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彩虹
【摘 ? ?要】良好的心理素質無疑是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學習英語的有效支撐,然而,在新課改下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時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本篇文章即嘗試從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心理障礙的表現、教師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的必要性和有效對策三個方面進行拋磚引玉式的探析。
【關鍵詞】高中英語 ?新課改 ?心理障礙 ?必要性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099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很難進入最佳的狀態,這一點早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但是,僅僅具備健康的身體也是不夠的,心理素質同樣是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不可或缺的原因。尤其是在當前的升學競爭比較激烈的形勢下,很多高中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時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觀察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探究出詳實有效的應對策略無疑是教師應盡之責。這不僅關系到學生的英語學習,更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人格完善有深遠的影響。
一、學生英語學習存在心理障礙的表現
教師要想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首先應該對學生心理障礙的一系列表現成竹在胸,只有明白學生的具體障礙是什么、學生的哪些行為意味著學生有心理障礙,我們才可以確定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程度和時間。總結起來,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心理障礙的表現主要集中于以下兩個方面:
1.學生不愿意主動說英語。截止到讀高中,學生接觸英語的時間已經至少有三年。其實,大多數學生早已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口語能力。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除了極少數口語較好的學生之外,幾乎沒有學生愿意在課堂上或者是日常生活中講英語、練口語。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首先承認是因為學生沒有一個比較優良的外語環境,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本身在說口語方面有心理障礙。具體來說就是學生害怕自己張口說出錯的話,會被同學和老師嘲笑。換言之,形成這種心理障礙的很重要原因之一即是學生對自身的口語水平不自信。
2.學生消極回避的學習態度。心理學實驗證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害怕失敗,擔心自己因為實力不夠而落后于其他同學,會首先采取消極回避的學習態度,以向他人證明自己是因為不努力才導致的失利。比如說,英語成績下來的時候,學生的成績不理想,他就會對同學說:“我不是因為笨才學不好英語,而是因為根本沒有花時間用心學。”其實,學生這種消極回避的學習態度所體現的就是學生的心理障礙。這種逃避的心理不僅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會影響周邊的同學,甚至影響整個班級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因此,教師需要重視這一表現,盡可能早日引導學生正視英語、建立學習自信心。
二、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的必要性
學生英語課堂上存在心理障礙的話,一是會影響學習的效率,二是會影響身心素質的發展與完善,所以,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是極其必要的。
1.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實踐證明,克服了心理障礙之后,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才會有明顯的提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更加敢于嘗試一些全新的學習模式,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發現自身的學習優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2.助力學生的身心良性發展。心理障礙的克服毫無疑問是學生心理素質提升和優化的方面之一。學生身心素質健全完善,學生才有可能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在學習上,才可能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所以,從助力學生身心素質良性發展和不斷完善的層面來講,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也是具有很強的必要性的。當下,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的情況層出不窮,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提醒教師,重視學生的心理障礙問題是刻不容緩、極其必要的。
三、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的有效對策
既然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有心理障礙,而且這種心理障礙對學生的學習以及成長都是極為不利的,那么教師就應該探究出真正行之有效的對策。
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哲人有云:“一個敢于正視自己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強大內心的人。”對自身學習實力的片面認識,是導致學生心理障礙不斷出現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師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的第一步即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尤其是自己學好英語的實力。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僅僅只是要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好英語的可能性,我們也需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英語的不足和弱勢,因為只有全面的認識,學生才不會覺得自己學習不好,是因為自身實力的不足,而是因為自己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說,有的學生記憶單詞的能力特別強,但是考試的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這個時候,如果教師不指出學生其他方面的不足的話,學生就會因為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而困惑和迷茫,反而不利于學生進一步改善學習方法。
2.科學地鼓舞和激勵學生,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心理障礙的產生往往與自卑心理緊密相關,因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是教師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必不可少的第二步。教師在鼓舞學生的時候,一定要把握最佳時機。比如說,學生剛剛得到考試成績,正在為沒有達成目標而沮喪的時候,教師就應該及時的鼓舞和激勵學生,幫助學生盡快擺脫沮喪的情緒,投身到下一步的學習之中。再比如說,學生正在為自己的語法學習有所進步而開心的時候,教師這時鼓舞學生可以幫助學生更進一步、更加自信。需要注意的是,鼓舞和激勵也并非也越多越好,要知道,“物以稀為貴”,過于頻繁的鼓勵本身就會降低激勵的成效。而且,學生很容易漸漸習慣于教師的鼓舞而驕傲自滿。所以,科學原則下的鼓舞和激勵才是真正有效的,才是真正需要教師思考和實踐的。
3.適當“制造”挫折,提升學生的抗壓水平。溫室里的花朵之所以生命力不那么頑強,就是因為沒有經歷過風吹雨打;同樣的道理,這一代的學生之所以在挫折和困難面前更難前進,就是因為他們經歷的挫折太少,本身的抗挫折水平太低了。學生在沒有經歷過打擊和挫折的情況下,一遇到挫折就會慌亂無措。一方面,學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應對挫折的方式,另一方面,學生也沒有真正適應這種突發的情況。所以,適當“制造”挫折,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隨著學生遇見的挫折越來越多,學生就更加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應對方法,更加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進而避免學生一系列心理障礙的產生。當然,我們在這里不是毫無節制地“制造”挫折,而是秉持適當原則。否則挫折過多會導致學生走向更加消極的反面。
四、結語
綜上所述,探明學生學習英語時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并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是極其重要的,是當前高中英語教師必須要加強思考和研究的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