。
學校初中信息技術課現在使用的教材(第六版)是參照2012年制定的《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要求編寫的。對于機器人制作部分,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機器人的基本結構和各部件的作用,能夠完成簡單的機器人設計、硬件裝配、程序編寫、功能調試等任務。在掌握有關機器人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積極解決更多實際問題,在過程中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
二、“教材”的定義
要把“教教材”還是“用教材”的問題搞清楚,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教材”。在百度百科上對教材的解釋是:教材是供教學用的資料,如課本、講義等,教材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材是指課堂上及課堂外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所有教學材料,比如課本、練習冊、活動冊、故事書等。教師自己編寫或設計的材料可稱之為教學材料,網絡上使用的學習材料也可以說是教學材料。總之,廣義的教材不一定是裝訂成冊或正式出版的書本,凡是有利于學習者增長知識或發展技能的材料都可以作為教材資源。狹義的教材通常是指教科書,教科書是一門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
對“教材”的不嚴格理解就是“教材是供教學使用的一切教學資料”,這樣理解,不會影響對教材的運用。教科書只是教學資料中的一種,對于更多的教學者來說,可能就是最主要的一種教學資源。實際上,有的教師上課就是根據教材來教學,較少使用其他資料,這是不爭的教學事實。
三、對“教教材”和“用教材”的探討
在網絡上、雜志上、多種媒體中,下面的觀點被廣泛宣傳著: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研究閱讀教材是用好教材的起點。教師應該認認真真地解讀教材,讀懂教材應該“教什么,怎樣教”,讀出教材承載的厚度和深度。領會教材是用好教材的關鍵,用活教材就是以教材作為原型和范例,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要對教材進行適度的拓展和延伸,挖掘教材資源的深層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功能。這些內容都說得好,都具有指導意義。那么,具體怎么教學呢?
對于初中“機器人制作”的內容,可能有的學校條件好,教學資源強大,可以無障礙地教學。學生不但學習了機器人制作理論,而且還能學習控制機器人的程序編寫、動手裝配機器人等。可能有的學校教學資源少,哪怕是教師也沒有一臺真正的機器人教學用具,甚至有可能機器人制作的仿真平臺也沒有。對于后一種情況,我想除了向學校提出增強教學資源的要求外,教師不得不自己想辦法來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至于怎么根據教材內容來選擇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設計,需要教師依據各自的實際情況來發揮教學智慧,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可言。教學之路并不總是平坦的,需要自己慢慢往前摸索行走。
四、教材資源為教學所用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當一切資源為教學靈活所用,完成了教學目標,培養和發展了人,就表明是用好了教材,用好了教學資源。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各種資源都有可能成為教學的載體,為教學所用,對它的使用最終是為發展人這一目標服務,教知識的最終目的是教人,課要隨著學生思想走,而不是隨著教材走。
[參考文獻]
[1]曾一,李曉平(主編).初中信息技術(第六版)[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
[2][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責任編輯黃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