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樹華
摘 要: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強調,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勤學、修德、篤實,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全球一體化趨勢不斷推進,在多元文化意識形態的沖擊下,對學校及廣大教育者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初中階段是學生思想意識形態及人格初步形成的重要階段,學生在這一時期屬于青春叛逆期,思想很容易受到社會多元化的沖擊,作為學生意識形態和思想品德的主要指引者思想品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初中思想品德課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和正確方向的引導。初中思想品德課從七年級到九年級的教材中不斷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在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但現實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視了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培育,基于此,從社會主義價值觀培育的重大意義和現實意義出發,探討培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主要渠道和方法手段,提出完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的思想品德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實意義;信息技術
初中思想品德課在教學目的、教學重要內容以及最終的落腳點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社會主義實踐和中華民族傳統價值理念上演變和創新繁衍出來的具有時代歷史意義的、積極的社會思潮,就初中生來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其成長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有著不可比擬的催化作用。作為學生健康人格和正確價值觀養成的核心學科——思想品德課應成為培育初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強化思想品德課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行為,它將促成學生健康人格和價值觀的形成。那么,作為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就應思考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要深刻認識在初中生當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指出:要認真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基礎教育是整個國民教育的基礎,是孩子成長的基礎。基礎教育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的奠基工程,對于落實中央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其重要意義可想而知,所以我們在上思想品德課過程中就應該著力把握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有利于學生在正確的價值取向指引下,樹立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主體及靈魂的認同,有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使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引領下,抵制不良的社會思潮的沖擊,逐漸形成巨大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免疫力,培養學生的批判能力和創造力。未來的一代是我們的接班人,他們能不能駕駛著社會主義中國大船朝著中國夢行駛,就在于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培育是否能夠最大限度地內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否能夠通過培育和加強學生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最終推動中國社會主義的未來發展方向。可想而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教育意義就不言而喻了。
2.把握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意義
社會主義價值觀是科學的,富有時代意義和魅力無窮的價值體系,是先進的、積極的思潮,是中華民族認同下的價值體系觀念,是中華民族優秀品質的融合與創新。社會主義價值觀作為社會思想意識形態,對學生的成長與成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初中階段是青少年認知和情感正在形成的階段,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重視以理服人,培養學生的理性認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曉之以理的同時,也應當重視動之以情。在這關鍵階段,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放在重要位置上來抓更可顯示出它的現實意義。
二、牢牢抓住思想品德課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
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需要多渠道并行,其中思想品德課是主渠道,是社會主義價值觀教學內化為學生個體行為的關鍵引導平臺。思想品德教育要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手段,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課本中的社會主義價值觀要求,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價值的興趣,使其產生內心的激蕩,從而將其內化為內心的巨大驅動力,促使其形成獨立的、健康的主體精神人格,助其健康成長。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側重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其中。十八大報告所提練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不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材各個模塊中體現出來,所以思想品德課教師就應該把價值觀教育融入教學的全過程。例如:九年級思想品德課中第五課《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章節,教育學生要知道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每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又如九年級課程第六課《參與政治生活》章節教學中,使學生樹立民主、自由、平等、法治、憲法等觀念,并結合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理念,教育學生要做一個學法、守法、遵法的好公民。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意識,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終目的是一脈相承。從個人角度來看,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引導學生的思想思維和價值取向;從國家角度來看,是服務與國家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成建設和社會主義社會經濟發展,是反映社會主義制度本質要求的;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千百萬中小學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后備軍,就更應該強化中小學生的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所以,無論從哪一個層面來講,思想品德課的靈魂就在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進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個體行為中。思想品德課承擔了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載體,就成了主渠道,這個主渠道我們時刻不能放松。
三、初中思想品德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值得注意的方法和手段
1.依托信息技術,保證教學手段的先進性
現代信息技術,憑借其承載著的圖像、聲音、視頻等感官資料,呈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的特點,應用于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帶來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使教學活動立體化、信息化,創造視聽新形象、新感覺,使學生獲得最為強烈的心理體驗,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豐富和拓展課堂教學內容。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時代性、時空性很強。如在教學《燦爛的中華文化》之前,筆者就用“班班通”多媒體制作的千變萬化的“龍”字和蘇武牧羊,負荊請罪、徙木為信三個歷史故事的精彩片斷,讓學生置身在一幅幅美麗課堂的藍圖之中,比起以前教師“口若懸河”的講解,效果不可同日而語,而學生對燦爛的中華文化和傳統美德就有了更直觀的了解和掌握,更好地幫助學生從一分錢、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件小事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注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中行為的內化
近年來,思想品德教育不斷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入,但是更多的還是注重理論層面上認知的培養,而忽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行為中的實踐和內化。當下中小學生道德價值觀缺失相當嚴重,如果思想品德教師在上思想品德課時不把當下學生中存在諸多道德問題和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結合,逐一分析、研判,幫學生疏理好,內化掉,是非常不利于思想品德課發揮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渠道功效,不利于思想品德課目標任務實現的。所以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教師要注重把學生身邊的小事,校園里的小事,家庭里的小事結合起來,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這樣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不會落空,就既有時效性,又有實效性。
3.注重加強思想品德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程度
教師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入學生內心的主要操作者,其本身的修養素質直接影響著培育效果。要想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地內化為學生個人的思想意識和行為,首先要加強教師的思想素養和思想覺悟以及責任的培訓,這一環節至關重要,需要牢牢把握。如果教師只知道照本宣科,而不知道內化核心價值觀于教材之中,只知道條條綱綱給學生,而不從國家、社會層面去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只知道我上完一節課就可以,而不去關注自我肩上承擔著的是培育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責任,那么這樣的教師又怎么能擔負起將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入學生內心的主要操作者呢?因此就要求我們在實踐中更加重視教師的培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科學性、實踐性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理論指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適應青少年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將其內化為初中學生的個體意識行為。
參考文獻:
[1]齊衛平.思想品德課教育功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J].思想品德課研究,2014.(1):1-5.
[2]楊巧.試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儀式構建[J].教學與研究,2014(8):81-87.
[3]成平.思想品德課培育核心價值觀策略淺析[J].思想品德課研究,2014(3):58-60.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