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回講“閱讀什么”的時候,曾經把閱讀的范圍劃成三個方面:第一是關于職務的書,第二是參考的書,第三是趣味或修養的書。中學生的職務在學習,中學校的課程,中學校的各科教科書屬于第一類;學習功課的時候須有別的書籍做參考,這些參考書屬于第二類;在課外選擇些合乎自己個人趣味或有關修養的書來閱讀,這是第三類。今天講“怎樣閱讀”,也仍想依據這三個方面來說。
先講第一類關于諸君職務的書,就是教科書。擺在諸君案頭的教科書有兩種性質可分,一種是有嚴密的系統的,一種是沒有嚴密的系統的。如算學、理化、地理、歷史、植物、動物等科的書,都有一定的章節,一定的前后次序,這是有系統的。如國文讀本,英文讀書,就定不出嚴密的系統,一篇韓愈的《原道》可以收在初中國文第一冊,也可以收在高中國文第二冊;一篇富蘭克林的傳記,可以擺在初中英文第三冊,也可以擺在高中英文第二冊。諸君如果是對于自己所用著的教科書留心的,想來早已知道這情形。這情形并不是偶然的,可以說和學科的性質有關。有嚴密的系統的是屬于一般的所謂科學,像國文、英文之類是專以語言文字為對象的,除文法、修辭教科書外,一般所謂讀本、教本,都是用來做模范做練習的工具的東西,所以本身就沒有嚴密的系統了。教科書既然有這兩種分別,閱讀的方法就也應該有不同的地方。
如果把閱讀分開來說,一般科學的教科書應該偏重于閱,語言文字的教科書應該偏重在讀。一般科學的教科書雖也用了文字寫著,但我們學習的目標并不在文字上,譬如說,我們學地理、學化學,所當注意的是地理、化學書上所記著的事項本身,這些事項除圖表外還用文字記著,但我們不必專從文字上記憶揣摩,只要從文字去求得內容就夠了。至于語言文字的學科就不同,我們在國文教科書里讀到一篇文章——假定是韓愈的《畫記》,這時我們不但該知道韓愈這個人,理解這篇《畫記》的內容,還該有別的目標,如文章的結構、詞句的式樣、描寫表現的方法,等等,都得加以研究。如果讀韓愈的《畫記》,只知道當時曾有過這樣的畫,韓愈曾寫過這樣的一篇文章,那就等于不曾把這篇文章當做國文功課學習過。我們又在英文教科書里讀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目的并不在想知道華盛頓為什么砍櫻桃樹,砍了櫻桃樹后來怎樣,乃是要把這故事當做學習英文的材料,收得英文上種種的法則。所以閱讀兩個字不妨分開來用,一般科學的教科書應懂它的內容,不必從文字上去瞎費力,只要好好地閱就行,像國文、英文兩門是語言文字的功課,應在形式上多用力,只閱不夠,該好好地讀。
不論是閱還是讀,對于教科書該毫不放松,因為這是正式功課,是諸君職務上的工作。有疑難,得去翻字典;有問題,得去查書。這就是所謂參考了。參考書是為用功的人預備的,因為要參考先得有參考的項目或問題,這些項目或問題,要閱讀認真的人才會從各方面發現。
(摘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夏丏尊教育名篇》,有刪節)